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5章 无助(1 / 2)

大名府的东方,朝阳刚刚露头。黄河边还散发着水汽,赵野立在渡口,官袍已经被打湿。他望着码头上整齐列队的百姓,又转头看向韩世忠,用恳求的语气说道:“韩将军,一起走吧。过了河便是平阴,再走三日就到齐州,咱们在那儿募集兵马,总有反攻的时日。”

韩世忠扶着他的胳膊,柔和地说道:“赵兄,某必须留下。” 看着一批接着一批上船的百姓,他面带笑容说道:“金人南进太快,如果拿下大名府,那么东京将危在旦夕。不过赵兄放心,大名府的城防某已加固过,未必会一触即破。便是破了,某也会在金人的后方搅个天翻地覆,能拖一刻是一刻。”

“金人是虎狼之师啊。” 赵野叹了口气,攥紧了韩世忠的衣袖,“将军何必与其硬磕。”

“韩某一介武夫,只会打仗,”韩世忠拍了拍赵野的肩膀:“照顾好百姓,干粮省着点吃。” 黄河上的一艘艘的小船像叶叶扁舟,载着百姓漂往对岸,哭声笑声混在浪涛里。他朝那些背影挥了挥手,喉头一哽,竟不自主地蹦出句:“对不住各位!”

话音落,他朝赵野抱拳行礼,然后翻身上了 “黑麒麟”。双脚一夹马腹,铁枪身后一背,黑马长嘶一声,朝着大名府方向奔去。

黄昏时分,东京皇城福宁殿的烛火被穿堂风搅得晃晃悠悠,赵桓端坐在案后,急召重臣前来议事。唐恪、耿仲南立在最前;孙傅、李若水次之;何栗、李纲、陈东三人站在最后,蓝珪则站在赵桓身边,低着头。深秋的风微凉,李纲的鬓角却浸出了汗珠。

见众人到齐,赵桓便开口道:“康王以及刑部尚书王云前去议和,这才出发几日?” 接着声音陡然拔高,“金人两路大军都快摸到黄河边了!要不是今早定真府的战报,朕还当他们只是索要三镇,连父皇都知道金人要南下,却总有人跟我说是空穴来风!你们这些自以为是的蠢材,就不会跟朕说实话吗?”

唐恪慌忙出列,解释道:“圣上息怒!金人从燕京出发,一日破保州,三日破定真,这等速度…… 臣以为是州郡为开脱罪责向上谎报,是臣误判,罪该万死!”

“罢了。” 赵桓摆了摆手,语气里透着股倦意,“纠结对错无用。眼下金人势如破竹,你们有什么法子?”

“陛下!” 李纲往前一步,紧张地开口说道:“金人已破太原,南下再无阻拦。以臣之见,当重修开封城防,加固瓮城,囤积物资,以免金人东西合围!”

“你就知道守!” 赵桓猛地拍案,玉镇纸撞在香炉上,发出刺耳的响,“朕想要的答案是怎样能阻止金人过来!”

“陛下,” 李纲的声音却更坚定了,“无论金人来与不来,城防必须巩固。再者,当斩浚州太守梁方平 —— 去年他未战而逃,不治罪如何以儆效尤?后可再重调兵马入驻浚州、滑州,死守黄河渡口!”

“李大人!” 唐恪突然炸了毛,袍袖一甩,“你这法子,金人还会再吃一次亏?去年他们有多少路径渡河,你守得过来?莫不是想借故重掌兵权吧!太原失守的账,还没跟你算呢!”

赵桓看向唐恪:“如此说来,莫非你有退兵之策?”

唐恪躬身缓缓道:“陛下,金人势大,不可与战。”

“是啊陛下!” 耿仲南抢着接话,“康王已去议和,为表诚意。臣以为,应当遣散入驻开封的刘仲武、刘延庆等勤王兵,以示无抵抗之心;再割燕云至大名府沿途的州县,送上金银,总能缓解他们的兵锋。”

“不可!” 陈东猛地喝止,青布袍在烛火下鼓得像帆,“割地是饮鸩止渴!金人狼子野心,哪会守约?一再退让,只会把江山拱手让人!当依李大人之策加固城防,再号召河北西路的宗泽,北抗金兵!”

李若水也跟着躬身:“陛下,勤王军是东京防御之根本,动不得啊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