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可以量产了。”林英拍板,“给寻呼机起个名字,叫‘星讯寻呼机’,零售价定在880港元,比摩托罗拉的寻呼机便宜120港元;代理商拿货价650港元,保证他们有足够的利润空间。”
星讯寻呼机的量产计划刚定下来,通讯厂就接到了第一个订单——香港警署需要500台寻呼机,用于警务通讯。“这是个好开头。”林英笑着说,“让生产部优先生产警署的订单,保证质量,打响品牌。”
9月初,星讯寻呼机正式上市。亚视的广告同步铺开——《香江早新闻》的主持人拿着星讯寻呼机,笑着说:“星讯寻呼机,中文显示,信号稳定,随时随地接收信息!”;《家庭欢乐秀》的嘉宾们互相用寻呼机发送消息,场面热闹。
香港的电器卖场里,星讯寻呼机的专柜前挤满了人。“这个寻呼机能显示中文,太方便了!”一位商人当场付款买下;“给老公买一个,他跑业务,联系起来更方便。”一位女士拿着黑色寻呼机,满意地说。
不到一周,首批1万台星讯寻呼机就卖断货了。张启明拿着销售报表,冲进林英的办公室:“林先生,卖爆了!香港卖断货,深圳、广州的经销商也催着要货,订单已经排到下个月了!”
“让生产部加开两条生产线,月产能提到10万台。”林英语气坚定,“另外,让袁天凡联系海外经销商,把星讯寻呼机推向东南亚和欧洲市场。”
与此同时,手机研发团队也传来了好消息。索尼的锂电池工程师山本一郎加入团队,改进了电池技术,续航时间从2小时提升到4小时;张明远的龙炎芯片团队研发出了微型手机芯片,体积缩小了30%,机身厚度也随之减少。
“林先生,手机原型机改进完成,您看看。”李哲拿着改进后的原型机,递到林英面前。机身比之前薄了一半,重量减轻了200克,信号传输距离达到15公里,电池续航4小时。
林英接过原型机,按下开机键,拨通了霍建宁的电话。“喂,霍总,我用我们自己研发的手机给你打电话,听得清楚吗?”
电话那头的霍建宁惊喜地说:“听得很清楚!林生,我们真的做出手机了?太厉害了!”
林英笑着挂了电话,对李哲和王海涛说:“继续改进,目标是机身厚度控制在2厘米以内,电池续航达到8小时,信号传输距离20公里,争取明年年初拿出可以量产的手机。”
9月底,林英去通讯厂视察。车间里,星讯寻呼机的生产线高速运转,工人们熟练地组装、测试;研发中心里,工程师们正在调试改进后的手机原型机,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兴奋。
“林先生,星讯寻呼机在东南亚的订单已经突破5万台,欧洲的经销商也订了3万台,下个月就能发货。”周伟陪着林英参观,语气里满是自豪,“手机研发也按计划推进,明年年初量产没问题。”
林英点点头,心里满是成就感。从电话到寻呼机,再到手机,通讯领域的布局正在一步步实现。他知道,未来的通讯市场潜力巨大,谁能抢占先机,谁就能占据主动——而香江集团,已经走在了前面。
傍晚,林英回到浅水湾别墅。林青霞抱着天心,正在客厅里玩星讯寻呼机——这是林英特意给她的样品,方便她联系自己。“回来了?今天去通讯厂,进展怎么样?”林青霞笑着问。
“很顺利,寻呼机卖爆了,手机原型机也改进好了。”林英走过去,坐在她身边,抱起天心,“等明年手机量产了,给你和孩子们都配一部,随时随地都能联系。”
天心似乎听懂了,小手抓住寻呼机,咯咯地笑了起来。林英看着女儿的笑脸,又看了看身边的林青霞,心里满是温暖。事业上的成功固然重要,但家人的陪伴,才是他奋斗的最大动力。
夜里,林英坐在书房里,看着墙上的通讯产业规划图。寻呼机(星讯)、手机(香江移动)、通讯芯片(龙炎)、基站建设(香江通讯)……红色的标记点越来越多,覆盖了通讯产业链的各个环节。
他拿起笔,在手机的位置写了“1984年3月量产”,在基站建设的位置写了“1984年6月启动”。每一个目标,都凝聚着他的心血和期待。
林英知道,通讯领域的竞争会很激烈,但他有信心,凭借着领先的技术、充足的资金和优秀的人才,香江集团一定能在这个领域占据一席之地,成为全球通讯产业的重要力量。而这,只是他商业帝国版图的又一个新起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