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首先让欧阳文山以公司名义,给全国工商联回了封热情洋溢又措辞严谨的信,表示深感荣幸,但以“企业正处于国际化拓展关键期,精力有限,恐难胜任”为由,婉拒了副主席提名,但承诺将以委员身份“积极支持联盟工作,分享国际化经验”。此举,既给了对方面子,又避免了被深度捆绑。
对于赵主任的“私人聊聊”邀请,何雨柱同意在香港一家私人会所见面,但带上了精通内地商业规则的张律师。会面中,赵主任绝口不提之前的收购,大谈“国家支持民营经济发展、鼓励品牌出海”的政策利好,暗示“何记”若能与某些“国家队”资源对接,将如虎添翼。何雨柱耐心倾听,随后清晰阐述了“何记”的立场:
“赵主任,感谢您的好意。‘何记’始终看好内地市场,也愿意为中华美食走出去贡献力量。我们追求的合作,是建立在市场规则、互利共赢、相互尊重基础上的合作。我们欢迎各种形式的业务协作,比如供应链整合、技术标准共建、海外市场拓展等。但‘何记’的品牌独立性和经营自主权,是我们的生命线,这一点,没有任何商量余地。”
他不卑不亢的态度和清晰的底线,让赵主任一时语塞。最终,这次会面未能达成任何实质性协议,但气氛还算平和,算是维持了表面的沟通渠道。
何雨柱深知,这种“招安”与“反招安”的博弈将会长期存在。根本的破解之道,在于不断增强“何记”自身的实力和不可替代性。他加紧了“内功”修炼:
1. “何记餐饮学院”升级:与香港理工大学达成合作,共同设立“中华餐饮传承与创新研究中心”,将手艺传承系统化、理论化,提升品牌学术底蕴。
2. 供应链护城河:加大对上游优质食材基地的战略投资或长期契约合作,确保核心食材的稳定与独占性。
3. 数字化赋能:引入先进的客户关系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系统,提升运营效率和抗风险能力。
就在何雨柱忙于应对各方势力、夯实内功之际,一个意想不到的机遇悄然降临。国际权威美食评价体系“米其林指南”的评审团队,在对澳门进行年度评审时,对“何记”澳门店给予了极高评价,并暗示极有可能在即将发布的《米其林指南香港澳门》中,给予“何记”澳门店星级荣誉!
消息虽未正式公布,但已在业内小范围传开,引起了巨大轰动。如果成真,这将是“何记”品牌价值的又一次飞跃,也是对何雨柱坚守品质和独特发展路径的最佳肯定。
“柱子!米其林!这是国际餐饮界的奥斯卡啊!”欧阳文山激动不已。
何雨柱听到消息,平静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、发自内心的笑容。这不仅仅是一个奖项,更是一种强大的背书,一种可以在未来博弈中增加分量的硬实力。
然而,福兮祸所伏。米其林的风声,也刺激了某些方面的神经。北边传来消息,某些与“北味轩”关系密切的行业协会,开始质疑“米其林”标准的“西方中心主义”,并呼吁建立“中国人自己的美食评价体系”,矛头隐隐指向“何记”这类受国际认可的品牌。许大茂和秦淮茹也似乎加紧了活动,四处散播“何记”迎合西方口味、背离传统的言论。
潮涌香江,机遇与挑战并存,荣誉与风险同在。何雨柱站在时代交汇的十字路口,内心却愈发平静和坚定。他深知,无论外界风浪如何,守住灶台上的那口锅,守住对味道的敬畏,守住“何记”的魂,才是立身之本。
他看了一眼日历,对身边的娄晓娥和何晓说:“米其林发布会在下个月。在这之前,我们要把广州店的新菜单推出来,把新加坡快闪店的细节落实好。外面的事情,随他们去。我们,只管做好自己的事。”
香江潮涌,何记扬帆。下一程,是驶向更广阔的星途,还是卷入更汹涌的暗流?答案,就在前方,就在锅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