绝地反击的号角,如同惊雷划破压抑的夜空,瞬间改变了“何记”与北方势力博弈的态势。许大茂的被调查,如同一块巨石投入深潭,激起的涟漪迅速扩散,动摇了对手阵营的根基。之前密不透风的打压铁幕,被硬生生撕开了一道裂缝。舆论悄然转向,审批流程开始解冻,连之前态度强硬的供应商也恢复了暧昧的联络。
然而,何雨柱没有丝毫松懈。他比任何人都清楚,这只是暴风雨前的短暂间歇。对手绝不会甘心失败,他们经营多年,盘根错节,一次受挫,只会激发出更凶猛的反扑。真正的终局之战,必然更加惨烈。他必须利用这宝贵的喘息之机,巩固防线,积蓄力量,准备迎接最后的决战。
“何记”总部,进入了最高级别的战备状态。 何雨柱坐镇指挥中枢,如同一台精密仪器的操控者,冷静地发出各项指令:
1. 巩固舆论阵地:欧阳文山团队乘胜追击,不再满足于防守,而是主动出击。他们策划了一系列深度报道,系统梳理“何记”从街边摊到国际品牌的奋斗史,突出其“市场化、法治化、国际化”的发展路径,将其塑造为“中国民营企业坚韧不拔、勇于创新”的典范。同时,加强与独立学者、财经评论员的合作,从学理和实证角度,论证保护“何记”这类优质民营企业对优化营商环境、激发市场活力的重要性,争夺话语制高点。
2. 夯实法律防线:张律师团队全力以赴,配合司法机关对许大茂案的深入调查,务求证据链完整扎实,形成铁案。同时,对之前遭受的不公正待遇,全面收集证据,准备在适当时机提起行政诉讼或反垄断诉讼,反击滥用行政权力行为。并对“何记”的核心商标、专利、配方进行全面梳理和加固,防范任何可能的知识产权攻击。
3. 激活资本网络:丰裕资本郑总利用股价回升的有利时机,与国际长线基金紧密沟通,稳定股东结构,并秘密筹备一笔规模可观的备用信贷额度,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极端资金压力。何雨柱甚至指示,研究在极端情况下启动港股回购程序,进一步巩固控制权的可能性。
4. 强化内部凝聚:何雨柱亲自签署《告全体“何记”同仁书》,以坦诚的态度向员工说明了公司面临的挑战和已取得的阶段性胜利,宣布启动“核心员工持股计划”和“逆境奋斗特别奖金”,将公司命运与员工利益深度绑定,激发同舟共济的斗志。后厨团队在墩子师傅带领下,闭关精研菜品,用极致的味道稳定军心,回应一切质疑。
然而,风暴终究还是来了,而且比预想的更加猛烈和直接。
就在许大茂案调查取得初步进展,即将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的关键时刻,一场针对“何记”的、更高级别、更全方位的“风暴审查”骤然降临!
由多个部委联合组成的“企业发展环境专项调研组”(名义上是调研,实则为施压),突然抵达香港,宣布将对“何记”集团进行“综合调研”,重点是“了解企业在国际化经营、资本运作、食品安全、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实际情况,听取企业诉求,促进健康发展”。调研组级别之高、阵容之庞大、调查范围之广,前所未有。
明眼人都看得出,这绝非普通的“调研”,而是带着“尚方宝剑”的终极审查!其目的,要么是迫使“何记”就范,接受“招安”;要么是找出“问题”,一举将“何记”打入万劫不复的深渊!
调研组的驻地,选在了与“何记”总部一街之隔的政府招待所,无形的压力瞬间笼罩了整个“何记”大厦。
调研启动会上,调研组组长的开场白看似平和,却字字千斤:“何雨柱同志, ‘何记’的发展成绩,有目共睹。但企业做大了,责任也更重了。尤其是涉及到海外上市、国际资本,社会关注度高,敏感性强。我们这次来,是帮助‘何记’梳理情况,排查风险,更好地轻装上阵,行稳致远。希望‘何记’能够坦诚沟通,积极配合。”
接下来的几天,调研过程堪称一场高压下的“全方位体检”。调研组分成数个小组,同时进驻“何记”的财务、法务、供应链、海外事业部等核心部门,调阅了自上市以来几乎所有的合同、账目、会议纪要、内部邮件。问询的问题极其专业和尖锐,从每一笔海外投资的决策流程、与境外资本的协议细节,到国内食材采购的价格公允性、员工社保缴纳的完整性,事无巨细,刨根问底。
更令人窒息的是,调研组还“随机”抽选了数十名中基层员工进行“个别谈话”,内容不仅涉及业务,更延伸到对企业文化、管理层评价甚至个人思想的探询。一时间,“何记”内部人心惶惶,流言四起。
面对这泰山压顶般的攻势,何雨柱展现了惊人的定力和智慧。他下达了最高指令:“坦诚开放,有问必答,资料全给,但要依法依规,守住商业机密和人格尊严的底线!”
他亲自坐镇,应对最关键的问询。在面对关于“资本控制权”、“国际化风险”等敏感问题时,他不再回避,而是直面问题,逻辑清晰地阐述“何记”的选择:
“各位领导,‘何记’选择上市,是为了获得发展资源,建立现代企业制度,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。但我们始终牢牢掌握控股权,确保企业的发展方向符合国家利益和民族品牌定位。我们的国际化,是带着中国味道、中国文化走出去,是为了提升中华饮食的国际话语权,每一分海外收益,最终都反哺国内,投入研发、供应链和人才培养。我们欢迎监督,但我们也坚信,法治化、市场化的道路,是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!”
他的回答,不卑不亢,有理有据,既表明了合作态度,也坚守了企业底线。同时,他授意欧阳文山,每天将调研组的“工作动态”(剔涉密内容)和“何记”的配合情况,以工作简报形式,适度向核心合作伙伴和重要媒体通报,保持信息透明,防止对方搞“黑箱操作”。
然而,最严峻的考验,发生在调研的第五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