温叙言看着她,没有打断,等她念完,才递过一张纸巾:“这段特别打动人,比剧本里写的还好。不过咱们可以在‘打籽绣’后面,加一句简单的针法解释,让年轻听众也能懂。”李爷爷擦了擦眼角,说:“好孩子,把我母亲的心意都念出来了。”樊赟接过纸巾,笑着点头,心里觉得格外满足。
五月初,《匠心拾光》的试录片段剪辑完成,六人决定在各大平台发布“预热花絮”,既能让粉丝提前感受剧的氛围,也能收集更多意见。
竹编单元的花絮里,镜头从柳岸里的竹林开始,慢慢推进到程师傅教倾喃编竹丝的画面,背景音是陆则温柔的台词指导声:“再慢一点,跟着竹丝的节奏来。”接着是倾喃边编竹丝边念台词的片段,最后定格在她和陆则一起修复好的竹篮上,配文:“竹丝绕指,心意藏间,《匠心拾光》竹编单元,等你来听老竹篮的故事。”
花絮刚发布,评论区就热闹起来:“倾喃老师的语气也太温柔了!听她讲竹编,我都想立刻去学编竹篮!”“陆老师的指导声好苏啊!这是什么神仙搭档,工作都这么甜!”还有粉丝晒出自己家的老竹篮:“我奶奶也有一个这样的竹篮,等剧上线了,我要带着奶奶一起听!”
漆器单元的花絮则充满了“声音彩蛋”。镜头里,凰慕和沈亦舟一起调试漆板,郑师傅在旁边指导,背景音是不同颜色漆板的敲击声,还有两人的笑声:“这个蓝色漆板的声音好沉,像在说悄悄话!”最后画面里出现一排排迷你漆器云纹挂件,配文:“漆声传情,云纹诉意,《匠心拾光》漆器单元,听声猜纹赢好礼。”
粉丝们立刻在评论区玩起了“猜声游戏”:“我猜最脆的是红色漆板!”“那个沉一点的肯定是蓝色!”还有粉丝留言:“想要漆器挂件!求大佬们多抽几个人!”
布艺单元的花絮最催泪。镜头里,李爷爷拿着民国绣品,给樊赟和温叙言讲往事,樊赟听得眼眶泛红,温叙言在旁边认真记录,背景音是李爷爷的声音:“这绣品是给八路军的,一针一线都是心意。”最后画面定格在樊赟摸着绣帕念台词的场景,配文:“布艺藏史,绣线传情,《匠心拾光》布艺单元,听民国绣品的故事。”
评论区里,很多粉丝留下了感动的留言:“李爷爷的故事好感人!向老一辈匠人致敬!”“樊赟老师念台词时的泪光,我也跟着哭了!”还有粉丝说:“看完花絮,我更期待正剧了!想知道绣品背后的完整故事!”
随着预热花絮的走红,越来越多的媒体和文创机构找上门——有想做单元剧同名非遗体验营的,有想把剧中道具做成文创产品的,还有电视台想邀请六人做“非遗声音”特别节目。樊赟、倾喃和凰慕坐在工作室的竹编凉棚下,翻着合作邀约,脸上满是笑容。
“没想到咱们的单元剧还没上线,就这么受欢迎,”倾喃拿着一份体验营的邀约,兴奋地说,“咱们可以在体验营里教大家编竹丝、画云纹、绣简单的图案,让粉丝亲自感受非遗的魅力。”陆则从身后递过一杯竹荪茶,笑着说:“还可以在体验营里录‘粉丝版台词’,让大家过一把配音瘾,咱们再把优秀的片段剪进剧的彩蛋里。”
凰慕则看着一份文创产品的邀约,对沈亦舟说:“咱们可以把剧中的‘声纹云图’做成丝巾,把竹编单元的‘修复口诀’印在笔记本上,让粉丝把非遗带在身边。”沈亦舟点头,拿出手机翻出粉丝的留言:“很多粉丝想要漆器挂件,咱们可以多做一些,除了抽奖,还可以放在工作室的线上店卖,赚的钱用来支持老匠人做手艺。”
温叙言则看着电视台的邀约,对樊赟说:“咱们可以借着特别节目,邀请更多老匠人来讲故事,让更多人知道非遗背后的历史。比如程师傅的竹编修复、郑师傅的漆料调配、李爷爷的布艺技艺,都值得被更多人看见。”樊赟点头,眼里满是期待:“还可以在节目里展示咱们单元剧的录制过程,让大家知道每段台词、每个声音背后,都有老匠人的心血。”
柳岸里的夕阳,把竹林染成了金色,晚风拂过,竹叶沙沙作响,像是在为即将到来的单元剧喝彩。六人围坐在凉棚下,讨论着未来的计划,竹编的灯笼在风中轻轻摇曳,漆器的茶盘上冒着热气,布艺的抱枕放在手边——“轻折柳”的故事,又将在非遗与声音的交织中,翻开充满希望的一页,而那些关于热爱、爱情与传承的美好,还在等着他们用匠心编织,用声音传递,让非遗的光芒,照亮更多人的心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