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2章 凤泣丹霄(1 / 2)

紫宸宫偏殿内,龙脉逆鳞的余波尚未完全平息。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血腥气与一种难以言喻的、源自地底深处的阴寒威压。崔锦书昏倒在李承民榻边,脸色比宣纸还要苍白,呼吸微弱,腕间伤口虽已草草包扎,但渗出的血迹依旧触目惊心。她的小腹处,传来一阵阵难以忽视的、令人心慌的坠痛。

殿门被小心翼翼地推开,影七领着面色凝重的王院判和几名医女快步而入。当看到榻上眉心浮现诡异黑纹、气息却趋于平稳的李承民,以及瘫软在地、生死不知的崔锦书时,所有人都是心头巨震。

“快!先救王妃!”影七声音沙哑,带着不容置疑的急切。

医女们连忙将崔锦书扶到一旁的软榻上。王院判深吸一口气,强压住心中的惊涛骇浪,上前为崔锦书诊脉。指尖搭上那冰凉的手腕,片刻后,他的脸色变得极其难看,额头瞬间布满冷汗。

“如何?”影七紧盯着他。

王院判收回手,声音颤抖:“王妃……王妃元气大损,精血亏虚至极!这……这简直是油尽灯枯之象啊!更……更严重的是,胎象……胎象大动!脉滑而散,见红之兆已现!这……这孩子……怕是……难保了啊!”

最后几个字,他几乎是哭着说出来的。王妃若是有个三长两短,腹中皇嗣再出事,刚刚经历剧变的朝廷,如何承受得起?

影七身形一晃,拳头死死攥紧,指甲深陷掌心。他看了一眼龙榻上昏迷的王爷,又看了一眼气息奄奄的王妃,一股巨大的无力感和悲愤涌上心头。

就在这时,崔锦书长长的睫毛颤动了一下,缓缓睁开了眼睛。意识回笼的瞬间,小腹传来的尖锐痛楚让她闷哼一声,手下意识地抚上腹部。她听到了王院判的话,看到了众人绝望的表情。

难保……?

她的孩子……她和李承民历经千辛万苦、生死与共才得以保全的血脉……要保不住了吗?

一股钻心的痛楚,远比身体的创伤更甚,狠狠攫住了她的心脏。泪水不受控制地涌出,顺着苍白的脸颊滑落。她不是没有脆弱的时候,只是以往每一次,她都强迫自己将脆弱深埋,用理智和坚韧武装起来。可此刻,面对可能失去骨肉的恐惧,那坚固的心防,第一次出现了裂痕。

“孩子……”她声音哽咽,带着从未有过的无助与悲伤,轻轻抚摸着腹部,仿佛在安抚那个尚未出世便多灾多难的小生命,“是娘亲没用……对不起……对不起……”

这罕见的脆弱,让在场众人无不心酸垂首。

然而,只是一瞬。崔锦书猛地吸了一口气,强行压下翻涌的情绪,眼神重新变得锐利而冷静。她看向王院判,声音虽弱,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命令:“王院判,竭尽全力,给本宫保胎!用什么药都可以,不管多珍贵!若保不住……”她顿了顿,眼中闪过一丝厉色,“你太医院,提头来见!”

“是!是!老臣定当竭尽全力!”王院判吓得连连磕头,连忙指挥医女施针用药,煎煮保胎安神的汤剂。

崔锦书闭上眼,任由医女处理腕伤和施针,内心却如同暴风席卷的海面。她不能倒下去。李承民还未脱离危险,朝堂虎狼环伺,边境烽烟将起,她若先垮了,一切就真的完了。为了孩子,为了他,她必须撑住!

接下来的几日,紫宸宫仿佛被无形的阴云笼罩。李承民虽未苏醒,但生命体征在龙气滋养下奇迹般稳定下来,甚至内腑的伤势都在加速愈合,只是眉心那道黑纹,颜色似乎更深了些。而崔锦书,则在猛药和针灸的强行支撑下,勉强保住了胎象,但身体极度虚弱,需要卧床静养,见红虽止,隐患犹存。

然而,树欲静而风不止。皇帝昏迷(对外宣称)、八王爷重伤垂危的消息,终究无法完全封锁。朝堂之上,暗流开始汹涌。一些原本就摇摆不定、或暗中投靠太子的官员,开始蠢蠢欲动。政务堆积,边关军报频传,急需一个主心骨。

第七日清晨,崔锦书强撑着坐起身,不顾医女的劝阻,命云裳为她梳洗更衣,换上一身庄重肃穆的王妃朝服。铜镜中,她脸色依旧苍白,眼底带着难以掩饰的疲惫,但眼神却如同淬火的寒铁,冰冷而坚定。

“娘娘,您的身子……”云裳红着眼圈,满是担忧。

“无妨。”崔锦书站起身,虽然脚步虚浮,却挺直了脊梁,“备轿,上朝。”

太极殿上,百官齐聚,窃窃私语声不绝于耳。当看到崔锦书在内侍搀扶下,一步步走上御阶,在那张空置的、代表摄政的紫檀木椅前站定时,殿内瞬间安静下来,无数道目光,惊疑、审视、不屑、乃至隐含敌意,齐刷刷落在她身上。

“王妃娘娘千岁!”以影七为首的少数忠诚将领和官员躬身行礼。

但更多官员,尤其是几位须发皆白、自恃功高的老亲王和重臣,只是微微颔首,态度倨傲。

“王妃娘娘,”一位姓张的御史大夫率先发难,语气带着毫不掩饰的质疑,“王爷重伤未愈,陛下静养,朝政繁忙,军国大事,岂是妇道人家可以擅专的?依老臣看,还是等王爷康复,或请宗室元老共同议政为妥!”

此言一出,立刻有几名官员附和。

崔锦书目光平静地扫过众人,最后落在张御史脸上,声音不高,却清晰地传遍大殿:“张大人此言差矣。王爷为国负伤,本宫奉王爷旨意暂理朝政,名正言顺。至于妇道人家……北疆战事,‘旋风炮’、‘十矢惊雷弩’、‘雷火瓮’乃至破解尸蛊、冰封龙城,哪一件,不是本宫这‘妇道人家’所为?难道张大人觉得,这些功劳,不足以让本宫在此说几句话?”

她语气平淡,却字字如锤,砸在众人心上!提及的那些战功与发明,皆是实打实、扭转战局的赫赫功绩,无人能够反驳!张御史脸色一阵青白,噎在原地。

崔锦书不再看他,转而看向户部尚书:“李大人,河北道今夏水患,赈灾钱粮筹措如何?为何账目显示,尚有三十万两白银缺口?”

户部尚书李维是太子党羽,闻言心中一凛,忙出列道:“回娘娘,水患严重,灾民众多,钱粮消耗巨大,各部筹措需时……”

“需时?”崔锦书打断他,从袖中取出一卷图纸,正是简化版的“星轨弩”结构图,但其上标注的却是各种数字和比例,“本宫近日翻阅户部旧档,发现各州郡田亩测量、税赋征收,方法陈旧,误差巨大,且易生贪腐。依此图所示比例核算之法,重新丈量清算,不仅可快速厘清账目,追缴亏空,更能使未来税赋征收,更加精准公允。李大人,你觉得此法可行否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