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育良脸上依旧挂着笑容,仿佛侯亮平说的根本不是他的家。
祁同伟却听出了话里的弦外之音,刚想开口,就被高育良抢先说道:
“同伟,抽屉里有沙瑞金送的茶叶,拿出来泡一壶,就那个龙井。
你们年纪也大了,喝点绿茶,清清火气。
特别是你们证法口的,更要注意身体,不然落下一身毛病。
老梁当年就是这样。”
祁同伟一听就明白了,高育良这是在给侯亮平台阶下。
他也不好说什么,毕竟这是高育良的家,怎么做主还是他说了算。
于是点点头,取出茶叶。
高育良则坐在沙发上,依旧笑眯眯地问道:“亮平,这次来汉东感觉怎么样?工作还顺利吗?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?有什么想说的,尽管跟老师说。”
此时的高育良,就像一位慈祥的长者,目光柔和地望着自己的学生。
他对侯亮平,是真心关心的。
即使侯亮平这么久没来看他,他也毫无怨言。
侯亮平心中自然也不是毫无波澜。
每个人心中,都有一块柔软的地方。
他也不例外。
但他不是普通人,他的目标不是来叙旧的。
哪怕内心有所触动,也不会改变他的想法和做法。
这就是他的坚持。
他有意无意地看了祁同伟一眼,随后转头看向高育良,缓缓开口道:
“老师,这次来汉东,我收获很多,尤其是在师哥的帮助下。
他做事干脆利落,特别是在京海那次行动中,给了我很大启发。
让我明白了地方办案,原来可以这样处理。”
这次行动干脆利落地解决了京海多年难治的问题,比以往在京城的任何一次行动成果都要显着。
这份成绩,得归功于师兄。
他给了我一个学习的机会,让我真正了解了该如何办事。”侯亮平此刻说的这番话,若是一般人听了,还以为他在夸祁同伟。
可在场的人心里都清楚,他到底在表达什么。
他学到了什么?是直接在李达康的车上动手抓人?是对祁同伟展开调查?就是这些吗?如今的侯亮平心里并不服气,满是怨气。
为什么祁同伟做出格的事没人计较,而自己稍有举动就被严厉批评?只要事情出在他身上,就注定被扣帽子。
祁同伟却能从中获利,还被大加赞赏。
现在的他,完全成了众矢之的,被指责、被轻视。
他搞不明白,所以当高育良问他时,他也毫不掩饰地表达了出来。
这也是侯亮平最大的问题——他一路升迁顺风顺水,没有遇到什么波折,自然不懂官场的复杂与险恶。
有人替他铺好路,自然走得轻松。
祁同伟不一样,他是从底层一步步拼上来的。
吃过多少苦,受过多少罪?虽然晋升得快,但背后付出的代价,谁能看见?替领导挡事,照顾上级情绪,为下属谋福利,无论哪一样,他都尽心尽力。
正因为这样,他才比侯亮平快了一步,仅是副部这个台阶而已。
但就是这一步,他付出了多少?而侯亮平呢?最大的委屈,无非就是在家里受点气罢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