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9章 卸甲南下(1 / 2)

晨曦刚刚洒向军营,韩靖便揣着一夜斟酌的念头,寻到了杨政的营帐。此时杨政正对着案上的书籍、地图出神,见他进来,抬手示意落座,指尖仍点在地图上的河池要道:“你不在营中休整,来找我可是有要事?”

韩靖起身拱手,语气恳切:“将军,属下有一事相求。经此一战,属下愈发觉得收复中原需寻劲旅,故而想南下投奔岳飞将军麾下。另外,属下受师门所托,要往东京寻一位故人,也盼着能借岳家军的势头,离故地更近一步。”

杨政闻言,手中的笔顿了顿,却未显意外。他抬眼打量韩靖,见这年轻人虽身形不算魁梧,眼神却亮得很,想起昨夜庆功宴上他追着唐迎问神霄派渊源的模样,心中已有数:“你既有师门嘱托,又有报国之志,这选择倒也合情理。岳鹏举在江南治军严明,确是良主。只是你可知,眼下陕地虽暂歇战火,南下之路却未必太平?”

“属下知晓,但只要能往东京近一步,能为收复故土出份力,再险也值。” 韩靖语气坚定,没有半分犹豫。

杨政点了点头,起身从柜中取出一枚铜制令牌,递了过去:“这是泾原军的通行令牌,沿途州县见此牌会予方便。你虽要离营,却也是为报国,我便不拦你。只是记住,无论在何处从军,都要守住‘不扰百姓’的本分。”

韩靖双手接过令牌,掌心触到铜牌的凉意,眼眶微微发热:“谢将军成全!属下定不负将军教诲!”

翌日仙人关的晨雾正浓,一道快马便冲破雾霭,直奔中军大营。骑手翻身落马,手中高举着一卷黄绸封裹的文书,声嘶力竭地喊道:“朝廷八百里加急!传吴大帅亲阅!”

吴玠正在帐中与吴璘、杨政推演三州防务,听闻喊声立刻起身。亲兵接过文书,验过封口的鎏金印记无误后,才双手呈递上前。吴玠展开黄绸,目光扫过文书,眉头渐渐拧成一团——文书是临安府枢密院签发,召川陕宣抚使张浚与八字军统领王彦即刻返京述职,八字军暂由刘锜接管,即刻赴仙人关交割兵权。

“朝廷此时召他们回临安,怕是为川陕防务的后续部署。”吴玠将文书递给吴璘,沉声道,“张浚大人此刻在兴州帅府,王彦在杀金坪犒军,需有人护送王彦往兴州汇合,再一同南下。”

杨政闻言,心中一动,拱手道:“大帅,属下帐下有个叫韩靖的军卒,昨日刚向我辞行,欲南下投奔岳将军,且要往东京寻故人。他心思缜密,身手也过得去,让他护送王大人,既顺路又稳妥。”

“哦?便是昨日追着唐迎问神霄派渊源的那个年轻人?”吴玠想起庆功宴上的传闻,点头道,“此人既有师门背景,又有报国之心,确是合适人选。传他来见。”

韩靖接到传令时,正在营中收拾行囊。听闻吴玠召见,连忙整了整衣甲,快步赶往中军大营。帐内诸将环立,他进门便躬身行礼:“属下韩靖,参见大帅!”

吴玠抬眼打量他,见这年轻人虽身着普通军卒服饰,却身姿挺拔,目光澄澈,便开门见山道:“朝廷召王彦、张浚二位大人回临安述职。命你带五十名精锐骑兵,护送王彦大人往兴州与张浚大人汇合,沿途务必保障二位大人安全。你本就有意南下,此去正好顺路,如何?”

韩靖心中大喜,这不仅能借护送之便南下,还能得吴玠亲授的差事,沿途州县定会多加照应,寻师姐的事也多了几分底气。他沉声应道:“属下遵命!定护得二位大人平安抵达临安!”

吴玠满意点头,取过一枚虎符令牌递给他:“持此令牌,沿途官府、军寨皆会听你调遣。切记,若遇险情,以二位大人安全为首要,不可恋战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