二十日后,珠江中游各支流灵韵浓度均稳定在 85%-95% 之间,沿岸的甘蔗、香蕉等作物产量提升 30%,糖厂、水果加工厂的订单量大幅增加,百姓收入显着提高。
叶婉清带领的黑龙江队,在中游遭遇 “灵脉冻裂” 难题 ——
低温导致地下灵脉出现裂纹,灵韵泄漏,下游的养鱼场因灵韵不足,鱼苗存活率仅为 50%。
叶婉清研发出 “灵脉修复胶”,注入裂纹后再布设保温阵,二十日后,灵脉冻裂问题彻底解决,鱼苗存活率提升至 90%,渔民们扩大养殖规模,脸上满是丰收的期待。
沈清薇带领的松花江队,中游河段因凡界生活污水排放,导致 “灵韵污染”——
污水中的有害物质与灵韵结合,形成 “毒灵韵”,沿岸百姓饮用河水后出现腹泻、呕吐等症状。
沈清薇带领学员们清理污水管道,布设 “灵韵净化塔”,二十日后,松花江中游水质达标率 100%,毒灵韵被彻底清除,百姓们终于能放心饮用江水,生活恢复正常。
苏晴带领的淮河队,中游 “灵脉分支堵塞” 导致两岸农田灌溉不均,部分区域洪涝,部分区域干旱。
苏晴设计 “灵脉分流闸”,通过阵法控制灵脉分支的灵韵流量,同时布设 “排涝阵” 与 “抗旱阵”,
二十日后,淮河中游灌溉问题彻底解决,洪涝与干旱现象消失,老农们估算今年的粮食产量能创历史新高。
柳若雪带领的海河队,中游 “灵韵盐碱化” 持续恶化,沿岸土地无法种植作物,百姓们只能靠外出打工谋生。
柳若雪布设 “灵韵脱盐阵”,通过阵法去除土壤中的盐碱成分,同时注入滋养灵韵,二十日后,盐碱化土地全部改良,百姓们开始种植小麦、棉花等作物,重新找回了生活的希望。
郑蓉带领的辽河队,中游 “湿地灵韵流失” 导致生态恶化,候鸟不再停留,鱼类数量锐减。
郑蓉布设 “湿地恢复阵”,同时投放 “灵韵鱼苗”,二十日后,辽河中游湿地灵韵恢复,候鸟陆续回归,鱼类数量翻倍,渔民们又能靠捕鱼维持生计,生态环境逐步恢复平衡。
吴莲带领的钱塘江队,中游 “潮汐灵韵冲击” 导致河岸崩塌,威胁周边村落安全。
吴莲根据潮汐规律,布设 “防冲击护岸阵”,用阵法缓冲潮汐的冲击力,同时加固河岸,二十日后,河岸崩塌问题彻底解决,村落安全得到保障,百姓们再也不用担惊受怕。
姜小雨带领的澜沧江队,中游跨境河段 “灵韵冲突”——
周边区域的灵韵与澜沧江灵韵相互排斥,导致灵脉波动异常,影响跨境航运与贸易。
姜小雨与周边国家灵韵监测站协同,布设 “灵韵融合阵”,二十日后,灵韵冲突化解,跨境航运与贸易恢复正常,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。
收尾:十队汇合,中游焕新颜
第二十日傍晚,十支队伍如约在黄河中游的三门峡汇合。
此时的各队学员虽比中?1 阶段更显疲惫,却难掩眼中的成就感 ——
每个人的修行服上都沾着江水、泥沙或泥土,手上的茧子又厚了一层,却都挺直了脊梁,展现着修仙者守护民生的担当。
叶尘看着陆续抵达的队伍,金色仙元缓缓扩散,为学员们驱散旅途的疲惫:
“二十日中游治理,大家克服了比源头更复杂的问题,交出了一份优秀的答卷。
现在各队简要汇报成果,让我们一起见证中游的新变化。”
长江队率先汇报:“荆江河段破解 4 处大型灵韵漩涡,布设各类阵法 124 座,灵韵浓度均衡率达 90%,沿岸 5 个村落灌溉问题解决,凡界航运恢复正常,百姓满意度 100%。”
黄河队随后汇报:“三门峡河段清理灵韵泥沙 30 万立方米,回收灵韵 1200 立方米,布设阵法 88 座,河道深度恢复 1.5 米,沿岸作物减产问题解决,百姓‘灵韵匮乏症’消除。”
其他八队也陆续汇报成果:珠江队支流灵韵均衡率 95%,黑龙江队鱼苗存活率提升 40%,松花江队水质达标率 100%,淮河队农田灌溉问题解决,海河队盐碱地改良 1 万亩,辽河队湿地生态恢复,钱塘江队河岸安全保障,澜沧江队跨境灵韵冲突化解。
叶尘将各队成果汇总,金色仙元在空中形成动态数据图:
“十队共破解中游灵韵异常问题 62 处,清理灵韵泥沙、污染物等 58 万立方米,回收灵韵 3500 立方米,布设各类阵法 1280 座,灵脉流通效率提升 60%,直接受益百姓超 80 万人,间接影响区域覆盖 1500 万人。
中游作为江河灵脉的‘枢纽’,终于重新焕发生机!”
苏瑶补充道,紫色仙元点亮下游流域图:
“中游治理为下游守护打下了坚实基础,但仍需做好长期监测 ——
各队已在中游关键节点留下 20 名学员,负责阵法维护与灵韵监测,确保中游灵脉长期稳定。”
柳若璃提出建议:“中游百姓对灵脉与生活的关联认知更深,我们可联合凡界政府,在中游城市开设‘灵韵护水课堂’,定期向百姓普及灵韵养护知识,让更多人参与到江河守护中。”
叶尘点头认可,金色仙元在空中展开下游流域图:“
为期 20 日,重点解决下游‘灵韵枯竭、入海口灵韵防护、民生长效保障’三大问题。下游是江河的‘出口’,也是百姓聚集最密集的区域,治理成果直接关系到千万人的生活质量。
明日清晨,各队前往对应下游区域,我们用最后二十日,为此次水系试炼画上圆满句号!”
