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3章 硕果(2 / 2)

起初只是几人发热、呕吐,官府并未太过在意。

直到病患渐多,且有邻里相传之势,才慌了手脚,仓促间沿用旧法,隔离、施药,效果却不甚显著,反而因处置不当,引得流言四起,人心惶惶。

这一日,太医院值房里,几位太医正对着脉案愁眉不展。

院使胡大人捻着胡须,叹道:“此疫来得蹊跷,热势缠绵,兼有吐泻,似暑湿,又挟戾气,用药轻了不济事,重了又恐伤及根本,难啊!”

正苦恼间,一个年轻些的太医迟疑地开口:“院使大人,下官……下官前日偶得一书,乃朝廷新近刊发,名《古今应对策》,其中有一卷专论‘灾疫防治’,所述病状、传变,与此疫颇有几分相似。”

“其主张‘防重于治’,强调‘隔离需得法,饮水需洁净,秽物需深埋或火焚’,还列了几个清热解毒、化湿辟秽的方子,用药看似平和,却理法分明……”

“《古今应对策》?”

胡院使一愣,随即想起,“可是皇后娘娘曾赞赏过的、由贾府那几位公子小姐编纂的那部?”

“正是!下官仔细看了,那‘灾疫防治’篇,虽非出自太医之手,但引经据典,条理清晰,尤其重视防疫细节与民生疾苦,非纸上谈兵之辈所能为。”

胡院使将信将疑,命人即刻取来官刻版的《古今应对策》,翻到“灾疫防治”卷,与几位太医一同研读起来。

越看,几人脸色越是郑重。

“妙啊!”一位老太医拍案道,“‘病气可随尘埃、流水、接触而传’,此论虽古已有之,但其强调‘净水’、‘焚秽’,正切中眼下时弊!我等只着眼于方药,却忽略了这源头上的堵塞!”

“‘设立临时防疫所,病患分区安置,照料者需以沸水煮过的布巾蒙面’……此法虽简,却大有道理!”

胡院使合上书卷,长舒一口气,眼中精光闪烁:“立刻以此书所载防疫纲要为主,结合我等临床经验,拟定详细章程,快马发往疫区各州县!”

“尤其要强调饮水消毒、秽物处理与人员隔离规范!方药也可参考书中所列,酌情加减使用!”

新的防疫章程迅速下达。

疫区官府依策行事,组织民夫清理水源,焚烧秽物,设立规范的隔离区,派发根据书中方子调整的汤药。

起初还有些混乱,但不过十来日,疫情竟真的得到了有效控制,新增病患大幅减少,民心也逐渐稳定。

消息传回京城,胡院使入宫禀报,言语间对《古今应对策》及其编者不吝赞誉。

养心殿内,皇帝听着胡院使的奏报,又看着案头另一份关于京畿玉麦长势喜人的简报,沉默良久。

他拿起那本装帧朴素的《古今应对策》,翻到编者署名之处——“林黛玉、贾宝玉、贾迎春等编纂”。

“贾宝玉……”皇帝轻声念道,忽地转向侍立一旁的戴权:“朕记得这贾宝玉前番在那新刊上发过文章?”

戴权躬身笑道:“回陛下,正是这《古今应对策?察狱篇》。这宝玉公子,于律法一道确有天赋。刑部的贺均大人正想方设法将他纳入刑部效力呢!”

“哦?贺均那个老古板竟也动了爱才之心?”皇帝眉梢一挑,“既如此,明算科和明法科考试也该筹备起来了……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