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下文学小说网 > 都市重生 > 官场沉浮:开局我就能看穿人心 > 第255章 林望提出[数字赋能]战略,遭遇阻力

第255章 林望提出[数字赋能]战略,遭遇阻力(1 / 2)

省政府小会议室。

一夜未眠的林望,精神却异常清明。

他身前的红木会议桌光可鉴人,倒映着天花板上柔和的灯光。桌上不再是搪瓷茶缸与骨瓷咖啡杯的对峙,而是一排排样式统一、印着国徽的白瓷茶杯,热水氤氲出的雾气,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清雅茶香。

这里是陈刚副省长的地盘。

一个小时前,林望在这里,面对着陈刚副省长,以及财政厅和商务厅的两位主要领导,将那份连夜赶制的“八亿方案”和盘托出。

整个过程,他没有使用任何花哨的技巧,只是平铺直叙,将逻辑、数据、以及那招“借刀杀人”的阳谋,以一种冷静到近乎冷酷的方式,清晰地展现在这几位手握重权的人物面前。

他能清晰地看到,当他说到“用八亿配套撬动五百亿投资”时,陈刚副省长头顶那枚[渴望政绩]的标签,亮度几乎达到了顶峰,金光闪烁。而财政厅厅长头顶那枚坚硬的[守住钱袋]的标签,在“四百九十二亿净收益”的账本面前,出现了一丝微不可查的裂痕。

会议的结果,毫无悬念。

“这个方案,我原则上同意。我亲自带队,跟周书记汇报!”这是陈刚副省长在会议结束时,拍在桌子上的原话。

于是,仅仅一个小时后,林望便坐进了更高一个层级的,省委书记的会议室。

这间屋子更大,也更肃穆。墙上没有白板,只有一幅巨大的《江山如此多娇》。参会的人不多,但每一个,都是跺一跺脚能让江东省抖三抖的人物。

主位上,是省委书记周良宇。他神色平静,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,看不出喜怒。

他的左手边,是刚刚慷慨陈词的陈刚副省长。

而他的右手边,坐着两位神色各异的“大佬”。

一位是省发改委的一把手,李主任。年近六旬,头发梳得一丝不苟,镜片后面的眼神显得有些审慎。林望的【情绪图谱】系统里,他头顶的标签是清晰的[审视]与[求稳]。发改委作为全省项目的总闸门,习惯了和钢铁、水泥、公路打交道,对一切看不见摸不着的“新概念”都抱有天然的警惕。

另一位,是省经信委的王主任。他的表情更复杂一些,带着几分学者式的矜持,但眉宇间的一丝[疑虑]却挥之不去。经信委名义上主管“信息化”,但多年来一直深耕于“工业信息化”,也就是工厂的自动化改造。林望即将抛出的东西,对他们而言,既熟悉,又陌生。

此刻,陈刚副省长刚刚结束了他激情澎湃的陈述,将那个“八亿撬动五百亿”的宏大计划渲染得激动人心。会议室里的气氛,被他烘托得有些燥热。

“小林同志,你也讲几句。”周良宇书记的目光,越过众人,落在了坐在末席的林望身上,“这个方案,你是原创者。谈谈你的具体想法,不要有顾虑。”

来了。

林望知道,这才是真正的考验。陈刚副省长看到的是“政绩”,而周书记想看到的,是“未来”。

他站起身,微微躬身,没有走向会议桌的中央,只是站在自己的位置上,声音清晰而沉稳。

“各位领导,陈省长已经把方案的框架介绍得很清楚。我想补充的,不是这八个亿怎么花,而是我们希望这八个亿,能种下什么样的种子。”

他没有谈钱,而是谈“种子”,这个比喻让在座的几位领导都提起了些许兴趣。

“我们用‘还债钱’,能稳定老工人的心,保住我们工业时代的火种。我们用‘种子钱’,能盘活一批有潜力的企业,让他们在市场的寒冬里活下来。我们用‘修路钱’,能改善我们的硬件基础,为那五百亿的投资铺平道路。”

“但这一切,都只是在‘追赶’。”

林望话锋一转,声音里透出一股力量。

“我们只是在追赶那些先进省份几十年前走过的路。我们用尽全力,可能也只是把一个落后的工业体系,修补成一个不那么落后的工业体系。这能解决一时的问题,但解决不了一世的问题。”

“所以,我大胆提一个想法,也是我们领导小组内部的一个不成熟的构想。”林望的目光,直视着周良宇书记,“我们能不能借助这次转型的契机,为我们江东省的传统产业,进行一次全面的‘数字赋能’?”

“数字赋能?”

这个词一出口,发改委的李主任和经信委的王主任,几乎同时皱了皱眉。

李主任头顶的[审视]标签,立刻变成了深灰色的[质疑]。

王主任头顶的[疑虑],则迅速染上了一层[抵触]的色彩。

“具体说。”周书记的手指停下了敲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