此时,夕阳西下,黄河中游的水面被染成金色,灵韵在水面上缓缓流动,如一条金色的巨龙,连接着中游与下游。
学员们围坐在一起,分享着二十日的治理经历 —— 有的讲述破解漩涡时的惊险,有的回忆清理泥沙时的艰辛,有的感慨百姓们重获希望的笑容,每个人的故事都充满了力量。
“以前总觉得修仙是遥不可及的追求,现在才明白,修仙者的力量应该用在守护百姓、守护这片土地上。”
一名黄河队学员望着黄河水,轻声感慨,“看到百姓们因为我们的努力而过上好日子,这种成就感,比突破任何境界都更让人满足。”
叶尘听到学员的感慨,眼中满是欣慰:“这就是修仙的真谛 ——
不是追求个人的长生不老,而是用自己的力量,为更多人创造幸福的生活,为华夏的灵脉长治久安贡献力量。
下游守护,我们更要全力以赴,不辜负百姓的期待,不辜负自己的初心。”
夜幕降临,黄河岸边的营地亮起点点灯火,十支队伍的学员们抓紧时间休息,为即将到来的下游守护养精蓄锐。
黄河水奔腾向前,带着中游治理的成果,也带着修仙者的希望,流向远方的下游,流向千万百姓的家园。
这二十日,十支队伍跨越山河,在长江荆江破解漩涡、黄河三门峡清理泥沙,在珠江支流调配灵韵、黑龙江冻土修复冻裂,用修仙者的智慧与汗水,化解了中游一道道灵脉危机,更守护了千万百姓的生计。
夜色渐深,黄河岸边的营地渐渐安静下来,只有灵韵监测阵的微光在夜色中闪烁,如星星般守护着这片刚恢复生机的土地。
叶尘独自站在河堤上,望着奔腾的黄河水,金色仙元轻轻拂过水面 —— 水中的灵韵已恢复平稳流动,不再有往日的浑浊与紊乱,岸边的芦苇在灵韵滋养下,已悄悄抽出新芽。
“叶尘。” 苏瑶的声音从身后传来,紫色仙元带着温和的气息,“今天学员们聊了很多,说这次中游治理,比在昆仑巅修炼百年更有收获。”
叶尘回头,看着苏瑶眼中的欣慰,轻声道:“修仙本就不该局限于洞府闭关,只有走进凡界,守护百姓,才能真正理解‘大道’的意义。
你看这黄河水,以前带着泥沙与紊乱的灵韵,如今清澈平稳,沿岸百姓能安心灌溉、航运,这才是我们修仙者该做的事。”
不远处的帐篷里,长江队的陈默正拿着灵韵探测仪,记录着最后一组数据。
白天回访时,老农拉着他的手说 “水稻长得比往年高半尺” 的场景,还清晰地印在脑海里:
“以前总想着突破境界,成为更强的修士,现在才知道,看着百姓们的笑脸,比突破任何境界都更让人踏实。”
黄河队的张强则在整理灵韵泥沙的样本,他小心翼翼地将分离出的灵韵装入特制容器:
“这些灵韵能用来滋养下游的农田,不能浪费。这次清理泥沙,不仅修复了灵脉,还学会了‘灵韵回收’的方法,以后遇到类似问题,就能更快解决了。”
其他帐篷里,学员们或在整理试炼笔记,或在讨论下游治理方案,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疲惫,却又充满期待。
他们知道,中游治理只是开始,下游作为江河的 “出口”,聚集着更多百姓,也面临着更复杂的问题 —— 灵韵枯竭、入海口灵韵倒灌、民生长效保障,每一项都关乎千万人的生活。
次日清晨,十支队伍按时出发,向各自负责的下游区域前进。
当长江队的传送阵光芒亮起时,沿岸的百姓们又自发赶来送行,有的提着刚煮好的粥,有的拿着自家织的布,还有的带着孩子,挥舞着小手喊 “修仙者叔叔再见”。
叶尘看着眼前的场景,心中满是触动:“我们守护他们的家园,他们也用最质朴的方式温暖着我们。
这份情谊,就是我们坚持下去的动力。”
黄河队出发时,三门峡市的市长带领官员们来到营地,送上了一份特殊的礼物 ——
一本厚厚的《黄河中游灵脉档案》,里面记录着此次治理的每一项数据、每一处阵法位置,还有百姓们写下的感谢信。
“这是我们共同的成果,以后我们会安排专人,配合你们留下的学员维护阵法,守护好黄河的灵脉。”
市长的话语中满是坚定。
随着十支队伍陆续离开,黄河中游的三门峡渐渐恢复了往日的平静,但这片土地上的变化,却永远刻在了百姓的生活里 ——
清澈的黄河水灌溉着农田,繁忙的船只在河道上航行,孩子们在岸边的草地上玩耍,老人们坐在河堤上晒太阳,脸上满是幸福的笑容。
这二十日,不仅修复了江河中游的灵脉,更拉近了修仙者与凡界百姓的距离,让 “修仙为民” 的理念,深深扎根在每一位学员的心中。
而在不远的下游,一场更重要的守护之战,正等待着他们 ——
用最后二十日,为十条江河的试炼画上圆满句号,为华夏的灵脉长治久安,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本章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