陈远满意地点点头:“很好。具体职司安排,稍后会由督理分署下达。记住,新市成败,关乎宣府未来,亦关乎尔等前程。望诸位恪尽职守,莫负本督期望。”
打发了这些新招募的骨干,毛骧从京师派来的心腹校尉也送来了最新的密报。
校尉低声禀报:“侯爷,李总兵那边果然有动作,正在暗中联络各地卫所军官,似有串联之意。另外,京中传来消息,寿宁侯府近日闭门谢客,但其门下清客与几位都察院的御史走动频繁。”
陈远听着,脸上没有任何意外之色。李永芳的反应在他预料之中,京中寿宁侯府的动向更是印证了他的判断——对方在刺杀失败后,正在积极寻找其他方式来打击他。
“知道了。”陈远淡淡道,“让我们的人,盯紧李永芳及其核心党羽的一举一动,尤其是他们与京中的书信往来。至于京里……告诉毛骧,按兵不动,继续收集证据,尤其是关于那笔巨额资金最终去向的证据。”
“是!”
校尉领命而去。
陈远走到行辕简陋的窗边,看着外面张家口堡土黄色的城墙和远处苍茫的雪原。宣府的暗流,已然开始涌动。李永芳想用软刀子磨,京中的对手想借言官和舆论施压。
但他并不畏惧。
他在大同经历过更凶险的局面,如今手握总督大权,又有皇帝的支持,更重要的是,他掌握了寿宁侯行刺的铁证。这张牌何时打,怎么打,将决定整个棋局的走向。
现在,他需要先在宣府站稳脚跟,将新市顺利开办起来。只要这里能成功,带来实实在在的边境安宁和税收增长,那么任何诋毁和阻挠,在铁一般的政绩面前,都将显得苍白无力。
“传令下去,”陈远对身边的文书官道,“三日后,本督要在张家口堡外,亲自与喀喇沁部的使者会面,商谈新市具体事宜。让督理分署和新招募的人,全力准备,不得有误!”
“是!”
文书官快步离去。
陈远的目光变得坚定而锐利。暗流汹涌?那他便要做那定海的神针!他要在这宣府之地,用实绩劈开一切阻碍,将这北疆新局,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。无论来自何方的手段,他都将一一接下,并予以最有力的回击。
宣府的夜,寒冷而漫长。但陈远知道,黎明终将到来,而属于他的新时代,也必将在这片土地上,冉冉升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