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0章 专利创收 京畿揽胜(2 / 2)

签完朝阳区地块的合同,林英趁着空闲,去了故宫博物院。红墙黄瓦的宫殿,在阳光下格外庄严,游客们络绎不绝,脸上满是赞叹。陪同的工作人员是故宫的副院长,姓刘,很热情地给林英介绍故宫的历史。

“林先生,前面是我们的文物仓库,里面存放着一些近代书画,大多是建国后收缴的,还有一部分是‘文革’期间保存下来的,现在可以对外出售,用于故宫的修缮。”刘院长指着一栋不起眼的小楼说。

林英心里一动:“可以进去看看吗?”

“当然可以。”刘院长带着林英走进仓库,里面整齐地摆放着一排排书架,书架上堆满了书画卷轴。有的是近代画家的作品,有的是清代的书法,虽然不是国宝级文物,却也颇有收藏价值。

“这些书画怎么卖?”林英拿起一幅近代画家的山水画,画工细腻,意境悠远。

“一幅一幅卖,价格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,看作品的年代和作者。”刘院长说,“要是林先生有兴趣,可以挑几幅,给您算便宜点。”

林英看着满仓库的书画,突然说:“刘院长,这些书画我全都要了,你们不用一幅一幅卖,整体估价,多少钱?”

刘院长愣住了,随即惊喜地说:“全都要?那太好了!我们之前算过,大概值30万块人民币。”

林英点点头,从包里拿出支票本,写下100万港币的金额,递给刘院长:“30万人民币折合港币大概40万,这100万港币,40万买书画,剩下的60万,就当我支持故宫修缮的捐款。”

刘院长激动得双手发抖,接过支票:“林先生,太感谢您了!这些钱能帮我们修缮很多宫殿,还能改善文物的保存条件!”

他立刻安排工作人员,小心翼翼地打包书画。十几个人忙了一下午,才把所有书画装到箱子里,足足装了20个大箱子。“林先生,我们会安排专人,把书画安全送到香港您指定的地方。”

“不用麻烦,我让公司的人来取就行。”林英笑着说。

离开故宫,林英的心情格外舒畅。既能收藏书画,又能为故宫的修缮出份力,是件一举两得的事。他拿起电话,拨通了陈默的号码:“陈默,明天安排10个安保人员,去故宫博物院取20箱书画,小心保管,运回香港的别墅。”

回到酒店,林英收到了霍建宁的电话:“林生,欧洲三家箱包公司的专利授权合同签好了,每年保底授权费300万美元,已经打到集团账户;另外,红白机在欧洲的销量很好,首批10万台卖完了,经销商又追加了15万台订单。”

“很好。”林英笑着说,“让张明远加大红白机的产能,月产能提到20万台,优先供应欧洲市场;威尔时的箱包厂也要扩大规模,满足欧洲的订单需求。”

挂了电话,林英靠在酒店的窗边,看着北京的夜景。街道上灯火通明,车流不息,这座古老的城市,正以崭新的姿态,迎接新的发展机遇。他知道,这次北京之行,不仅拿下了优质地块,还见到了尊敬的邓公,收获满满。

9月20日,林英带着满满的收获,回到香港。刚下飞机,就看到陈默带着安保人员,小心翼翼地搬运着20箱书画。“林生,书画都安全运回来了,放在浅水湾别墅的书房里。”

林英点点头,驱车前往别墅。林青霞正抱着天心在花园里玩,看到他回来,立刻迎上来:“回来了?北京之行顺利吗?”

“很顺利,拿下了朝阳区的地块,还收藏了一批书画。”林英笑着说,“走,带你去书房看看。”

书房里,20个箱子整齐地摆放在角落。林英打开一个箱子,拿出一幅山水画,展开在书桌上。“这幅画是近代画家的作品,画得不错,以后可以挂在客厅里。”

林青霞凑过来,看着画,眼里满是欣赏:“真好看!没想到你还喜欢收藏书画。”

“以前没时间,现在有空了,多收藏一些,以后留给天心。”林英温柔地摸了摸女儿的头。

夜里,林英坐在书房里,看着墙上的北京朝阳区地块规划图,又看了看桌上的书画,心里满是满足。事业上,专利授权、地产投资、产品销售全面开花;生活上,有家人陪伴,还有心爱的书画收藏——他的人生,正朝着最圆满的方向发展。

他拿起笔,在规划图上写下“1983年3月开工”,又在书画箱上贴了标签,注明“故宫收藏书画”。他知道,未来还有更多的机遇和挑战,但只要保持这份初心和魄力,他就能带领香江集团,在商业的浪潮中,继续乘风破浪,再创辉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