昆仑巅的灵韵晨雾如轻纱般笼罩着修炼场,姜小雨立于高台之上,淡紫色修仙长袍在灵韵微风中轻扬。
她周身萦绕的元婴巅峰仙元沉稳如深潭,既无学员的青涩,也无过度外放的张扬 ——
百日适应期结束后,她便以指导者身份,接过叶尘赋予的重任,带领从学员中精挑细选的 1000 人 “凌霄队”,开启千年计划第一阶段的修炼征程。
“未来 50 年,我们的目标清晰且唯一:全员突破至凝脉境巅峰。”
姜小雨的声音通过仙元传遍凌霄队队列,目光扫过下方身着统一灵韵修行服的学员,
“修仙之路如登梯,锻体为基,聚气为阶,凝脉为桥,一步都不能虚浮。
昆仑巅灵韵丰沛,但若根基不牢,后续筑基、金丹乃至更高境界,都将是空中楼阁。”
话音未落,叶尘九人的身影在修炼场边缘的灵韵中显现。
苏晴手持一卷淡金色灵韵图谱,抬手将其投影在半空:
“这是凝脉境修炼全景图,标注了各境界核心要点与昆仑适配修炼区 ——
前 10 年主攻锻体,中 20 年深耕聚气,后 30 年全力冲击凝脉。
姜小雨会根据你们的进度动态调整计划,我们九人也会每月巡查,为你们解答修炼难题。”
柳若璃补充道:“锻体需借灵韵强肉身,聚气要引灵韵入丹田,凝脉则需通经脉筑循环。
三者环环相扣,你们要多与姜小雨沟通,切勿闭门造车。”
姜小雨抬手结出 “启灵印”,淡紫色仙元注入修炼场地面,青金色灵韵光纹顺着学员队列蔓延开来。
1000 名学员整齐盘膝而坐,掌心向上承接灵韵,昆仑巅 50 年冲击凝脉境巅峰的修炼,正式拉开序幕。
前 10 年:锻体境 —— 灵韵淬体,筑牢肉身根基
锻体境是修仙之路的第一道门槛,核心在于用灵韵打破凡俗肉身桎梏,强化筋骨、脏腑与感官,为后续容纳灵韵、运转元气打下基础。
昆仑巅的 “灵韵淬体区” 专为此时打造,区内灵韵经阵法转化为 “温和淬炼属性”。
既能深度渗透肉身,又不会伤及未发育完全的经脉,是锻体的最佳场所。
1. 灵韵淬体池:唤醒肉身潜藏潜能
锻体初期,学员每日需在 “灵韵淬体池” 中浸泡 4 个时辰。
淬体池的灵韵浓度是凡界的 3 倍,池底铺着昆仑特有的 “淬体灵草”,其根系能释放出细微灵韵粒子,加速灵韵向肉身深层渗透。
来自河南的陈默,初入淬体池时,只觉灵韵如细密的冰针,扎得皮肤发麻刺痛 ——
他在凡界是写字楼白领,常年久坐少动,肉身基础远逊于其他学员,初次接触灵韵淬体难以适应。
“陈默,放松肩颈,放缓呼吸,想象灵韵是温水,顺着毛孔钻进体内,滋养每一寸肌肉与骨骼。”
姜小雨的声音在他耳边响起,同时一道淡紫色仙元轻轻包裹他的躯干,像一层保护膜,引导灵韵以更温和的节奏渗透。
陈默按指引调整,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,吸气时感受灵韵顺着鼻腔流入胸腔。
呼气时让灵韵顺着血液流向四肢,渐渐的,刺痛感消退。
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全身舒畅的暖意,原本僵硬的肩颈也慢慢放松下来。
日复一日的浸泡中,学员们的肉身逐渐发生蜕变。
来自新疆草原的阿合买提,本就有牧民的强健体魄,经灵韵淬体后,手臂肌肉线条愈发紧实,一拳能轻松打碎修炼场边缘的青石板;
来自上海的张颖,原本纤细的身躯变得柔韧有力,腾跃时能在空中停留近半盏茶时间,肉身的柔韧性与爆发力较凡界时提升了 4 倍;
来自西藏的卓玛,常年在高原生活导致的手脚冰凉症状,也在灵韵滋养下逐渐消失,指尖开始泛出淡淡的健康光泽。
10 年淬体期结束时,凌霄队全员肉身强度均达到 “锻体境巅峰标准”——
皮肤能抵御凡界普通刀剑的划刺,力量、速度、耐力较凡界时提升 5 倍以上。
