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下文学小说网 > 都市重生 > 官场沉浮:开局我就能看穿人心 > 第275章 林望数据说服,打消财政厅顾虑

第275章 林望数据说服,打消财政厅顾虑(2 / 2)

“钱厅长,这是二号转炉这三天试运行的成果。”

他的手指,点在屏幕上的一行数字上。

“仅仅是优化了参数,在这一座转炉上,七十二小时内,我们节约的电、焦炭、以及各类辅料成本,合计人民币八万三千元。”

钱世仁的瞳孔猛地一缩。

他几乎是下意识地伸出手,想去拿桌上的计算器。

林望仿佛知道他在想什么,直接将下一页数据展示出来。

“按照这个数据推算,仅二号转炉,一年可节约成本近一千万元。云钢集团,一共有八座这样的转炉。如果全部完成改造,每年节约的直接成本,将超过八千万元。”

办公室里,死一般的寂静。

钱世仁的手,停在了半空中。他不需要计算器了,这个数字,已经足够震撼。

“但这一个亿,不是为了给云钢省下八千万。”林望的声音,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力量感,“钱厅长,这笔钱,是研发经费。我们要做的,是把张大海师傅们三十年的经验,和刘明们的数字化能力结合起来,开发出一套属于我们江东自己的‘工业大脑’——一套标准化的、可复制的,针对传统重工业的数字化解决方案!”

“这套方案,今天可以用在云钢,明天就可以用在云州第二纺织厂,后天,就能卖给全国成百上千家面临同样困境的老国企!我们投入一个亿,不是为了改造一个车间,而是为了孵化一个全新的、高附加值的软件产业!”

“钱厅长,这已经不是一笔简单的投资了。”林望看着钱世仁,一字一顿,“这是在为江东的经济,打造一台全新的印钞机!”

林望说完,轻轻合上了笔记本电脑。

所有的数据,所有的逻辑,所有的推演,都已呈现在这位“铁算盘”的面前。

钱世仁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,目光有些失神地看着那块已经熄灭的屏幕,仿佛还能看到那炉奔腾的钢水,和那串代表着未来的数字。

他头顶的标签,正在发生一场剧烈的风暴。

那块顽固的[审慎]礁石,在“印钞机”三个字的冲击下,终于出现了一道道裂痕。而那枚[担忧]的标签,早已被冲刷得无影无踪。

取而代之的,是一片耀眼的金色。

一枚是[震惊],另一枚,是连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,名为[渴望]的标签。

他渴望的,不是个人的政绩,而是一个能让江东摆脱困境,真正崛起的未来。

许久,钱世仁长长地吐出一口气。他缓缓抬起头,看着林望,那双总是带着审视和挑剔的眼睛里,此刻,流露出一种复杂而明亮的光。

“林望同志,”他开口了,声音有些沙哑,“你今天,给我这个老头子上了一课。”

他拿起桌上那部红色的内线电话,拨通了一个号码。

“小李吗?到我办公室来一下,把省重点项目专项资金的最高优先级审批单,带过来。”

挂断电话,他看着林望,脸上露出一丝发自内心的,近乎欣慰的笑容。

“都说好钢要用在刀刃上。以前,是我找不到那把刀。今天,你把刀带来了。”

林望站起身,微微躬身:“谢谢钱厅长支持。”

“不用谢我,这是你们自己争取来的。”钱世仁摆了摆手,“我只有一个要求,这笔钱,必须花得明明白白,花出效果。我会派人全程监督。”

“应该的。”

从财政厅大楼走出来,午后的阳光有些刺眼。林望长长舒了一口气,资金的问题,终于解决。

他拿出手机,正准备给王林打个电话,分享这个好消息。

就在这时,手机屏幕亮起,一条加密信息弹了出来,发信人是王珂。

林望点开信息,脸上的笑容,瞬间凝固。

“林处,出事了。安平县政府刚刚发了紧急通知,以‘迎接上级领导视察,美化城乡环境’为由,强行叫停了我们正在施工的全县宽带网络升级项目,并且把已经到位的施工队,调去给县里修一个……音乐喷泉广场。”

信息下方,还有一行小字。

“负责这个喷泉项目的公司,我查了一下,叫‘云州伟业建设集团’,法人代表,王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