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9章 新征程(2 / 2)

“爸,我想启动一个新项目,”何晓将规划书放在父亲面前,语气带着一丝兴奋,“我称之为‘薪火计划’。”

何雨柱放下书,拿起老花镜,饶有兴致地翻看起来。规划书的标题是:《“何记”未来领袖培养与创新孵化“薪火计划”纲要》。

何晓解释道:“‘新火计划’让我们在业务和模式上完成了升级,但企业的长久生命力,最终取决于人。‘薪火计划’的核心,是为‘何记’的未来储备和锻造下一代的核心力量。它包含三个层面:”

1. 内部“青苗工程”:在全球范围内选拔最有潜力的年轻员工,进行跨地区、跨职能、跨文化的系统轮岗和项目历练,并配备资深高管作为导师,目标是培养未来10-15年的集团领军人物。

2. 外部“星火计划”:设立规模可观的“何记创新基金”,面向全球顶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青年科学家、食品工程师、设计师,支持他们进行与未来饮食相关的颠覆性技术研究和创意项目孵化,不计短期回报,只为播种未来。

3. 社会“播火行动”:与教育部门合作,在全国贫困地区的中小学推广“食育课程”,并设立“何记匠心奖学金”,资助有志于学习烹饪、食品科学的寒门学子,从根本上拓宽行业的人才基础,履行社会责任。

何雨柱一页一页仔细地看着,不时点点头,脸上露出了欣慰乃至震撼的表情。他放下规划书,摘下老花镜,目光深邃地看着儿子:“晓儿,这个计划,想的不是三年五年,是三十年、五十年啊。你这是要给‘何记’栽下了一片看不见的森林。”

“爸,您说过,咱们这口锅里的火不能灭。”何晓目光坚定,“火种要传下去,就得找最好的柴,用最耐烧的法子。‘何记’不能只在我们手里辉煌,更要在下一代,下下一代手里,继续照亮更远的地方。”

何雨柱沉默良久,缓缓地给自己和儿子都斟满了茶,举起杯:“好!这个计划,爸全力支持!这杯茶,爸敬你。敬你心里装的,不只是‘何记’的生意,是‘何记’的百年基业,是咱们这个行当的未来。”

两只茶杯轻轻相碰,清越之声在寂静的院落中回荡,仿佛象征着一种跨越时代的使命交接与精神共鸣。

“薪火计划”的启动,标志着“何记”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、更具历史纵深的阶段。 它不再仅仅满足于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业实体,而是立志于成为一个能够自我更新、生生不息的社会组织,一个能够为行业、为社会持续创造价值的创新平台。

春去秋来,何晓带领着他的团队,在全球化、数字化、可持续化的道路上稳步前行,同时精心浇灌着“薪火计划”这片希望的苗圃。而何雨柱,则安然地沉浸在他的博物馆和故纸堆中,用另一种方式,守护着“何记”的文化根脉。

偶尔,在重要的公司庆典或家族聚会时,父子二人会一同出现。何雨柱的头发已近乎全白,但精神矍铄,眼神清澈;何晓则愈发沉稳干练,眉宇间既有杀伐决断的锐气,也有海纳百川的从容。他们站在一起,本身就是一部“何记”发展史的缩影,也是“薪火相传”最生动的注脚。

没有人知道明天的市场会有怎样的波澜,未来的科技会带来怎样的颠覆。但可以肯定的是,只要“把菜做好,把人待好”的初心不改,“寻找最好柴火”的追求不熄,“何记”这艘航船,就能在何晓及其后继者的引领下,穿越任何时代的惊涛骇浪,驶向更广阔的星辰大海。

新的征程,已然开启。传奇,仍在继续。而最好的篇章,或许永远在下一个黎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