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光如绣针下交织的彩线,一牵一引间,十年已过。
初春的江南,细雨如酥。宝宝撑着油纸伞,独自走在青石板路上。伞面上,是她亲手绣的并蒂玉兰,雨点敲打其上,漾开细碎的水光。她不再是那个会把银针掉在桌上的小女孩,如今,她已是国内小有名气的青年苏绣艺术家,眉宇间褪去了稚嫩,沉淀下如玉兰般的温润与沉静。
此行的终点,是那棵伫立在工坊门口、已亭亭如盖的玉兰树。
树下,一个熟悉的身影正仰头望着满树繁花。是乐乐。他身姿挺拔,手里捧着一个用绒布仔细包裹的陶器,专注的神情与童年时揉陶土的模样重叠在一起。他如今在一所乡村小学担任美术老师,并建立了“陶土童心”工作室,专教孩子们用陶土诉说心声。
“我就知道你会来。”宝宝走近,轻声说。
乐乐回头,眼里是同样了然的温暖笑意:“十年之约,怎么会忘。”
他们身后,那棵由校园玉兰枝扦插而成的玉兰树,已与工坊的老玉兰比肩,枝头花苞累累,淡紫色的花瓣在雨中愈发娇艳。树旁立着那块“江南校园,玉兰同心”的木牌,字迹虽被风雨磨得有些模糊,情谊却早已融入年轮。
“他们呢?”宝宝问。
“快了。”乐乐话音刚落,巷口便传来一阵热闹的脚步声与小孩子的嬉笑。
只见小雅牵着一个四五岁、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走来,小女孩另一只手紧紧攥着一朵布艺玉兰。小雅如今是一名儿童绘本作家,她的笔下,老手艺的故事飞入了千家万户。
“快叫宝宝阿姨,乐乐叔叔。”小雅柔声对女儿说。
“宝宝阿姨好!乐乐叔叔好!我叫念念,妈妈说,要念念不忘,才有回响。”小女孩声音清脆,将那朵布艺玉兰举到宝宝面前,“这是妈妈教我做的,送给玉兰树!”
宝宝的心瞬间被击中,她蹲下身,接过那朵充满童真的玉兰花,仿佛看到了当年那个在林阿婆身边学绣玉兰的自己。
紧接着,梅韵涵和龙震霆也到了。梅韵涵鬓角已生华发,笑容却依旧温暖如初;龙震霆手中多了一根手杖,身板却依旧挺直,他带来了那面刻满名字的“匠心纪念盘”,上面又添了许多新的刻痕。
众人正寒暄间,工坊那扇熟悉的木门“吱呀”一声被推开。
一位年轻人扶着一位白发老妪走了出来。老妪身着干净的蓝布衫,身形佝偻,需要搀扶才能站稳,但她浑浊的双眼在看到树下众人时,瞬间迸发出明亮的光彩。
是林阿婆。
宝宝快步上前,紧紧握住阿婆布满老茧和皱纹的手,那熟悉的温暖,穿越了十年光阴,直达心底。
“阿婆……”千言万语,堵在喉间。
“回来了,好,都回来了……”林阿婆的声音苍老了许多,却带着无比的满足。她颤抖着伸出手,轻轻抚摸着宝宝的脸颊,“宝宝长大了,这双手,绣出的玉兰比阿婆的更有灵性了。”
陈师傅跟在后面,精神依旧矍铄,他笑着指向工坊里新设的展柜:“快去看看,阿婆给你们准备了‘礼物’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