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7章 止戈(1 / 2)

金陵,皇城内宫。

庄严大殿内,数百僧人身着锦绣袈裟,或须发如雪,或面如冠玉,皆垂眸诵经。木鱼声与梵音交织,在殿宇间盘旋不息。

前几日朱令赟兵败自杀的消息传回,这里的和尚明显多上了几番。

前方莲花高台上,一个眉清目秀、长着一双迷人桃花眼的年轻和尚盘坐于上,他双手合十,双目微闭,嘴巴一张一合,神情格外的庄重,给人一种领袖群伦的感觉。

此人正是樊若水。

自从上次他如愿混进宫后,果然以他高深莫测的‘佛法’,成功唬住了病急乱投医的李煜。

那一日,李煜刚刚来到此处大殿,突然问到有何办法保佑唐国江山永固,众大师具都低头不语,李煜正失望之际,樊若水越众而出,道:“陛下,贫僧夜观天象,见紫气东来,却凝而不散,此乃‘国运悬于一线,福祸系于一心’之兆。”

李煜闻言一震,急忙问道:“大师此言何解?”

“《华严经》有云:‘心如工画师,能画诸五阴,一切世间中,无法而不造。’陛下可知,这天下兴亡,不在兵戈,不在城池,而在一念之间。”

“陛下若能诚心礼佛,广修功德,斋僧布施,忏悔前愆,则佛光普照,护国龙神自会降临金陵,使长江化为铁壁,敌军定会望风而遁。”

李煜听得大喜,忙问:“那朕当如何修持?”

樊若水早有准备,不慌不忙道:“贫僧昨夜得佛祖托梦,言‘金陵有九重劫难,须建九层宝塔,供奉九百尊佛像,每日诵《仁王护国般若经》九遍,方可转劫为安’。若能如此,三月之后,必有天降祥瑞,唐国当可转危为安。”

李煜闻言连连点头,马上命人照做,哪知道才刚刚动工,坏消息一个接着一个传来,先是朱令赟全军覆没的消息,随后又传来了卢绛兵败逃回了润州,如今唐国可以说是到了生死的边缘。

他看着传来的奏报,又想到那和尚在自己面前信誓旦旦的样子,顿时感觉受到了莫大的欺骗,当即把樊若水抓到了自己的面前责问。

哪知道樊若水神情没有一丝的慌张,双手合十道:“陛下息怒。佛门讲‘业障现前’,越是国运将转之时,劫难越重。所以不是贫僧的方法不灵,而是时机未到。”

如今的情形已经到了危如累卵的地步,没有一个人能够想到解决的办法,除了这个和尚以外。

李煜把他当成了最后一个救命稻草,只能死马当活马医,当即封他为“护国大禅师”,每日亲授佛法,参议国事,更下令全城百姓必须在家里设坛供佛。香火之盛,竟使金陵城上空终日烟云缭绕,如堕迷雾。

樊若水正念得如痴如醉,就听到殿外传来一声唱喏:“国主驾到。”

众僧一听,齐齐的从蒲团上站起身来,对着也是一袭袈裟脚步急促的李煜,双手合十道:“恭迎国主。”

此情此景,颇有些众僧侣迎接主持的感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