杨戬下山,一路向西岐而行,心中既怀揣着辅佐明君、建功立业的抱负,又萦绕着救母脱困的深切执念。他神通广大,八九玄功变化无穷,额间天眼洞察秋毫,寻常妖邪难近其身,行程倒也顺利。然而,封神量劫之下,天机混沌,各方势力交错,他这位阐教三代首徒的动向,早已落入许多有心人的眼中。
其中,便包括了那位拜在夹龙山飞云洞惧留孙门下,却因心性不定、贪花好色而时常被师父责罚的**土行孙**。此时的土行孙,并未如原本命轨那般早早被申公豹蛊惑下山投商,而是因其师惧留孙察觉劫气,对其约束更严,尚在山中苦熬。但惧留孙亦知此徒杀劫缠身,难以久困,其下山只是时间问题。
云逸通过闲云阁庞大而精密的情报网络,早已对土行孙此人建立了详细的档案。知其身负**地行术**绝技,可日行千里,神出鬼没,更拥有捆仙绳这等厉害法宝,若能收归己用,无疑是一大助力;若被敌方招揽,则将成为极大的麻烦。尤其是,云逸知晓原本命轨中,土行孙会被申公豹巧言蛊惑,盗走师父的捆仙绳,投奔邓九公麾下,给西岐造成不少困扰,最终才被杨戬设计收服。
“必须将这个进程提前,并且更顺利地完成。” 云逸心中定计,“要让杨戬在土行孙尚未给西岐造成实质性损失前,就将其收服,化敌为友,纳为助力。”
机会很快来临。闲云阁安插在夹龙山附近的眼线传回密报:惧留孙因需前往玉虚宫听元始天尊吩咐,短暂离山。临行前虽对土行孙多有告诫,并加强了洞府禁制,但深知此徒秉性的惧留孙,眉宇间仍带着一丝隐忧。
云逸判断,以土行孙的心性,师父离去,正是他偷懒、甚至寻找机会下山逍遥的最佳时机。而根据对其性格的分析和对周边环境的监控,土行孙最有可能溜往的方向,是距离夹龙山不远、以盛产美酒和拥有繁华人族城镇闻名的**澧都城**。
“通知杨戬,不必直接点明,只需引导他前往澧都即可。” 云逸下达指令。他不能直接告诉杨戬土行孙的事情,那样太过突兀,容易引人生疑。他需要创造一个“巧合”,让杨戬自己“发现”并“解决”这个问题。
于是,就在杨戬路径一处闲云阁暗中控制的茶寮歇脚时,听到了旁边几位“行商”的闲聊。
“听说那澧都近日可不太平啊,好像闹起了偷盗,丢的都是大户人家的金银和……嘿嘿,还有几家小姐的贴身衣物,真是怪事!”
“可不是嘛,官府查了许久,毫无头绪,都说那贼人来无影去无踪,怕不是会什么妖法?”
“我还听闻,有夜巡的更夫说,曾瞥见一个矮小身影在地面一闪就没入土中,莫非是成了精的穿山甲?”
这些话语,看似市井流言,却精准地将“澧都”、“矮小”、“地行”、“偷盗(尤其指向性好色)”这几个关键词串联起来,并暗示了非寻常贼人。
杨戬何等聪慧,闻言顿时留了心。他额间天眼虽未开启,但灵觉敏锐,隐隐觉得此事或许并非简单的精怪作乱。联想到下山时师尊“扶周伐纣、铲除奸邪”的嘱咐,以及自身需积累外功,他便决定转道前往澧都一探究竟。这正中了云逸的下怀。
**“澧都暗影”**
杨戬变化了形貌,化作一寻常游学书生,入住澧都一家客栈。他并未大张旗鼓,而是暗中探查。凭借天眼细微的洞察力,他很快就在几处失窃的富户府邸及周边,察觉到一丝极其微弱、却与土灵之气紧密结合的异样法力残留,这残留气息带着一股猥琐与躁动之意。
与此同时,云逸的另一个化身——一位在澧都经营古玩店的**掌柜**,也“恰好”在与朋友饮酒时,“无意”中透露,前几日收了一件来历不明的土行法宝残片,上面沾染的气息,与近来城中失窃案发现场的气息颇为相似,并隐晦地提到了可能源自夹龙山方向。这话话很快通过特定渠道,传到了正在暗中查访的杨戬耳中。
“夹龙山……地行术……惧留孙师叔门下……” 杨戬心思电转,立刻将目标锁定在了那位素未谋面、但听闻过其名的师叔——土行孙身上。他深知此人虽为阐教门人,但品性不端,若真是他下山作恶,必须尽快制止,否则损及阐教声誉,也祸害百姓。
云逸的情报支持并未停止。他通过控制城内的一些小动物(老鼠、麻雀等),持续监控着土行孙的动向。土行孙自师父离去后,果然按捺不住,凭借地行术溜出夹龙山,来到这繁华澧都。他白日以地行术潜入富户之家盗窃金银,夜间甚至潜入闺阁偷窥、窃取女子衣物,行为愈发不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