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. 微改造“低成本焕新”:旧物利用+居民出力
公园改造尽量“低成本”,很多材料都是旧物利用:用小区里废弃的轮胎做花盆,种上花草;用旧砖头砌菜园的围栏;健身器材则是向云港市政府申请的“旧物翻新”设备。
改造过程中,居民们主动出力:年轻人帮忙搬运材料、砌围栏;老人帮忙清理枯枝败叶、平整土地;孩子们则帮忙给花草浇水、画画装饰围栏。“我们花了不到1万元,就把公园改造好了,大部分都是居民出力,旧物利用。”社区工作人员说。
改造后的公园焕然一新:“共享菜园”里的蔬菜长得郁郁葱葱,“休闲区”的健身器材崭新明亮,石桌石凳旁种满了花草,晚上还亮起了太阳能路灯。“现在每天晚上,公园里都有很多人,老人在健身,孩子在玩耍,年轻人在聊天,特别热闹。”李先生说,“这才是我们想要的社区公园。”
四、噪声治理:“源头减噪+协商调解”让夜晚恢复宁静
和平里小区的噪声问题,主要来自三个方面:装修噪音、广场舞噪音、餐饮经营噪音。“装修噪音从早上八点吵到晚上六点,电钻声刺耳难忍;广场舞音乐声开得很大,晚上根本没法睡觉;有些餐馆晚上营业到半夜,客人的吵闹声特别大。”居民李女士说。
1. 装修噪音“限时控量”:规定时间+提前告知
针对装修噪音,团队和物业制定了“装修管理规则”:装修时间限定在周一到周五的上午9点到12点、下午2点到5点,周末和节假日禁止装修;装修前,业主必须提前3天在单元门口张贴“装修告知单”,告知邻居装修时间和联系方式;装修过程中,必须使用低噪音设备,中午和晚上不得搬运材料。
“之前邻居装修,电钻声从早吵到晚,我根本没法休息。现在有了规定,装修只在工作日的白天进行,中午和晚上都很安静,再也不用受噪音折磨了。”李女士说。
对于违反规定的业主,物业会进行警告,多次违反则上报城管部门处罚。“现在业主们都很自觉,很少有违规装修的情况。”物业工作人员说。
2. 广场舞噪音“协商降音”:划定区域+控制音量
针对广场舞噪音,团队组织社区居委会、广场舞队伍和居民代表召开“协商会”。
经过讨论,最终达成协议:广场舞队伍只能在社区公园的指定区域活动,不得占用居民楼附近的场地;
活动时间限定在晚上7点到8点半,周末延长到9点;音乐音量必须控制在60分贝以下,由社区工作人员每天现场监测。
“刚开始我们不愿意降音,觉得声音小了跳着没劲儿。
后来和居民沟通,知道我们的音乐影响了他们休息,也觉得不好意思。
”广场舞队伍的领队张阿姨说,“现在我们用小音箱,音量刚好,既能跳得开心,又不影响居民休息,挺好的。”
为了让协议落地,团队在公园的指定区域安装了“音量监测仪”,如果音量超过60分贝,监测仪会自动发出提醒。
“现在广场舞的音乐声小多了,晚上终于能睡个好觉了。”住在公园附近的王先生说。
3. 餐饮经营噪音“深夜管控”:限时营业+隔音改造
针对餐饮经营噪音,团队和餐馆老板协商,制定了“深夜管控规则”:
餐馆晚上10点后停止营业,不得接待吵闹的客人;
靠近居民楼的餐馆,必须安装隔音玻璃,减少噪音泄漏。
“之前有些餐馆营业到半夜,客人的吵闹声特别大,我们根本没法睡觉。
现在10点后就安静了,能睡个安稳觉了。”住在二楼的居民刘先生说。
对于违反规则的餐馆,联管小组会进行警告,多次违反则取消环保补贴。
“现在我们晚上10点准时关门,客人吃饭时也会提醒他们小声说话,尽量不影响居民休息。”餐馆老板王师傅说。
五、试点成效:老城区的烟火气里,藏着生态改善的温度
三个月的试点结束后,和平里小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:
餐饮油烟消失了,居民终于能在饭点开窗通风;
垃圾分类成了习惯,小区里再也看不到乱扔的垃圾;
社区公园变美了,成了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;
噪声问题解决了,夜晚恢复了宁静。
“现在的小区,和之前相比简直是两个样。”居民李女士笑着说,“之前我每天都想搬走,现在觉得住在这里很舒服,不想走了。”
团队对试点成效进行了评估,结果显示:
- 餐饮油烟投诉量从每月20多次降到0次,油烟浓度达标率100%;
- 垃圾分类准确率从不足30%提升到85%,厨余垃圾分出量增加200%;
- 社区公园的居民使用率从之前的不足10%提升到80%,邻里矛盾减少60%;
- 噪声投诉量从每月15次降到2次,居民夜间休息满意度提升90%。
更重要的是,居民的环保意识和参与热情大大提高。之前对环境问题“漠不关心”的居民,现在主动参与垃圾分类、公园维护;
之前“互相抱怨”的商户和居民,现在通过联管小组互相理解、互相监督;
之前“不愿管”的物业,现在主动承担起环境维护的责任。
“试点的成功,不是因为我们有多么高明的技术,而是因为我们真正听了居民的想法,从他们的需求出发,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。”
叶尘说,“环境治理不是‘自上而下’的命令,而是‘自下而上’的参与,只有让居民成为治理的主角,才能让改善的成果长久保持。”
夕阳西下,叶尘团队站在和平里小区的社区公园旁,看着居民们在公园里休闲娱乐——
孩子们在草坪上奔跑,老人们在健身器材上锻炼,年轻人在石桌旁聊天,脸上都洋溢着笑容。
“这就是我们想要的‘城绿共生’,在烟火气里,让生态改善惠及每一个人。”柳若璃说。
接下来,他们要总结和平里小区的试点经验,在云港市的其他社区进行推广,让更多的居民享受到环境改善带来的美好生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