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辽毫不减速,对身旁的李典和张合喝道:“儁乂,曼成,护着温先生和大队,从左侧山林间隙走!我来会会这老卒!”
他不待二人回应,已率本部最精锐的数百骑兵,如同一支离弦的重箭,毫不避让地直冲黄忠军阵!
“放箭!”黄忠下令。
箭雨泼洒而来!张辽舞动长刀,刀光缭绕,将射向自己的箭矢尽数磕飞,坐下战马嘶鸣着冲入敌阵!身后骑兵纷纷落马,但冲锋的势头丝毫未减!
黄忠见其来势凶猛,收起弓箭,取刀迎战。两马交错,刀光如电,瞬间便过了十余招!张辽心系大队,不欲久战,卖个破绽,硬受黄忠一刀划过甲胄,带起一溜火星,趁机荡开阵角,率残存的百余骑透阵而出!
他回头望去,只见张合、李典已护着温恢和主力,趁着他吸引黄忠注意力的空隙,从另一侧撕开了缺口,正向外突围。刘备似乎也并未全力阻拦,他们的目的似乎更在于收复失地和巩固防线。
张辽不再犹豫,汇集残兵,与张合、李典部且战且走,一路收拢溃卒,直至彻底甩开追兵,清点人数,已折损近半,辎重粮草尽失,只能拖着疲惫伤残之躯,向着合肥方向缓缓退去。
江北,曹军水寨。
“都督号”指挥舱内,周晏正俯身在一张画满了各种水轮、齿轮结构的草图上,手指沾着茶水,在上面无意识地划拉着。郭嘉裹着氅衣,靠在一旁假寐。贾诩静立窗边,望着江心那些依旧神出鬼没的江东快艇。
一名亲卫手持沾着泥污的帛书,快步而入,声音带着压抑:“都督,陆路……秣陵关急报!”
周晏动作一顿,直起身,接过帛书,快速扫过。上面详细记述了张辽中伏、火焚秣陵、力战突围、损兵折将的经过。他的脸上没什么表情,只是捏着帛书的手指,指节微微泛白。
他沉默了片刻,将帛书轻轻放在案上,抬起眼,目光有些空茫地望向贾诩,嘴角扯出一个极淡、极涩的弧度,声音不高,却带着一种穿透岁月的疲惫:
“文和啊,”他像是想起了很久远的事,“还记得当年徐州城下,我对公台(陈宫)说的那句话吗?‘温水煮青蛙’……呵呵。”他笑声干涩,“没成想,今日诸葛亮,竟原原本本,一分不差地还给了我。文远这次……差点就成了当年的吕奉先。”
他话语中听不出多少怒气,只有一种深切的、后知后觉的凛然。若非张辽、张合、李典皆是良将,临危不乱,温恢亦屡次提醒,恐怕这支深入敌后的精锐,真就要全军覆没在那座被精心布置的火葬场里。
贾诩转过身,深深一揖,没有说话。阴影遮住了他大半面容,看不清神情。
一旁的郭嘉不知何时已睁开了眼睛,他坐起身,轻轻咳了两声,走到周晏身边,拍了拍他的臂膀,语气带着宽慰,却也有一丝凝重:“子宁,战阵之上,瞬息万变,岂能尽如人意?文远、曼成、儁乂,还有温曼机,此番已做得足够好了,换做他人,恐已葬身火海。至少,主力尚存。”他顿了顿,望向南岸,“只是经此一挫,陆上攻势短期内难有作为。接下来,这破局的关键,恐怕还是要落在我等身上,落在孟德公的决断上。且等襄阳的消息吧。”
周晏点了点头,没有再说什么。他走到窗边,和贾诩并肩而立,望着窗外那浩渺的、依旧被“水鼠”困扰的长江。
江北的巨舰,江南的火海,水路的僵持,陆路的挫败。他与郭嘉、贾诩这被视为曹营智囊的“铁三角”,此番是真的遇到了一个能将虚实、水火、仁术与杀机运用得如此炉火纯青的对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