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下文学小说网 > 灵异恐怖 > 聊斋志异 > 第114章 《狐妾》--刘洞九汾州做官与狐仙结缘

第114章 《狐妾》--刘洞九汾州做官与狐仙结缘(2 / 2)

他这话音还没落地呢,远在汾州衙署的狐仙夫人已然知晓,对刘大人笑道:“家里派人来了。可恨这蠢材无礼,我得教训教训他。”

那仆人刚进城,忽然觉得头痛欲裂,到了衙署,抱着脑袋满地打滚,嗷嗷叫唤。

众人都说赶紧去请大夫,刘大人却笑道:“不必治,时候到了自然就好。”

众人都猜他是得罪了夫人。仆人自己委屈啊:我这刚来,包袱都没解开,罪从何来?只好跪在地上,膝行到夫人房门外哀告求饶。

只听帘子里传出声音:“你称呼一声‘夫人’也就罢了,为何偏要叫‘狐’?”

仆人这才明白缘故,磕头如捣蒜。

里面又说:“你不是想得赏钱买皮袄吗?怎地还如此无礼?”

接着又说:“你的病好了。”

话音刚落,仆人的头立刻不痛了。他磕头谢恩刚要退下,忽见帘子里飞出一个包袱,落在面前。

里面又传来话音:“这是一件羔羊皮袄的钱,你拿去吧。”

仆人打开一看,是五两银子。真是赏罚分明,让人又怕又爱!

后来,有位叫张道一的提学使,是刘大人同乡,听说此事,非要见狐仙夫人一面。被夫人拒绝。刘大人只好拿出给夫人的小像给他看。

哪想这这张大人竟强行夺走,回家挂在座位旁边,天天对着画像祷告说:“夫人如此美貌,嫁谁不行?偏偏跟了刘洞九这老头子!我自认不比洞九差,您何不来见我一面呢?”

结果这话又被夫人知晓。一日,张大人正祷告,忽觉像有人用戒尺狠狠敲了他额头一下,“砰”的一声,疼得眼冒金星。张大人吓坏了,赶紧把画像卷起来送还。

刘大人问起缘由,他还想隐瞒,刘大人笑道:“张兄的额头还疼吗?”

张道一这才知道狐仙神通广大,再不敢造次。

不久,刘大人的女婿亓生前来,请求拜见夫人,夫人坚决推辞不见。

刘大人说:“亓生不是外人,何必如此拒绝?”

夫人说:“女婿来见,我必然要有所赠送。他对我期望很高,我自忖满足不了他的欲望,所以本不想见。”

亓生却一个劲儿地请求,才答应十天后见他。

到了约定的日子,亓生进屋隔着帘子给夫人作了个揖,稍致问候。夫人仪容隐隐约约的,却也不敢仔细看。他告退后,刚走几步,又回头张望。

只听夫人说:“女婿回头了!”

说完,放声大笑起来,笑声尖锐如同猫头鹰叫。亓生听了,腿脚发软,摇摇晃晃魂不守舍。

出来后坐了好一阵,亓生才稍稍镇定下来,说道:“刚才听到笑声,如同晴天霹雳,竟感觉身体都不是自己的。”

过了一会儿,一个丫鬟奉夫人之命,给亓生送了二十两银子。

亓生接过银子,对丫鬟说:“她天天和我岳父在一起,难道不知我素来大手大脚,不习惯用这点小钱吗?”

夫人听后说道:“我早知他会这样,但我钱袋也空了;前些日子我跟人结伴去汴梁,那座城被河伯占据,城里的库房都被水淹了,我们下水各自捞了一点东西,哪能满足他那没完没了的要求呢?再说了,就算我能多给他,他福气薄,也消受不起。”

狐仙夫人凡事都能预知。一日,她与刘大人同坐,忽然仰观天象,大惊失色:“不好!大劫将至,如何是好!”

刘大人忙问家人是否平安。

夫人说:“其他人倒无妨,唯独您家二公子恐有灾祸。此地不久将成战场,官人应设法求个远差,方可避难。”

刘大人深信不疑,立刻向上级申请,得了一个押送饷银去云贵的差事。那地方山高路远,别人都替他叫苦,唯独夫人向他道贺。

果不其然,没多久,大将姜镶叛乱,汾州城陷落,成了贼窝。刘大人的二儿子正好从山东老家来,赶上这场兵灾,不幸遇害。城里的官员大多罹难,唯独刘大人因公外出得以幸免。

叛乱平定后,刘大人回任,却又卷入一桩大案,被革职查办,穷得差点揭不开锅,而上头的官员还趁机勒索,刘大人愁得都要寻短见了。

夫人却说:“官人勿忧,床底下有三千两银子,够您打点使用了。”

刘大人大喜,问:“这钱从哪儿来的?”

夫人淡然一笑,说:“天下无主之物,取之不尽,何须去偷呢?”

刘大人靠这笔钱打通关节,终于平安返乡,狐仙夫人也一直跟随左右。

几年后的,夫人忽然告辞离去,留下一个纸包作为纪念。刘大人打开一看,里面是几样东西,其中竟有一件丧家挂在门上的小幡,只有两寸多长。

大家都觉得这是不祥之兆。果然不久后,刘洞九刘大人便安然离世。这段奇缘,也就此画上了句号。

诸位,这段“人狐奇缘”说到这就完了。狐仙夫人虽非人类,却有情有义,神通广大又明辨是非,胜过世间多少薄情寡义之人!这正是:

红尘一段奇,狐缘胜人意。

神通晓万事,情义值千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