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场中央,九尊巨大的青铜祭祀鼎被架起,底下柴火熊熊,鼎内热油翻滚,发出“咕嘟咕嘟”的可怕声响,白气蒸腾。
以赵贲为首的三百七十九名叛党(包括其核心党羽及查实的内应),被剥去官服,身着囚衣,捆缚跪于鼎前。赵贲面如死灰,其余人或瘫软在地,或嚎哭求饶,丑态百出。
吉时已到,礼炮鸣响。
崔锦书身着皇后朝服,怀抱年仅三岁、同样穿着小龙袍的太子萧景珩,端坐于临时搭建的高台凤辇之上。她面容肃穆,目光平静地扫过下方待死的囚犯,扫过战战兢兢的百官,扫过远处屏息的百姓。今日,她要以皇后之尊,太子之母的身份,代夫行刑,肃清朝纲!
“行刑!”司礼太监尖利的声音划破长空。
早已待命的刽子手们两人一组,抬起瘫软的囚犯,在无数双惊骇的目光注视下,将其逐一投入翻滚的热油鼎中!
“啊——!”凄厉绝望的惨叫声瞬间响彻云霄,随即又被热油的沸腾声吞噬。一股难以形容的、混合着焦臭与肉香的气味弥漫开来,令人作呕。
一鼎,两鼎,三鼎……惨叫声此起彼伏,又迅速湮灭。广场上死一般的寂静,只有热油的翻滚声和柴火的噼啪声,以及偶尔传来的官员压抑的呕吐声和百姓惊恐的抽气声。
锦书紧紧抱着被吓得小脸发白、将头埋在她怀中的儿子,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他大部分的视线。她的手心冰凉,但脊梁挺得笔直,目光始终坚定。她必须让所有人看到,挑战皇权、祸乱国家的下场!必须用这最极端的方式,彻底铲除孝端静皇后在朝中的根基,震慑所有潜在的反叛者!
当最后一个叛党在鼎中化为焦炭,九尊巨鼎渐渐平息。广场上弥漫着死亡与恐惧的气息。
这时,锦书缓缓起身,将太子交给乳母。她走到高台边缘,声音清越,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,传遍全场:
“逆贼伏法,此乃天理昭彰!然,陛下仁德,念及苍生。自今日起,废黥、刖、宫等残害肢体之肉刑!熔这些逆贼之金印、官服、赃物于此!”
她玉手一挥。早已准备好的工匠,将收缴来的所有叛党印信、官服配饰、以及查抄的巨额金银赃物,全部投入最早行刑、此刻油温尚存的一尊巨鼎之中。
在众人惊愕的目光中,那些代表权力与罪恶的物品,在鼎中迅速熔化,汇聚成一股炽热、耀眼的金色洪流!
工匠们引导着这股滚烫的金液,注入旁边早已准备好的、一个造型古朴硕大的铜鼓模具之中!
金液缓缓冷却、凝固。
最终,一面需要数人合抱、金光璀璨、上刻“鸣冤鼓”三个大字的巨鼓,呈现在世人面前!在正午的阳光下,散发着庄严而慈悲的光芒。
“设此鼓于宫门之外!”锦书的声音再次响起,“自即日起,凡我大昭子民,无论士农工商,若有冤情,官府不公,皆可击此鼓鸣冤!鼓声一响,直达天听!本宫与太子,代陛下临朝,必为尔等做主!”
静,死一般的寂静。
随即,如同投入滚油的冷水,广场外围观的百姓中,爆发出震天动地的欢呼声!
“皇后娘娘千岁!千千岁!”
“太子殿下千岁!”
“陛下万岁!万岁!万万岁!”
欢呼声如同海啸,席卷了整个广场,甚至传遍了整个京城!百姓们跪倒在地,热泪盈眶。他们看到了皇权的冷酷无情,更看到了皇恩的浩荡慈悲!严刑峻法只为惩奸除恶,而鸣冤鼓的设立,却给了所有底层百姓一条直达天听的希望之路!
这一刻,崔锦书不仅用最残酷的手段清洗了朝堂,更用最智慧的方式,赢得了天下民心!她树立了一个崭新的、既有雷霆之威、又有雨露之恩的皇室形象!
高台之上,锦书俯瞰着下方欢呼的海洋,看着那面象征着司法革新与希望的金鼓,心中却无半分轻松。她知道,这只是开始。孝端静皇后遭受如此重创,绝不会善罢甘休。她的反击,必将更加疯狂、更加致命。
而承民,你何时才能醒来?这万里江山,千斤重担,我一人扛着,真的好累。锦书在心中无声呢喃,袖中的手,微微颤抖。
(第86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