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下文学小说网 > 灵异恐怖 > 凤倾天下从蛇灵逆党到女帝 > 第114章 这是试探,也是机会

第114章 这是试探,也是机会(1 / 2)

紫檀木盒被锁进暗格,仿佛将外界的一切喧嚣与危险都暂时隔绝。书房内,林薇静立良久,方才那瞬间的惊悸与混乱已然褪去,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冰冷的理智。女皇的密旨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心湖,激起的波澜平息后,露出的却是湖底坚硬的基石——她必须活下去,并且要活得更好。

“这是试探,也是机会。”她低声重复着这个判断,目光落在刚刚铺开的宣纸上。毛笔在指尖转动,墨迹未落,思绪已如潮水般奔涌。

试探,毋庸置疑。武则天要将她放在火上烤,看她如何在忠诚与血脉、在恐惧与野望之间抉择。这道密旨本身,就是对她心智、能力和忠诚度的终极考验。

但机会,同样存在。

首先,是调查身世的合法性与资源。在此之前,她只能依靠凤影的力量,在黑暗中小心翼翼地摸索,生怕打草惊蛇,引来杀身之祸。如今,她手握“察”字令,可以光明正大地调阅内卫封存的绝密档案,接触那些她以前难以触及的核心卷宗。那块凤佩,更是一道护身符,至少在调查过程中,能震慑许多宵小,让她行事少了许多顾忌。这是借助皇权,来办自己的私事,风险虽大,效率却非往日可比。

其次,是展现价值与获取信任的契机。武则天需要一把锋利且听话的刀。如果她能漂亮地完成这个任务,不仅查清了“旧案”,还能在过程中展现出超乎预期的能力与绝对的“忠诚”,那么她在武则天心中的分量将截然不同。从一个需要防备的“前朝余孽”,转变为一个可以倚重的“能臣干吏”,这其中的差别,关乎生死,更关乎未来。

最后,也是最重要的一点,这是一个窥探权力核心、甚至影响局势的窗口。王皇后、萧淑妃旧案,牵扯的绝不仅仅是两个失势后妃的命运,其背后是李唐皇室与武周新朝更迭初期,那段最为血腥和混乱的权力斗争史。深入调查此案,必然要触及当年参与其中的各方势力,无论是早已湮灭的,还是如今依旧显赫的。掌握这些隐秘,就等于握住了一些人的把柄,这在未来的权力博弈中,或许能成为关键的筹码。

想透了这一层,林薇不再犹豫。她提起笔,蘸饱浓墨,在纸端写下了两个名字:“王皇后 - 近侍:瑞珠?萧淑妃 - 近侍:玉钏?” 这是她从之前零星调查和老宫女口中得到的,可能知晓内情的两个关键人物,但她们在二十四年前那场大变后,便不知所踪,生死不明。

紧接着,她又写下了几个关键词:“内卫档案 - 天授前宫廷记录”、“宗正寺 - 皇室玉牒(可能被修改或隐匿)”、“当年经手官员(已致仕或调任)”、“掖庭局 - 罪奴流放记录”。

这是一张庞大的调查网络,涉及宫廷、宗室、朝臣、乃至罪奴管理机构,时间跨度二十四年,人事早已几经变迁,其难度可想而知。

“不能全靠内卫。”林薇自语。内卫是武则天的耳目,她利用内卫资源的同时,也必须防范被内卫完全监控。凤影,才是她真正可以信赖的底牌。

她轻轻摇动了书案旁的一个小巧铜铃。片刻后,赵乾与柳七娘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书房内。他们看到林薇凝重的神色,心知必有大事。

林薇没有出示密旨,那太过惊世骇俗。她只是用最简练的语言,传达了核心指令:“陛下有密令,需彻查一桩二十多年前的宫廷旧案,涉及王皇后、萧淑妃时期的一些人事。此事绝密,除你二人外,不得泄露于任何第六耳。”

赵乾和柳七娘神色一凛,立刻意识到此事非同小可。二十多年前的宫廷旧案,还是涉及那两位敏感人物……这潭水,深得可怕。

“青鸾堂,”林薇看向赵乾,“动用一切力量,秘密查访当年王、萧二人宫中的核心近侍,尤其是名为‘瑞珠’、‘玉钏’的宫女下落,生要见人,死要见坟。同时,排查当年与两宫往来密切的外命妇、低阶官吏,寻找可能的知情人。记住,动作要极其隐秘,宁可慢,不可错,绝不可引起任何一方注意。”

“属下明白!”赵乾肃然领命,大脑已经开始飞速运转,筛选合适的人选与调查路径。

“玄羽堂,”林薇又看向柳七娘,“挑选最精干、最可靠、且背景干净,与旧案绝无牵连的人手,组成独立行动组,由你直接指挥。任务有二:一,配合青鸾堂,对已锁定的目标进行近距离监视与保护,必要时,采取非常手段获取口供;二,确保我们所有调查行动的秘密性,清除可能存在的尾巴,反制任何试图干扰或窥探我们调查的势力。”

柳七娘眼中精光一闪,抱拳道:“阁主放心,七娘晓得轻重,必不会让任何人干扰阁主大事!”

“好。”林薇点头,“你二人需紧密配合,所有线索、进展,直接向我汇报。此外,对外,凤影一切如常,继续‘示敌以弱’的策略,不得有丝毫改变。”

“是!”

二人领命而去,密室中再次剩下林薇一人。她知道,凤影这部精密的机器,已经为了她的一道命令,开始朝着一个极其危险的方向全速运转。

接下来的日子,林薇的生活仿佛被分割成了两个部分。明面上,她依旧是那个深居简出、产业凋零、似乎已被朝堂遗忘的“察事听风使”,偶尔去内卫衙门点卯,也是低调行事。暗地里,她却凭借着“察”字令,开始频繁出入内卫档案库。

内卫档案库位于皇城西南角,一座不起眼但守卫极其森严的石砌建筑内。空气中弥漫着陈年纸张和墨锭混合的独特气味,一排排高大的架阁,密密麻麻地堆放着无数卷宗,记录着这个帝国光鲜表面下的无数隐秘。

负责管理档案的是一位头发花白、眼神浑浊的老内卫,姓吴,据说在此地待了超过三十年,对这里的每一份卷宗都如数家珍。他对林薇的到来并未表现出过多惊讶,只是验看过“察”字令后,便沉默地打开了那扇沉重的、通往“天授前”档案区域的大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