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章 出发!京鲁大战!(1 / 2)

接下来的几天,训练场上的气氛骤然紧张起来。针对燕京国安的战术演练,占据了绝大部分时间。

费莱尼与克雷桑成为了战术的核心,他们在前点的头球摆渡和支点作用被反复强调。

刘彬彬和孙国文化作两把边路尖刀,不断演练着边路高速突击和内切射门。

莫伊塞斯和李源一则被要求在中场区域进行更频繁的穿插跑动,寻找空档,串联进攻。

防守端,赫伟重点强调了中场和边后卫的快速退防和协防保护。

王大雷在门前声嘶力竭地指挥着防线,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。训练强度和对抗性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,球员们咬紧牙关,没有人抱怨。

他们都清楚,这是一场输不起的比赛。

不只是为了三分,更是为了球队的尊严,为了球迷的期待,为了证明自己。

京鲁大战。

这个词汇本身,就足以让每一个泰山队球员心头紧绷。

它不仅仅是一场联赛,更是中超的“国家德比”,无数恩怨情仇的交织,历史与荣耀的碰撞。

林昊每天都泡在训练场边,拿着平板电脑,记录着每一个球员的数据变化,分析着战术演练的效果,随时与赫伟和其他教练沟通调整。

他能感觉到,赫伟的态度正在悄然发生变化。

从最初的审视和保留,到现在的信任和采纳,老帅开始真正将他视为教练组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。

训练之余,林昊也没有放松对燕京国安的研究。

他反复观看国安的比赛录像,分析他们的进攻套路和防守漏洞,甚至细致到每一名球员的习惯动作和跑动线路。

系统提供的战术学习模块,成为了他最强大的武器。

他如饥似渴地吸收着各种破解高位逼抢、限制核心球员的战术理论和实战案例,脑海中的战术图景越来越清晰,对抗国安的方案也越来越完善。

时间在紧张的备战中飞速流逝。

转眼,就到了比赛日前夕。

济南站内,泰山队全队整装待发,准备前往燕京。

候车室里,熙熙攘攘,球迷们自发前来送行,拉起了横幅,高喊着口号。

“泰山队加油!工体拿下!”

“京鲁德比,必须血拼!”

“战斗!为了山东!”

球员们纷纷向球迷挥手致意,回应着他们的热情。

赫伟走在队伍最前面,神情肃穆,但眼神中燃烧着一丝火焰。

林昊跟在他身后,手里拿着平板电脑,步伐沉稳。

他知道,真正的考验,即将在工体上演。

那不仅仅是一场比赛,更是一场战争。

一场关乎荣誉、尊严和未来的战争。

他深吸一口气,感受着空气中弥漫的紧张和期待,心中默默对自己说。

“这一战,必须拿下。”

中超第四轮如约而至。

下午四点,燕京工人体育场外,已经人山人海,如同节日的庙会。

大巴车窗外,是密密麻麻的人群,绿色的旗帜连成森林,震耳欲聋的歌声和口号穿透玻璃,直击耳膜。

“国安国安,燕京国安!”

“我们是冠军!”

那种扑面而来的压迫感,让即使是经验丰富的老将,也不由得深吸一口气。

林昊坐在车里,看着窗外狂热的人群,心中震撼。

他曾作为球员来到工体踢过球,知道这里的氛围。

但作为教练来到这里,感受又完全不同。

这不仅仅是球员的战场,也是教练组的博弈。

如何在这种极致的压力下,保持头脑清醒,执行好教练组拟定的战术?

这需要强大的意志力。

工体魔鬼主场,果然名不虚传。

更衣室里,气氛同样紧绷。赛前的新闻发布会,赫伟再次引用了前任主教练李指导的名言:

“和国安踢你不拼不就丢人了吗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