部分天赋突出的学员,甚至能凭借肉身力量搬动修炼场的小型灵韵石块。
姜小雨看着学员们挺拔的身姿,满意点头:“肉身根基已牢,接下来,我们进入聚气境,学习引导灵韵入丹田。”
2. 灵韵基础拳术:以练代养,强化肉身协调
仅靠淬体池浸泡,不足以完全激发肉身潜能。
姜小雨结合凡界武术与修仙基础,创编了 “灵韵基础拳术”,共 18 式。
每一式都需配合灵韵运转,旨在通过招式演练,强化肉身协调性与灵韵掌控力,为后续聚气境引导灵韵打下基础。
拳术第一式 “灵韵冲拳”,要求学员出拳时将灵韵汇聚于拳峰,以拳带韵,增强出拳威力。
来自澳门的梁姨,初练此式时,总因灵韵运转不顺畅导致招式卡顿 —— 灵韵刚汇聚到拳峰,就容易溃散,拳头落在沙袋上,只有肉身力量,毫无灵韵加持的痕迹。
姜小雨观察后,发现她是呼吸与出拳节奏脱节:
“梁姨,出拳时配合‘短吸长呼’,吸气时引灵韵至胸腔,出拳时呼气,将灵韵顺着手臂推向拳峰,试试这个节奏。”
梁姨按指引反复练习,先单独调整呼吸,再配合出拳动作。
三天后,终于能让灵韵稳定附着在拳峰,出拳时沙袋上泛起淡淡的灵韵波纹,拳术威力较之前提升了一倍。
10 年间,学员们每日清晨在修炼场演练拳术,傍晚在淬体池浸泡,肉身不仅强度提升,灵韵与肉身的适配度也大幅提高。
第 10 年末的 “锻体考核” 中,凌霄队全员均能完整演练 18 式灵韵基础拳术。
每一招都能附带灵韵威力,顺利通过考核,正式进入聚气境修炼阶段。
中 20 年:聚气境 —— 灵韵入丹田,培育初始气感
聚气境是修仙之路的关键转折,核心在于学会将外界灵韵引导至丹田。
转化为自身可操控的 “元气”,培育 “气感”,为后续凝脉境打通经脉积累能量。
昆仑巅的 “灵韵聚气区” 灵韵浓度更高,且设有 “聚气灵阵”。
阵眼由灵韵晶石组成,能主动牵引灵韵向学员丹田汇聚,大幅提升聚气效率。
1. 灵韵引导术:打通灵韵入丹田通道
聚气初期,学员首要任务是掌握 “灵韵引导术”,学会将空气中的灵韵通过鼻腔、毛孔吸入体内。
再借助意念引导至丹田。这一过程看似简单,实则对意念掌控力要求极高 ——
灵韵无形无质,若意念不集中,灵韵容易在体内溃散,或停留在胸腔、四肢,无法顺利抵达丹田。
来自广东的林浩,初学时总遇到 “灵韵滞胸” 的问题 ——
灵韵吸入体内后,总在胸腔打转,像堵着一团棉花,无论如何引导,都无法向下进入丹田。
他急得满头大汗,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否有修仙天赋。
姜小雨并未让他强行尝试,而是教他 “分段引导法”:
“先将灵韵引导至腹部,停留片刻,感受灵韵在腹部的存在感,再用意念慢慢将灵韵向下推至丹田,切勿急于求成。”
林浩按方法练习,先专注于将灵韵引入腹部,待熟悉这种感觉后,再尝试向下引导。
第七天清晨,他突然感受到丹田泛起一丝微弱的暖意,那是灵韵成功抵达丹田的信号 ——“气感” 初现。
为帮助学员快速掌握引导术,姜小雨在聚气区设置了 “灵韵引导灯”——
每个灯对应一名学员,当灵韵成功入丹田时,灯便会亮起淡绿色光芒。
看着身边的引导灯陆续亮起,学员们的积极性愈发高涨。
课间时常围坐在一起,交流引导技巧,分享各自的心得体会,形成了良性竞争氛围。
10 年后,凌霄队全员均能熟练运用灵韵引导术,每日可将定量灵韵引入丹田。
丹田内的 “元气” 逐渐积累,气感也从最初的微弱暖意,变得越来越清晰,部分学员甚至能在丹田内感受到元气的轻微流动。
2. 元气凝练:将外界灵韵转化为自身能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