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在哪吒于乾元山经历剔骨之痛、莲花重塑之际,另一座仙山福地——玉泉山金霞洞,也迎来了其门下最杰出弟子艺成下山的时刻。**杨戬**,这位玉鼎真人悉心栽培的徒儿,身负半神血统,天赋卓绝,历经多年苦修,已将**八九玄功**修炼至小成境界,肉身强横,变化多端,更炼就了额间**天眼**,可洞察虚妄,神通广大。
玉鼎真人感知天机,知封神量劫已起,门下弟子需入世应劫,积累外功,亦为自身谋取一线机缘。这一日,他将杨戬唤至座前,谆谆嘱咐:“徒儿,你如今道法已成,当下山去,辅佐明君,扶周伐纣,顺天应人,完你杀劫,亦能救你母脱困于桃山之下。切记,红尘纷扰,当坚守道心,明辨是非。”
杨戬跪拜受命,他心中早已期盼此刻,不仅为应劫,更为那压在桃山下受苦的母亲云华仙子。他辞别恩师,身负三尖两刃刀,带着哮天犬,驾起土遁,离开了修行多年的玉泉山,一头扎入了那纷乱复杂的洪荒大地。
云逸的灵识网络,如同精准的雷达,早已锁定了这位即将下山的阐教三代首徒。杨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,其战力、其身份、其未来的影响力,都是封神棋局中至关重要的一环。与他提前建立良好的关系,结下善缘,对未来闲云阁的行动乃至整个大局都大有裨益。
然而,直接登门拜访显得过于刻意,容易引起玉鼎真人乃至元始天尊的警觉。因此,云逸选择了一种更自然、更不着痕迹的方式——**“偶遇”**。
他的一个化身——一位游历四方、气质洒脱、自称“云游子”的**散修道人**,早已在玉泉山外围的必经之路上,寻了一处风景秀丽的清幽山谷,暂居下来。每日或于溪边垂钓,或于林间抚琴(琴艺源自云逸本尊对音律的深厚理解),看似闲云野鹤,实则静候时机。
这一日,杨戬驾遁光行至此处山谷上空,忽觉下方传来一阵清越琴音。那琴声非同凡响,初听如清泉漱石,令人心旷神怡;细品却又暗含道韵,仿佛在阐述天地至理,与他修炼的八九玄功竟有几分隐隐的共鸣。他心生好奇,按下遁光,落于山谷之中。
只见一位青衣道人,正坐于溪边青石之上,面前摆放着一张古琴,十指翻飞,琴音正是由此而出。那道人面容俊朗,气息渊深似海,却又给人一种平和自然之感,不似寻常散修。一旁还有一只白鹤悠然踱步,更添几分仙家气象。此人正是云逸化身“云游子”。
杨戬上前,拱手为礼,声音清朗:“在下杨戬,路过此地,闻先生雅奏,心有所感,冒昧打扰,还望见谅。”
云游子(云逸)停下抚琴,抬头看向杨戬,眼中适时地露出一丝欣赏之色,笑道:“原来是玉鼎道友高足,果然气宇不凡。贫道云游子,一介散人,在此暂歇。杨小友不必多礼,请坐。” 他言语间点出杨戬师承,既显眼力,又拉近了距离,同时自称散人,降低对方戒心。
杨戬心中微凛,对方一眼看出自己师承,果然不是寻常人物。他在云游子对面坐下,目光扫过那张古琴,赞道:“先生琴艺超绝,道韵自成,杨戬佩服。”
“雕虫小技,聊以自娱罢了。” 云游子淡然一笑,话锋微转,“观小友周身气息凝练,神光内蕴,尤其肉身隐有玄功流转之象,可是修炼了那玄门护法神功——**八九玄功**?”
杨戬心中再震,八九玄功乃玉虚宫不传之秘,对方竟能一眼看破其气息特征,这份眼力与见识,堪称恐怖。他神色更显郑重:“先生法眼如炬,晚辈确实修炼此功。”
“妙哉!” 云游子抚掌笑道,“七十二般变化,肉身成圣之基,此功最重‘融’与‘变’。融于天地,感万物之气;变通之道,存乎一心。小友根基深厚,已得其中三昧,未来成就不可限量。”
这番话,看似夸奖,实则点出了八九玄功的精髓,甚至隐隐触及了杨戬目前修炼中遇到的一些细微关窍,让他有种豁然开朗之感。杨戬不禁对这位神秘的“云游子”先生更加敬佩。
两人便在这溪边青石之上,论起道来。起初是杨戬请教一些修行上的疑惑,云游子皆能深入浅出,以独特的视角给予解答,往往能直指核心,令杨戬受益匪浅。他不仅精通玄门道理,对妖族神通、巫族战技乃至一些偏门法则似乎都有涉猎,见识之广博,令杨戬叹服。
论道渐深,自然便涉及到了神通法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