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人私下里依旧在小群里“吐槽”,却又忍不住分享那些心动的瞬间——倾喃发陆则教她配音的录音片段,配文“救命!他离我只有十厘米!声音太苏了!”;凰慕发沈亦舟送的纹样书照片,说“他居然记得我喜欢云纹!”;樊赟则罕见地发了一张凉棚下的夜景照,说“温叙言帮我修好了灯,还聊了很久竹编历史”。每次分享完,三人都会互相打气,却又都默契地不提“对方是不是知道自己的马甲”,生怕捅破那层窗户纸,打破现在的美好。
而三位配音大佬也私下里“交流经验”。陆则说:“倾喃老师每次脸红都假装看竹丝,太可爱了,我得慢慢来,不能吓着她。”沈亦舟笑着说:“凰慕老师聊漆器时眼睛会发光,我得多找些纹样资料,让她多跟我说话。”温叙言则难得露出笑意:“樊赟老师虽然沉稳,但提到竹编时会很激动,我得多跟她聊专业,让她觉得我和她是同频的。”三人达成共识:不急于求成,借着有声剧的合作,慢慢靠近,让情愫在非遗与声音的交融中,自然生长。
五月的柳岸里,桃花落尽,竹苗长得愈发挺拔,有声剧《竹丝里的中国》也进入了关键的录制阶段。工作室里,非遗手作与配音设备奇妙地共存——竹编的麦克风支架、漆器的台词提词板、布艺的隔音帘,每一处细节都透着“非遗+声音”的融合,也藏着六人之间悄然滋生的情愫。
录制“竹编匠人传承”片段那天,需要倾喃现场演示编竹丝,陆则在一旁配音。倾喃的手指灵活地绕着竹丝,陆则的声音随着她的动作起伏:“‘竹丝要轻,心意要重,每一根竹丝都藏着匠人的坚守’。”配到动情处,陆则突然停下,看着倾喃的手说:“倾喃老师,你编竹丝的样子,比我想象中更有画面感,我觉得这段台词还能再调整,能不能再给我演示一次?”
倾喃点头,重新拿起竹丝,陆则则凑得更近了,几乎能闻到她身上淡淡的竹香。这次录制格外顺利,结束后,陆则拿出一个竹编的小盒子,递给倾喃:“这是我跟着程师傅学编的,虽然编得不好,但里面放了我录的一段‘竹丝情话’,你回去听听看,能不能当有声剧的隐藏彩蛋。”倾喃接过盒子,指尖碰到陆则的手,心跳瞬间加速,小声说了句“谢谢”,就赶紧转身去整理竹丝,耳朵却红得像熟透的桃子。
沈亦舟则在录制“漆器纹样故事”时,特意让凰慕坐在他身边。他拿着凰慕画的云纹设计图,对着麦克风说:“‘云纹绕漆盒,相思藏纹路,每一笔都藏着匠人对美的追求’。”录制结束后,他把设计图还给凰慕,上面多了一行小字:“云纹很美,但不如你聊纹样时的眼睛亮。”凰慕看到小字,脸颊发烫,却还是强装镇定:“沈老师太会夸人了,咱们还是再看看下一段台词吧。”沈亦舟笑着点头,却故意把自己的台词本和凰慕的放在一起:“这样方便你随时指出我的问题,毕竟你才是纹样专家。”
温叙言和樊赟则在录制“竹编与战争”的片段时,有了一次深入的交流。那段台词需要体现竹编铠甲的坚韧,温叙言配了好几遍,都觉得情绪不够到位。樊赟看着他皱着眉的样子,主动开口:“温老师,我给你讲个故事吧,我爷爷当年是竹编匠人,抗战时用竹编做过简易的防护工具,他说‘竹丝虽软,拧成一股就硬了’。”
温叙言认真地听着,眼神里满是专注。等樊赟讲完,他重新拿起台词本,这次的配音格外有力量,完美诠释出了竹编的坚韧与匠人的勇气。录制结束后,温叙言看着樊赟说:“谢谢你,樊赟老师,你的故事比任何技巧都有用。其实我之前总觉得,配音是用声音传递情感,现在才知道,真正的情感,来自对故事的理解,就像你对竹编的理解一样。”
傍晚时分,六人一起在柳岸里的私房菜馆吃饭。饭桌上,陆则主动给倾喃夹菜:“这个竹荪汤很鲜,你多喝点,下午编竹丝肯定累了。”沈亦舟则给凰慕递了一杯温水:“你刚才聊纹样聊了很久,喝点水润润嗓子。”温叙言则和樊赟讨论着下次要去拜访的竹编老匠人,眼神里满是默契。
老匠人们坐在另一桌,看着他们的互动,程师傅笑着说:“你看他们三个,嘴上说工作,心里都装着人家姑娘,咱们工作室啊,说不定要添三对新人了。”郑师傅点头:“这才好呢,非遗需要传承,感情也需要好好经营,咱们这些老骨头,就等着喝喜酒了。”
吃完饭,六人一起走在柳岸里的小路上,月光洒在竹林里,留下斑驳的光影。陆则和倾喃走在后面,陆则轻声说:“有声剧杀青后,我想带你去一个地方,那里有一片竹海,很适合编竹丝,也很适合……说一些心里话。”倾喃的心跳漏了一拍,小声问:“什么心里话?”陆则笑着说:“到时候你就知道了,现在保密。”
沈亦舟则对凰慕说:“上次跟你说的老漆器收藏馆,等有空了我带你去,那里的馆长是我朋友,说不定能帮你找到外婆那个盒子的同款纹样。”凰慕点头,眼里满是期待:“好啊,我早就想看看那些老漆器了。”
温叙言则对樊赟说:“下次去拜访竹编老匠人,咱们一起去,你可以跟他聊专业,我可以录下他的故事,当作有声剧的番外素材。”樊赟点头:“好,我这就去整理要问的问题,争取能学到更多竹编技艺。”
六人并排走着,竹林里传来竹叶沙沙的声音,像是在为这份悄然滋生的情愫伴奏。非遗与声音的缘分还在继续,而那些藏在专业背后的心动,也像柳岸里的竹子一样,在月光下悄悄拔节,等待着绽放的时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