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下文学小说网 > 都市重生 > 官场沉浮:开局我就能看穿人心 > 第273章 [技术攻关]团队成立,突破关键瓶颈

第273章 [技术攻关]团队成立,突破关键瓶颈(2 / 2)

他一边说,一边从口袋里掏出皱巴巴的中华烟,哆哆嗦嗦地递过去。

周围的工人们,一个个都看傻了。前一秒还耀武扬威的孙阎王,下一秒就变成了点头哈腰的哈巴狗。这反转,比戏台上演的还精彩。他们看着孙德发那副谄媚的嘴脸,头顶上,一枚枚[幸灾乐祸]的标签,点亮了整个车间。

林望没有接他的烟,只是淡淡地瞥了他一眼。

“接我?不必了。”林望的语气很平淡,“我喜欢自己随便走走,听听真话。要是都像孙主任这样等着人来接,恐怕我听到的,就只有‘一切正常’、‘形势大好’了。”

孙德发的冷汗,顺着鬓角流进了衣领里,浑身冰凉。

林望不再理他,转身对张大海和刘明说:“张师傅,刘工,我觉得你们两位的组合,就很好嘛。一位有几十年的一线经验,是我们的‘定海神针’;一位懂理论、懂数据,是我们的‘超级大脑’。要是能把你们两位这样的专家组织起来,成立一个专门解决技术难题的攻关小组,很多问题,是不是就能在萌芽状态解决了?”

张大海和刘明都愣住了。

“这……这能行吗?”刘明有些不自信地问。

“怎么不行?”林望拍了拍他的肩膀,眼神里满是鼓励,“刚才不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吗?把张师傅的经验,变成你的数据模型。让数据,为经验服务。这,就是我们想要的数字化。”

他又看向孙德发,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弧度:“孙主任,你觉得我这个提议怎么样?就在你们车间,成立一个‘二号转炉技术攻关小组’,由刘明担任组长,聘请张师傅做技术总顾问。专门负责优化生产参数,降低能耗。出了成绩,是你们车间的;出了问题,我来负责。怎么样?”

孙德发哪敢说半个“不”字,他现在只求能将功补过。

“好!太好了!林主任您这个提议,简直是高瞻远瞩!”他把胸脯拍得山响,“我马上就办!立刻就办!要人给人,要设备给设备,全力支持!”

他头顶的标签,已经从[绝望]变成了[积极配合]和[戴罪立功]。

林望满意地点了点头。他知道,这根钉子,算是彻底扎稳了。

事情办得比想象中还要快。在孙德发的“全力支持”下,“二号转炉技术攻关小组”当天下午就挂牌成立了。刘明成了名正言顺的组长,张大海也被客客气气地请进了有空调的办公室,成了“张顾问”。

有了林望这尊大神在背后撑腰,小组的工作再也没有任何阻碍。刘明带着两个年轻技术员,几乎是吃住在了控制室,围着张大海,把老师傅脑子里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“手感”、“火候”,一点点地量化,变成一行行代码。

焦炭的灰分、硫含量,铁水的温度、成分,甚至连当天车间的湿度和气压,都被他们纳入了修正模型。

三天后,深夜。

二号转炉再次迎来了出钢的时刻。

控制室里,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。刘明的手心全是汗,眼睛死死盯着屏幕上那条代表碳含量的曲线。

“可以出钢了!”曲线到达预定值,系统发出了提示音。

刘明没有立刻下令,而是通过对讲机,用微微颤抖的声音问道:“张师傅,您看呢?”

对讲机那头,传来张大海沉稳的声音,他正站在炉口,顶着灼人的热浪,观察着钢水的颜色。

“火候,刚刚好!出钢!”

随着一声令下,巨大的转炉倾斜,火红的钢水如巨龙般奔涌而出,映红了半个夜空。

控制室里,爆发出一阵震天的欢呼。

大屏幕上,最终的成分检测报告生成——所有指标,完美!

刘明激动地跳了起来,他回头看向一直站在他身后的林望,眼眶都红了。

林望笑着点了点头。他知道,云州这块硬骨头的第一个关键瓶颈,被这支临时组建的草台班子,用最务实的方式,漂亮地突破了。

而这,仅仅只是一个开始。

就在车间里一片欢腾的时候,云州市一家高档会所的包厢里,孙德发正毕恭毕敬地给一个男人倒酒。男人四十多岁,戴着金丝眼镜,气质儒雅,正是经信委王主任的亲弟弟,云州一家大型设备供应公司的老板,王伟。

“伟哥,就是这么个情况。”孙德发添油加醋地把白天的事情说了一遍,脸上满是委屈,“那小子太邪乎了,把我那些陈年烂谷子的事都给翻出来了,吓得我魂都快没了。他现在还在厂里,成立了个什么狗屁攻关小组,指手画脚的……”

王伟端着酒杯,轻轻晃动着杯中琥珀色的液体,镜片后的眼睛里,闪过一丝阴冷的寒光。

“省委来的?叫林望?”他放下酒杯,拿出手机,拨通了一个号码。

电话很快接通,他换上了一副恭敬的语气。

“哥,是我。跟你打听个人,省里是不是来了个叫林望的,很年轻……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