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下文学小说网 > 都市重生 > 官场沉浮:开局我就能看穿人心 > 第240章 风暴前夜,磨刀石与试金石

第240章 风暴前夜,磨刀石与试金石(1 / 2)

从书记办公室出来,走在清晨省委大院安静的走廊上,林望的脚步声显得格外清晰。

晨光透过高大的窗户,在地板上拉出长长的光影,空气中浮动着微尘,像无数蓄势待发的士兵。林望手里没有再拿着那张写着“修条路”的白纸,那张纸,连同那个沉甸甸的文件袋,都留在了书记的办公桌上,成了一份不记名的考卷,也成了一封递向整个省委权力中枢的战书。

消息的传递速度,在省委大院里,比风还快。

林望还没走回自己的办公室,他已经能敏锐地感觉到,空气中的气氛变了。

迎面走来的几位其他部门的干部,看到他时,眼神明显多了一些东西。他们头顶上的标签,像一池被投入石子的春水,泛起了层层叠叠的涟漪。

有几位年龄稍长的,头顶上飘着的是[看热闹]和一丝[幸灾乐祸]。在他们看来,一个毛头小子,居然妄想在省经济战略这种神仙打架的议题上插嘴,无异于螳臂当车。他们仿佛已经预见到了下午会议上,林望被发改委和经信委那几位大佬驳得体无完肤的惨状。

而一些年轻干部,则投来了更为复杂的目光。他们的标签在[好奇]、[佩服]与[担忧]之间快速切换。他们佩服林望的勇气,却也深知那几位厅长的厉害,打心底里为林望捏着一把汗。

林望一概报以温和的微笑,点头致意,脚步不快不慢,心跳却如同战鼓,一下下擂动着胸膛。

他知道,周良宇书记这是给了他一个天大的机会,但也同时将他推上了一块最锋利的磨刀石。磨得好,他这把刀就能锋芒毕露,成为书记手里的一把利器;磨不好,他就会被磕得卷刃崩口,在省委机关沦为笑柄。

回到综合处办公室,他关上门,将外界那些纷杂的目光和情绪隔绝在外。

他没有立刻坐下准备发言稿。

他先是走到窗边,俯瞰着楼下车来车往的大院。省委,就像一个巨大的、精密的机器,每一个进入这里的人,都是一个齿轮。有的齿轮大,有的齿轮小,但都必须在既定的轨道上运转。而他今天想做的,是给这台机器,安装一个新的引擎。这无疑会触动无数旧齿轮的运转惯性。

他转身,回到那面巨大的全省地图前。

这一次,他的目光不再是寻找破局的灵感,而是在审视战场。

他的手指,点在了省会的位置。这里,是“激进派”的大本营,是省经信委那位海归博士厅长的骄傲。他主张的“科技岛”计划,几乎要抽干全省的资源,在这里堆砌出一个璀璨的未来。林望的【情绪图谱】系统里,这位厅长头顶的[傲慢]标签,亮得像一颗小太阳,旁边还跟着一个[唯我独尊]的副标签。

然后,他的手指缓缓滑向那几个被红色圆圈标记的老工业城市。这里,是“维稳派”的根基,是省发改委那位老主任的“责任田”。他一辈子都耗在这些厂矿里,和工人们有着深厚的感情。在他的世界里,任何可能导致大规模下岗的方案,都是不可饶恕的罪过。他头顶那枚[固执]的标签,如同磐石,旁边还有一个更深沉的标签——[历史负罪感]。

林望的方案,恰恰是挖了这两位的根。

一个觉得他“小打小闹,浪费资源”,一个觉得他“异想天开,不顾民生”。

这仗,怎么打?

硬碰硬,必死无疑。他一个综合处处长,在资历和权力上,跟这两位完全不在一个量级。

他需要一把“手术刀”,精准地切开他们的逻辑闭环,在他们坚固的堡垒上,找到一条缝隙,然后把自己的观点,像一颗种子一样,塞进去。

“笃笃笃。”

办公室的门被敲响了。

“请进。”

门开了,探进来一个熟悉的脑袋,是已经升任副处长的王林。

王林端着个泡满枸杞的保温杯,脸上挂着那种“老油条”特有的、看透一切又什么都不说破的笑容。他一进来,林望就看到了他头顶上那几个交织在一起的标签:[看好戏]、[担忧],以及一丝隐藏得颇深的[期待]。

“处长,哦不,林处长,忙着呢?”王林自顾自地走到沙发上坐下,拧开杯盖,吹了吹热气,“听说,下午你要在专题会上做补充发言?”

“王哥,你就别拿我开涮了。”林望苦笑着给他倒了杯水,“书记的命令,硬着头皮也得上啊。”

“硬着头皮?”王林呷了一口茶,咂咂嘴,“我看不像。我猜,这主意就是你出的吧?”

林望没有承认,也没有否认。

王林嘿嘿一笑,也不追问,他放下茶杯,身子微微前倾,压低了声音:“下午那场会,可不是鸿门宴那么简单,那是龙潭虎穴。给你透个底,发改委的钱主任,外号‘钱 stubborn’(钱老倔),当年为了保一个快倒闭的钢厂,敢在省政府门口堵省长的车。他那个人,不讲道理,只讲感情和历史。你跟他谈数据,谈未来,他跟你谈下岗工人没饭吃怎么办。他头顶的[固执]标签,估计能当砖头使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