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日之期转瞬即至。张家口堡外,一片背风的开阔地上,临时搭建起了一座硕大的牛皮帐篷。帐篷外,代表大明总督的旌旗与象征喀喇沁部的狼头纛在寒风中猎猎作响。帐篷四周,精锐的宣府边军与陈远带来的锦衣卫混合编队,甲胄鲜明,肃然而立,一股无形的肃杀之气弥漫开来。
陈远(田侯爷)身着御赐的蟒袍,外罩玄色大氅,端坐于主位之上,神色平静,不怒自威。他的左右两侧,分别坐着宣府总兵李永芳,以及几位新招募的督理分署官员。李永芳面色如常,但眼神深处却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阴霾。
时辰一到,远处雪线上出现了几个黑点,迅速扩大。约二十余骑蒙古骑士,簇拥着一位身穿华丽皮袍、头戴貂皮帽的中年汉子,疾驰而至。马蹄踏雪,溅起蓬蓬雪雾,带着一股草原特有的彪悍气息。
来者正是喀喇沁部台吉(首领)巴图尔的亲弟弟,部落的实际掌权者之一,兀良哈。
双方在帐篷外按礼节相见。兀良哈身材魁梧,面色赤红,一双鹰隼般的眼睛毫不避讳地打量着陈远,带着审视与怀疑。他操着生硬的汉话,声音洪亮:“总督大人,久仰!不知大人召见我部,所为何事?”
陈远微微一笑,伸手示意入帐:“兀良哈台吉,请入内详谈。天寒地冻,已备下热茶。”
众人入帐分宾主落座。帐内炭火充足,温暖如春,与帐外的冰天雪地形成鲜明对比。
陈远没有绕圈子,直接开门见山:“本督奉大明皇帝陛下之命,总督宣大军务。为保边境安宁,促进双边往来,意欲在张家口堡外,开设新市,扩大与贵部乃至漠南诸部的贸易。不知台吉意下如何?”
兀良哈闻言,眼中精光一闪,却没有立刻回答,而是端起面前的奶茶喝了一口,慢悠悠地道:“开新市?自然是好事。我们草原上缺茶缺盐缺铁锅,能用牛羊皮货换,总好过动刀子。不过……”
他放下茶碗,目光直视陈远:“不知这新市的规矩,和以前有什么不同?税怎么收?哪些东西能换,哪些不能换?若是还像以前那样,由着你们汉人官吏和军中老爷们层层盘剥,那这市,不开也罢!”
这话说得极不客气,带着明显的挑衅意味,帐内气氛瞬间一凝。李永芳等人脸色微变,几名蒙古随从也按住了腰间的刀柄。
陈远却面色不变,反而点了点头:“台吉所言极是。以往边贸,弊病丛生,官商勾结,欺压良善,不仅损害贵部利益,亦伤我大明国体。故此,本次开设新市,将立新规。”
他示意了一下,身旁的文吏立刻将一份用汉蒙两种文字书写的《新市管理则例》草案,递到了兀良哈面前。
“新市将设督理分署,直接对本督负责,不受地方衙署及卫所干涉。所有交易,明码标价,统一税则,税银直接入库,杜绝私下勒索。允许交易的货物,包括茶、盐、布帛、瓷器,以及限定种类的铁制生活用具,清单在此。严禁交易军械、火药、兵甲图谱等物。”
陈远的声音清晰而有力:“此外,将设立公议堂,由官府、贵部代表以及诚信大商共同组成,负责仲裁纠纷,监督市易公平。若贵部商民受到不公待遇,可直接向公议堂申诉,本督保证,必予公正处置!”
兀良哈仔细听着,翻看着手中的则例草案,粗犷的脸上神色变幻。这些条款,大大超出了他的预期,不仅明确了可交易物品种类,更重要的是建立了相对公平的仲裁机制,这对于长期处于弱势地位的蒙古商人而言,无疑是极大的保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