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章 下一站:工体(2 / 2)

恢复性训练结束后,赫伟将教练组召集到战术室。

白板上已经画上了燕京国安常用的阵型图。

“下一场,做客工体。”

赫伟的声音不高,却带着不容置疑的份量。

“这场球意味着什么,不用我多说了,大家心里清楚的很。”

“国安的主场,不好打。他们的逼抢很凶,开场阶段肯定会给我们极大的压力。”

他看向林昊。

“林昊,你对国安有什么看法?”

这已经不是试探,而是直接的询问。

林昊站起身,走到白板前,手里拿着昨晚连夜整理好的平板。

“赫指导,各位教练,我分析了国安最近几场比赛的数据,有几个初步想法。”

他将平板连接到投影仪,屏幕上立刻出现了清晰的战术图和数据分析。

“首先,是应对他们的高位逼抢。”

“国安在前场的压迫投入兵力很多,尤其是开场阶段。我们不能在后场过多纠缠,需要更快速、更简练地把球打到前场。”

“我建议,增加费莱尼回撤接应的频率,利用他的头球优势作为第一过渡点,直接找两个边路的速度,比如刘彬彬或者费南多,打他们的边后卫身后。”

屏幕上,一条条红蓝箭头清晰地演示着球的传递路线和球员跑位。

“其次,是限制他们的核心球员。”

“德索萨是他们的防守关键,但他转身慢。我们可以让莫伊塞斯更多地在他身侧活动,利用灵活性和脚下技术制造机会,或者吸引他离开防守位置,为李源一的前插创造空间。”

“边路,王刚助攻幅度很大,他上去后留下的空档,是孙国文可以利用的区域。但同时,我们也需要他及时回防,以限制王刚的传中。”

“最后,是定位球。”

林昊调出另一张图。

“国安在角球和前场任意球进攻中,对前点的保护相对薄弱。我们可以针对性地布置一些抢前点的战术。”

他的语速不快,条理清晰,每一个建议都建立在数据分析和对对手特点的精准把握上。

战术室里很安静,只有林昊的声音在回荡。

赫伟一直默默听着,手指有节奏地敲击着桌面。

其他几位助理教练也在认真看着屏幕,时而点头,时而露出思索的神情。

林昊讲完后,退回到座位。

赫伟沉默了几秒,然后看向他。

“直接长传找费莱尼,打后卫身后?”

“这个思路,会不会太简单?容易被对方预判。”赫伟提出了疑问,这是老派教练的经验之谈。

“赫指导,这不是简单的长传冲吊。”

林昊解释道。

“关键在于出球的时机和精准度,以及边路球员的启动速度。”

“目的是快速通过他们的第一道逼抢线,而不是盲目起高球。”

“在中场和他们过多纠缠,反而容易被他们就地抢断打断球反击。”

“他们的防守反击速度很快,一旦我们中场失控,直接被打穿的可能性很高。”

赫伟微微点头,表示理解与认同。

他走到白板前,拿起笔,在国安的阵型图上圈出了几个关键位置。

“国安的两个边后卫,防守能力其实一般。尤其是左后卫,王刚年纪大了,速度和转身都慢了。”

“我们可以尝试从这个点打开缺口。”

他看向助理教练们。

“我们需要制定一套针对边后卫的个人战术,重点是速度冲击和结合传中。”

“明白,赫指导。”

“定位球战术,也需要再细化一下。角球和任意球,都要有针对性部署,要利用好费莱尼这个支点。”

“特别是前点,要布置可靠的抢点人选。”

“没问题。”

赫伟的目光最后落在林昊身上。

“林昊,你的‘穿透式中场’思路,我觉得可以尝试。”

“但需要更谨慎。中场不能盲目压上,要保持攻守平衡。一旦前场进攻受阻,退防速度一定要快。”

“特别是莫伊塞斯和李源一,前插可以,但前提是做好保护。后腰位置,还是以防守为主。”

这是赫伟的一种妥协,也是一种谨慎的认可。

他没有完全推翻自己固有的战术理念,但开始尝试接纳林昊的数据分析和新思路。

“赫指导,我明白。”

林昊点头。

“我会配合训练,尽快将战术细节落实到训练中。”

走出战术室,林昊抬头望向窗外,天空湛蓝,却仿佛预示着一场风暴即将来临。

工体,那是无数客队球员的噩梦之地。国安的高位压迫、震耳欲聋的助威声,都将是巨大的考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