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5章 新生与序章(1 / 2)

1981年11月的香港,浅水湾别墅的清晨总带着几分静谧。林英轻手轻脚走进婴儿房,女儿林天心正躺在摇篮里,小嘴巴微微张着,呼吸均匀。他俯身,指尖碰了碰女儿柔软的脸颊,小家伙睫毛颤了颤,却没醒,嘴角还挂着浅浅的笑意。

“看什么呢,这么入神。”林青霞穿着睡袍,站在门口,眼底带着初为人母的温柔。她产后恢复得不错,脸色红润,只是眉宇间多了几分倦意——夜里要醒好几次喂奶。

“看我们女儿,长得真像你。”林英直起身,帮她拢了拢肩上的披风,“今天风大,别着凉了。”

两人并肩站在摇篮边,看着熟睡的天心,空气里满是细碎的温馨。管家轻轻敲门进来:“先生,夫人,早餐准备好了。另外,霍先生的电话,说北京的招商引资座谈会资料已经送过来了,放在您的书房。”

林英点点头:“知道了,等会儿过去看。”

早餐时,林英翻开霍英东送来的资料。北京的座谈会定在12月初,参会的都是内地各省市的招商负责人,还有像他这样的香港企业家。资料里详细列了内地的投资政策:深圳、珠海等经济特区的土地使用费减免3年,企业所得税按15%征收,比香港还低5个百分点。

“要去北京了?”林青霞放下汤匙,轻声问。

“嗯,12月5号出发,大概去一周。”林英合上资料,“这次去主要是看看内地的投资环境,顺便敲定深圳工厂的事。你和天心在家,要好好照顾自己。”

“放心吧,有管家和月嫂在,还有关之琳和楚红经常来陪我。”林青霞笑了笑,“倒是你,去了北京要注意保暖,那边比香港冷多了。”

接下来的几天,林英一边处理集团事务,一边为北京之行做准备。他让霍建宁整理了威尔时在深圳设厂的详细方案:计划投资5000万港元,建两座厂房,一座生产拉杆箱,一座生产时装,预计年产拉杆箱100万个,时装50万件,一半内销,一半出口。

“林生,深圳那边已经联系好了,工业园区的地块选在蛇口,靠近港口,运输方便。”霍建宁递过地块图纸,“当地政府说,只要我们确定投资,一周内就能办好土地使用证。”

“很好。”林英点点头,“你和我一起去北京,顺便去深圳看看地块,把建厂的合同签了。”

11月30日,曹仁超拿着置地的最新股权报告走进办公室:“林生,怡合果然减持了5%的股份,我们以35港元\/股的价格拿下,现在总共持有25%,成为第一大股东!”

林英接过报告,指尖划过“25%”的数字。离控股还差26%,但已是置地最大的股东,足以进入董事会,影响决策。“让周凯旋准备一下,下周去置地总部参加董事会,提出资产梳理方案——先把伦敦的亏损项目剥离,聚焦香港的核心物业。”

曹仁超点点头:“周经理已经准备好了方案,就等您点头。另外,石油期货那边,油价已经涨到60美元\/桶,浮盈达到12亿美元,要不要平仓?”

“再等等。”林英摇摇头,“中东局势还没稳定,油价可能还会涨。等涨到65美元,再平仓50%,落袋为安。”

12月5日,林英和霍建宁登上了飞往北京的航班。十几个小时的飞行后,飞机降落在北京机场,凛冽的寒风扑面而来,比香港冷了不止一个档次。王特派员派来的工作人员早已等候在机场,手里举着“香江集团”的牌子。

“林先生,欢迎来到北京!王特派员特意交代,让我们好好接待您。”工作人员热情地接过行李,“酒店已经安排好了,就在王府井附近,离座谈会的会场很近。”

入住酒店后,林英洗了个热水澡,换上厚外套,就跟着工作人员去见王特派员。王特派员的办公室在一栋老式办公楼里,陈设简单却整洁。“林先生,一路辛苦了!”王特派员站起身,握住他的手,“北京的冬天冷,还习惯吗?”

“还好,就是比香港干燥些。”林英笑着说。

两人坐在沙发上,喝着热茶,聊起了内地的发展。“现在内地到处都在搞建设,深圳、珠海那边一天一个样,就缺你们这样有资金、有技术的企业家。”王特派员语气诚恳,“这次座谈会,就是想让你们和内地的省市对接,找到合适的合作项目。”

林英点点头:“我这次来,主要是想在深圳建箱包厂和服装厂,另外,中华煤气也想拓展广州的市场,为居民和企业供气。”

“好啊!”王特派员眼睛一亮,“深圳和广州的负责人都来了,明天座谈会上,我给你们引荐。”

第二天,招商引资座谈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。会议室里坐满了人,前排是内地各省市的领导,后排是香港和海外的企业家。林英坐在靠前的位置,旁边是霍英东和包玉刚。

“林先生,没想到你也来了。”包玉刚笑着说,“听说你生了个女儿,恭喜啊!”

“谢谢包生。”林英回以微笑,“您也来考察投资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