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3章 风云际会(1 / 2)

副百户的任命和参谋的职衔,如同在平静(至少表面如此)的濠州军营里投下了一块巨石,激起了层层波澜。朱重八和田娃,这两个名字不再仅限于斥候营或底层士兵的谈论中,开始真正进入濠州军中上层军官的视野。

朱重八依旧沉稳,但眉宇间那股属于领袖的自信和威严愈发明显。他腰间挎着的,不再是普通的制式腰刀,而是一把从缴获中精心挑选、保养得锃亮的雁翎刀,这是地位的象征,也是他力量的延伸。他行使着副百户的权力,开始着手扩充他那支被允许建立的小队。

他没有大张旗鼓,而是采取了田娃的建议——精兵路线。招募的对象,主要是那些在流民营中挣扎、身强力壮且无甚牵挂的汉子,以及军营中一些不得志但确有本事的老兵。考核严格,不仅看武艺体力,更看重耐性、纪律性和是否听话。朱重八亲自面试,他那双锐利的眼睛仿佛能看透人心,田娃则在一旁,用看似随意的交谈,考察对方的反应和思维。

过程不算顺利,但也招募到了二十几个符合要求的人。加上原有的十人核心,一支三十多人的队伍初具雏形。朱重八将这支队伍打散,以原核心什为基础,提拔汤和、徐达等人为新的什长、伍长,搭建起了初步的指挥骨架。

田娃的“参谋”一职,听起来有些虚,但在孙百户的默许和朱重八的全力支持下,他实际承担起了这支小队伍的“总教官”和“后勤总管”职责。

训练场上,他不再是单纯的参与者,而是设计者和监督者。他将现代特种部队的一些训练理念,巧妙地融入到这个时代的操典中。增加了更复杂的地形利用演练、小组战术配合、夜间行动训练以及简易的旗语和哨音通讯。他强调速度、隐蔽和协同,要求每个士兵不仅要会杀人,更要懂得如何在复杂环境下保存自己、完成任务。

后勤方面,他精打细算,利用有限的经费和缴获,尽力改善队伍的伙食和装备。他设计了一种可以快速搭建、兼具隐蔽和防御功能的简易营棚,在野外驻扎时大大提升了安全性和舒适度。他甚至弄来了一些便宜的豆类和粗盐,指导火头军制作简单的豆酱和咸菜,虽然味道不佳,但至少能补充盐分和些许蛋白质,这在长期行军作战中至关重要。

这些举措,起初让那些新加入的老兵颇不以为然,觉得田娃太过“婆妈”,但当他们在一次模拟对抗中,被朱重八这支训练时间更短、但配合默契、战术刁钻的队伍打得毫无还手之力时,所有的质疑都烟消云散。

这支被朱重八命名为“锐士营”(取锐意进取之意)的小队伍,虽然人数不多,却迅速展现出与众不同的彪悍和高效。他们行动如风,配合如臂使指,对地形和时机的利用远超同侪。朱重八的勇猛和田娃的奇谋,在这支队伍身上得到了完美的结合。

陈远看着这支初具雏形的“种子部队”,心中充满了成就感。他知道,这不仅仅是朱重八未来的起家资本,更是他实践自己现代军事和管理理念的试验田。他要打造的,是一支超越这个时代认知的精锐。

地位的提升,也带来了更复杂的局面。军中不乏眼红嫉妒者,尤其是那些资历更老却晋升无门的军官,时常在背后阴阳怪气,甚至故意在一些物资配给上刁难。

一次,负责军需的某个老牌千户,故意克扣了“锐士营”一批箭矢和皮甲的配额。汤和气得当场就要去找人理论,被朱重八厉声喝止。

“冲动能解决问题吗?”朱重八脸色阴沉,“我们现在羽翼未丰,硬碰硬,吃亏的是我们自己。”

田娃沉吟片刻,说道:“重八哥,硬碰不行,我们可以借力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