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下文学小说网 > 灵异恐怖 > 龙少的星辰挚爱 > 第38章 春归赴旧约·玉兰树下的团员宴

第38章 春归赴旧约·玉兰树下的团员宴(1 / 2)

二月的春风刚吹软校园的泥土,宝宝就踩着晨露跑到玉兰树下——树干上的麻绳被春风吹得轻轻晃,去年系的小布袋里,玉兰干叶还保持着浅黄的模样,而树枝上,已经冒出了星星点点的绿芽,像撒在枝头的翡翠碎。

“宝宝姐姐!快看!江南的快递!”小雅举着个印着玉兰图案的纸箱跑过来,纸箱边角还沾着点江南的泥土。活动室里,孩子们围着纸箱蹲成圈,梅韵涵拆开胶带时,指尖都带着颤——林阿婆上周在视频里说,要寄“春天的礼物”来,大家猜了好几天,到底是新绣的线,还是陈师傅的陶坯。

打开纸箱的瞬间,满室都飘着淡淡的茉莉香。最上面是一沓叠得整齐的绣布,每块布上都绣着朵含苞的玉兰,针脚细密,是林阿婆的手艺;的山泥,适合捏春天的玉兰”;最底下藏着个小木盒,打开一看,是两串用陶片做的风铃,陶片上刻着“赴约”两个字,风一吹,叮当作响,像在喊着“春天来了”。

“阿婆在附言里说,”梅韵涵摸着绣布上的玉兰,声音里满是笑意,“她和陈师傅下周就来!说要赶在玉兰花开前,和咱们一起布置‘团圆宴’。”

“真的吗?”宝宝手里的陶土袋“啪”地掉在桌上,她跑到窗边,看着玉兰树上的新芽,突然红了眼眶——去年烧“约定碗”时许下的愿,终于要实现了。乐乐则拉着龙震霆的手,着急地问:“咱们的‘心愿窑’还能用吗?我要和陈师傅一起烧新的陶碗,装团圆宴的甜汤!”

接下来的一周,社团变成了最热闹的地方。孩子们把活动室的桌椅搬到院子里,用林阿婆寄来的绣布装饰墙面,蓝底白花的布帘一挂,满院都是江南的味道;乐乐带着陶艺组的同学,把“心愿窑”里的灰烬清理干净,还在窑边摆上了去年烧的“约定碗”,青釉色的碗沿在阳光下泛着光;宝宝则每天去玉兰树下浇水,还在树旁搭了个小木桌,桌上摆着陈师傅的“团圆盘”,旁边放着三个空陶杯——是留给林阿婆、陈师傅和李老师的。

龙震霆从家里搬来一口旧砂锅,说要用来煮甜汤,“用砂锅煮才够暖,就像老手艺的心意,要慢慢熬才够浓”。他还写了副新对联,贴在活动室门口:“春风牵旧约,玉兰宴故人”,墨色里裹着春天的暖。

盼了七天,终于盼到林阿婆和陈师傅来的那天。大巴车刚停稳,宝宝就冲了过去,一把抱住林阿婆的胳膊,脸埋在她的蓝布衫里,声音带着哭腔:“阿婆,我好想你!玉兰树都发芽了!”林阿婆笑着摸了摸她的头,手里还提着个竹篮:“阿婆也想你,给你带了江南的新茶,还有你爱吃的玉兰糕。”

陈师傅则被乐乐拉着去看“心愿窑”,他蹲下来,用手指摸了摸窑壁,点头称赞:“比去年规整多了!今天咱们一起烧‘团圆碗’,煮甜汤时用,才够味。”

孩子们簇拥着两位老人来到玉兰树下,看着枝头的新芽,林阿婆忍不住伸手碰了碰:“去年还是根细枝条,现在都长这么壮了,跟你们一样,都是好样的。”陈师傅则拿出相机,对着新芽拍了又拍:“要把这模样拍下来,回去给江南的老玉兰树看看,它的‘小徒弟’都长这么大了。”

中午,大家围在小木桌旁,吃着吴妈做的青团,就着林阿婆带来的酱菜。宝宝给林阿婆倒了杯新茶,说:“阿婆,您尝尝,这是咱们校园的井水烧的,比江南的泉水甜吗?”林阿婆喝了一口,眼里满是笑意:“甜,比江南的泉水还甜,这是团圆的味道。”

下午,“团圆碗”的烧制开始了。陈师傅把新采的山泥分给大家,教孩子们怎么捏出碗沿的玉兰瓣:“手指要轻,贴着泥走,就像春风拂过花瓣,要柔,要慢。”宝宝捏的时候,手有点抖,陈师傅就握着她的手,一点点调整:“别紧张,你看,这样一来,花瓣就活了,就像咱们的约定,藏在里面,不会散。”

林阿婆则坐在绣架前,教孩子们绣玉兰的花蕊:“用金线绣蕊,银线勾边,这样花开了才亮。”小雅学得快,不一会儿就绣出了朵带着露珠的玉兰,林阿婆看着,忍不住点头:“有灵气,以后肯定能把老手艺传好。”

夕阳西下时,“团圆碗”终于进窑了。陈师傅封窑时,在窑口放了片玉兰新芽,说要让春天的气息跟着窑火一起,酿进陶碗里。孩子们围在窑炉旁,看着橘红的火光映在彼此脸上,像捧着颗小小的太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