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下文学小说网 > 女生言情 > 三国:无冕之相 > 第175章 曹操:不是,他来真的啊?(上)

第175章 曹操:不是,他来真的啊?(上)(1 / 2)

建安八年,夏末,邺城。

漳水码头上,旌旗招展,甲士肃立。周瑜一身江东文士常服,宽袍大袖,立于船头,风姿不减来时。他身后,满载着北方良马、毛皮、药材等特产的船队正缓缓升帆。此番北行,玉玺之事尘埃落定,虽未竟全功,但为江东争取到了实实在在的贸易利益,更亲眼见识了北地的实力与那位周大都督的手段,可谓不虚此行。

码头栈桥之首,周晏今日难得穿得齐整了些,只是那官服的腰带依旧系得有些随意,他带着都督府一众属官,正为周瑜送行。场面一派和谐,全无半分此前隔空交锋的剑拔弩张。

“公瑾兄,此番仓促,未能尽地主之谊,下次再来,定要好好盘桓几日!”周晏拱手笑道,脸上是毫无作伪的热情,他上前一步,很自然地拍了拍周瑜的手臂,声音压低了些,带着推心置腹的诚恳,“与江东的贸易细则,我已全权交予甄家操办,公瑾兄尽可放心。甄家商誉,你是知道的,断不会让盟友吃亏。首批战马三百匹,不日便会由他们组建的船队运往江东,后续的药材、皮革,也都按我们议定的最优价格供给。”

周瑜感受着臂膀上传来的力道,看着周晏那双清亮而真诚的眼睛,心中亦是感慨。此人行事,确如传闻般不拘一格,却又在关键处拿捏得极准。他给出的条件,不仅优厚,更重要的是由甄家这等巨贾主持,规避了官方往来诸多不便与猜忌,效率更高,也让江东方面安心。这份魄力与周到,让他对这位年纪相仿的北方都督,不禁又添了几分真实的钦佩。

“子宁兄厚意,瑜感激不尽。”周瑜郑重还礼,笑容温润,“北地物产丰饶,我江东亦不缺鱼盐舟船之利,日后互通有无,必能使两家更为紧密。子宁兄若有暇,也盼能驾临江东,容瑜一尽地主之谊,览我江东风物。”

两人相视一笑,许多未尽之言,皆在不言中。对于那个共同提及的名字,两人心照不宣。

“孔明之才,确是可畏可敬。”周瑜望向南方,语气带着一丝复杂的欣赏,旋即转为锐利,“然卧龙蛰伏,非江东之福。在其真正腾飞九霄之前,恐是我江东心腹之患。”这话已是将诸葛亮摆在了当前首要对手的位置上。

周晏深以为然地点点头,却没有接这个话题,只是笑道:“路途遥远,公瑾兄一路顺风!待他日饮马长江,或许还能与公瑾兄,共赏南国月色!”

周瑜朗声一笑,再次拱手:“借子宁兄吉言!告辞!”言罢,转身登船,再不回头。

船队缓缓离岸,顺流而下。周晏站在码头,直到船影消失在河道拐弯处,这才招呼一声,带着属官们打道回府。

阳光将他的影子拉得斜长,步伐依旧带着点特有的、脚跟不太着力的晃动,却自有一股成竹在胸的从容。

此后的数月,整个北方便如同上紧了发条的机械,按照周晏定下的四策,高效而冷酷地运转起来。

由朝廷颁布的、针对江夏的贸易禁运敕令,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发往各州郡关隘。凡铁器、战马、大型木材、大批粮秣,严禁南下江夏。

甄家的商队率先做出了表率,不仅立刻切断了与江夏的所有“敏感”贸易线路,更是主动配合官府,盘查其他可能铤而走险的商队。

一时间,通往江夏的商路几乎断绝,偶有走私者,也被蜂房眼线或边境守军查获,籍没家产的重罚之下,敢于冒险的人越来越少。江夏仿佛一夜之间成了一座孤岛,刘备集团获取外部资源的渠道被硬生生掐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