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4章 金匮玉律(2 / 2)

“陛下圣明。”她微微躬身。

律法条文既定,颁布仪式便提上日程。李承民下令,仪式不在京城太庙,就在江宁府城中心、刚刚清理出来的广场上举行。他要让这座饱受创伤的城市,最先感受到新法的庇护。

仪式当日,晴空万里。广场上人山人海,不仅有江宁百姓,还有闻讯从周边州县赶来的民众。高台之上,香案供奉着《山河律》正本与新增补的《医疫》、《妇幼》篇绢帛。

吉时已到,李承民与崔锦书并肩而立。他没有让礼官宣读冗长的诏书,而是直接拿起那卷沉甸甸的律法绢帛,面向万民,声音洪亮,传遍四方:

“朕,李承民,今日于此,颁布《山河律》增修之《医疫》、《妇幼》二篇!”

“此律,非为朕一人之意,乃为天下生民而立!”

“为疫病之中,无助之民而立!”

为产床之上,生死一线之妇而立!

为孤苦无依,嗷嗷待哺之幼而立!”

“律法之眼,当见众生!律法之心,当护弱小!”

“自今日起,凡我子民,无论男女老幼,皆受此律庇护!”

“凡官吏士绅,皆须恪守此律!”

“有违此律者,无论尊卑,严惩不贷!”

没有华丽的辞藻,只有最朴素的宣告,却带着帝王一言九鼎的力量,重重砸在每个人心上!广场上先是一片寂静,随即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!尤其是那些经历过疫病恐惧、失去亲人的百姓,以及众多默默垂泪的妇人,仿佛看到了真正的希望之光!

然而,就在群情激昂之际,李承民却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瞠目结舌的举动。

他放下绢帛,缓缓拔出腰间那柄曾斩敌无数的“龙鳞”短刃。寒光一闪,他竟用刀刃,在自己左手掌心,划开一道深深的血口!鲜血瞬间涌出,滴落在香案之上!

“陛下!”众人惊呼。

李承民面不改色,将短刃递给身旁的崔锦书。

崔锦书瞬间明白了他的意图。她没有丝毫犹豫,接过短刃,同样在自己右手掌心,划下一道血痕!殷红的血珠,顺着她白皙的手腕滑落。

然后,在万千道惊骇、不解、乃至震撼的目光注视下,李承民伸出流血的手掌,崔锦书亦伸出流血的手掌,两人双手交叠,紧紧握住那卷象征着新法诞生的绢帛首页!

温热的鲜血,迅速浸透了绢帛,将那“山河律”三个鎏金大字,染得一片猩红!也浸透了其下《医疫》、《妇幼》篇的开篇文字!

“此律——”李承民的声音如同洪钟,带着血与火的重量,“以朕与皇后之血,启封!”

“朕在此立誓:此律之行,朕当为先!律之所指,朕剑所向!”

“若有阻挠新法、残害妇幼、祸乱民生者——”他目光如电,扫过全场,最终定格在那卷血染的律法之上,“犹如此血!定斩不饶!”

血染律卷!帝后盟誓!

这一幕,比任何言语都更具冲击力!它将冷冰冰的法律条文,与最高统治者的生命、权威、乃至情感,彻底绑定在了一起!这已不仅仅是法令的颁布,更是一种近乎宗教仪式的、带有强烈宿命感的献祭与承诺!

广场上鸦雀无声,所有人都被这震撼的一幕夺去了呼吸。随即,不知是谁先跪倒在地,高呼“陛下万岁!娘娘千岁!”,紧接着,如同潮水般,万民跪伏,山呼海啸般的声浪直冲云霄!

仪式结束后,李承民下令,将这份“血律”正本珍藏于江宁府衙,作为镇府之宝。同时,立即刊印万份拓本,分发各州县,广为传颂。他还特意命工匠制作了一批小巧的玄铁令牌,上刻“妇幼”二字及编号,作为《妇幼律》中“持令申请”条款的信物象征,首批发放给江宁府内有功的稳婆、医女及需要庇护的妇人。

很快,“血律”的故事和拓本内容,如同长了翅膀,传遍大江南北。

市井街巷,茶余饭后,人们不再是窃窃私语,而是公开议论:

“听说了吗?皇上和皇后用血给新律法开了光!”

“以后咱们女人生孩子,官家管了!再不用怕遇上黑心稳婆了!”

“要是男人打老婆,可以去告官了!皇后娘娘给咱们撑腰!”

“这哪是圣旨啊?这分明是……是给咱们万家百姓的婚书!保命书!”

“万家婚书”!这个朴素而精准的比喻,不胫而走,道出了这部律法在最底层民众心中的真正分量——它不是高高在上的统治工具,而是关乎每一个家庭、每一个凡人命运的保护契约。

江宁府的天空,似乎真的变得不一样了。新设立的官医署开始运转,招募医者,培训稳婆。慈幼局收容了第一批孤儿,有民间夫妇前来询问收养事宜。街市上,偶尔能看到有妇人腰间佩戴着那枚小小的玄铁令,脸上带着从未有过的、踏实的神情。

站在行宫高处,望着这座开始焕发新生的城市,崔锦书轻轻依偎在李承民身侧。晚风吹拂着她的发丝,也吹动着楼下传来的、孩童玩耍的嬉笑声。

“这条路,还很长。”她轻声道。

“嗯。”李承民揽住她的肩膀,目光投向远方,“但第一步,已经迈出。”

他的掌心,那道伤痕已然结痂,如同一个永恒的烙印。

血律既成,万象更新。然而,帝后以血启封的惊世之举,以及《妇幼律》中那些离经叛道的条款,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,其引发的深层涟漪,必将冲击旧有秩序的每一个角落。暗处的反对力量,绝不会甘心失败。新的风暴,或许正在这看似平静的暮色中,悄然酝酿。

未来,注定仍是一场硬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