韩靖接过令牌,刚要退下,吴玠又唤住他:“王彦大人在杀金坪,你即刻动身,务必今日午时前启程。”
韩靖领命而去,片刻后便点齐五十名精锐骑兵,牵着战马往杀金坪赶去。此时的杀金坪上,王彦正与唐迎、孟德等将领话别,见韩靖带着骑兵赶来,有些诧异:“韩小兄弟,你不在营中收拾,来此何事?”
“回王大人,奉吴大帅令,属下带五十名骑兵护送大人往兴州汇合张浚大人,一同南下临安。”韩靖拱手道,“骑兵已备好,大人若诸事妥当,我们便可启程。”
王彦闻言,与唐迎对视一眼,眼中闪过一丝感慨。他拍了拍韩靖的肩:“好,有劳你了。唐迎,我走后八字军便交与刘锜将军,你需尽心辅佐,不可懈怠。”
唐迎躬身应道:“大人放心!末将定守好杀金坪,待大人归来!”他走到韩靖身边,塞给他一个布包,低声道:“这里面是些干粮和伤药,南下路途艰险,若遇金贼游骑,可往东南方向的山林退,那里有我早年结识的义士据点。”
韩靖心中一暖,连忙道谢。王彦翻身上马,与唐迎等将领作别后,便跟着韩靖的骑兵队,朝着兴州方向疾驰而去。
一路晓行夜宿,韩靖将队伍打理得井井有条。白日里他走在队伍前方探路,遇有岔路便寻当地猎户询问,避开了几处被山洪冲毁的路段;夜间宿营时,他亲自带人巡查岗哨,将帐篷扎在背风且易守难攻的地方。王彦看在眼里,心中暗暗赞许,这年轻人虽年轻,却比许多老兵还要沉稳。
行至半途的青泥岭时,忽然遭遇一股数十人的流寇袭扰。那些流寇手持刀枪,呐喊着冲向队伍,却被韩靖早有防备。他令骑兵队结成圆阵,将王彦护在中央,自己提剑冲出,剑光如练,几招便斩杀了为首的流寇头目。其余流寇见头目被杀,吓得四散奔逃。
“韩小兄弟好身手!”王彦在阵中赞道,“看你剑法,倒不像军中制式武学,反倒有几分江湖门派的韵味。”
韩靖收剑回鞘,躬身道:“属下幼时曾在秦岭太平宫学过几年剑法,算不上什么高明武学。”他想起唐迎的嘱托,问道:“大人,属下听闻岳将军在江南治军严明,百姓都称‘冻死不拆屋,饿死不掳掠’,不知确有此事?”
王彦眼中闪过赞许:“确有此事。岳鹏举虽是行伍出身,却极重军纪。当年他在相州从军时,便定下‘不拿百姓一针一线’的规矩,如今在江南更是深得民心。你投奔他,是选对了明主。”他顿了顿,又道:“你要寻的故人在东京?待我到了临安,若能见到岳将军的使者,便帮你打听打听,或许能有消息。”
韩靖心中感激,连忙道谢。队伍继续前行,三日后终于抵达兴州。张浚早已在城外等候,见到王彦与韩靖,连忙上前见礼。得知韩靖是吴玠派来的护送将领,又听闻他欲投奔岳家军,便笑道:“岳鹏举是我举荐的人才,待到了临安,我亲自为你写封推荐信,保你能得他重用。”
当日休整一晚,次日清晨,张浚与王彦便带着韩靖的护送队伍,踏上了南下临安的路途。兴州城外,百姓自发前来送行,捧着热茶、干粮塞给将士们。韩靖牵着马走在队伍中,望着沿途百姓期盼的目光,心中愈发坚定——无论是投奔岳家军,还是寻回师姐,都要为收复中原出一份力。
队伍渐行渐远,消失在南方的群山之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