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下文学小说网 > 网游竞技 > 密统帝国 > 第234章 皇后神工定山河

第234章 皇后神工定山河(2 / 2)

“联军人数众多,我们不宜正面硬拼。”蒙恬对着副将们说道,“今夜三更,我们兵分两路,一路用投石车发射燃烧弹,烧毁他们的帐篷和粮草;另一路用骑兵手弩,袭击他们的营寨,制造混乱。”

夜幕降临,戈壁上刮起了大风,正是火攻的好时机。五十架投石车被悄悄组装起来,对准了联军的营寨。“发射!”随着蒙恬的命令,燃烧弹如同流星般射向联军营地,落在帐篷上,瞬间燃起熊熊大火。

大风助长了火势,联军的营寨很快变成了一片火海。士兵们从睡梦中惊醒,惊慌失措地四处逃窜。就在这时,蒙恬率领两万骑兵,手持骑兵手弩,冲进了营寨。骑兵们一边疾驰,一边发射弩箭,联军士兵纷纷中箭倒地,惨叫声、哭喊声此起彼伏。

大月氏的首领挛鞮看到营寨被袭,大火熊熊,心中大惊,连忙组织士兵反击。然而,秦军的骑兵手弩威力惊人,箭雨密集,联军士兵根本无法靠近。投石车还在不断发射燃烧弹,联军的粮草也被点燃,士兵们士气大跌,纷纷溃散。

“撤退!快撤退!”挛鞮大喊着,带着残部向沙漠深处逃去。蒙恬率领大军追击,一路上斩杀联军士兵两万余人,缴获了大量的物资和马匹。乌垒城的危机暂时解除,但蒙恬知道,联军并未彻底被消灭,一场更大的战斗还在后面。

十九、沙漠追击:弩破追兵

挛鞮带着残部逃进了塔克拉玛干沙漠,企图借助沙漠的复杂地形,摆脱秦军的追击。蒙恬深知,若不彻底消灭联军,他们迟早会卷土重来。于是,他留下一部分士兵驻守乌垒城,自己率领三万大军,带着足够的水和粮草,进入沙漠追击。

沙漠中气候恶劣,白天烈日炎炎,夜晚寒风刺骨,水源稀缺。秦军将士们虽然疲惫,但士气高昂,他们坚信,在蒙将军的带领下,一定能消灭联军。蒙恬让士兵们轮流驾驶投石车,携带骑兵手弩,小心翼翼地在沙漠中前进。

几天后,秦军终于在沙漠中的一处绿洲追上了联军。此时的联军已经疲惫不堪,水源和粮草也所剩无几。挛鞮看到秦军追来,知道无法再逃,只能背水一战。他将士兵们分成两队,一队守住绿洲的水源,一队列阵迎敌。

“进攻!”蒙恬下令,骑兵们手持手弩,向联军的阵型发起冲击。箭雨如同暴雨般射向联军,士兵们纷纷倒地。挛鞮亲自率军反击,他手持一把弯刀,骑着战马,冲向秦军的骑兵。

一名秦军骑兵见状,立刻举起手弩,对准挛鞮发射。三支弩箭同时射出,呈品字形飞向挛鞮。挛鞮挥刀格挡,击落了两支箭,却被第三支箭射中了肩膀,鲜血喷涌而出。他惨叫一声,从战马上摔了下来。

联军士兵看到首领受伤,士气大跌,纷纷后退。蒙恬趁机下令:“全军出击!”秦军将士们如同猛虎下山般冲向联军,投石车也发射燃烧弹,烧毁了联军的防御工事。经过一番激战,联军全军覆没,挛鞮被生擒。

二十、班师回朝:权固威扬

平定西域的捷报传回咸阳,秦始皇龙颜大悦,亲自率领文武百官,到城外迎接蒙恬大军。当蒙恬押着挛鞮,带着缴获的物资归来时,百姓们纷纷涌上街头,欢呼雀跃,称赞秦军的勇猛和芈玉的神工器械。

庆功宴上,秦始皇当着百官的面,封蒙恬为“西域都护使”,总管西域事务;又赏赐芈玉黄金万两,锦缎千匹,并且下旨,今后芈玉的旨意,等同于皇帝的旨意,文武百官必须遵行。

赵高在大牢中得知芈玉的威望再次提升,心中更加嫉恨,但他也无可奈何,只能在暗中等待时机。而芈玉则借着这个机会,向秦始皇提议,在西域设立郡县,加强对西域的管理,同时开通丝绸之路,促进大秦与西域各国的贸易往来。

秦始皇准奏,任命李斯负责此事。丝绸之路开通后,大秦的丝绸、茶叶、瓷器等商品源源不断地运往西域,西域的葡萄、核桃、胡萝卜等作物也传入大秦,促进了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。芈玉的名字,也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,传遍了西域各国,被人们尊为“华夏圣母”。

宫廷之中,再也没有人敢轻视芈玉,就连李斯、蒙恬等重臣,也对她敬佩有加。芈玉知道,自己的地位已经稳固,但她并没有骄傲自满,而是继续致力于大秦的发展。

二十一、民生革新:水利兴农

解决了外部威胁,芈玉将重心放在了民生上。她发现,大秦的许多地区经常遭受水旱灾害,粮食产量不稳定。于是,她向秦始皇提议,修建大型水利工程,治理黄河和长江,同时修建灌溉渠道,保障农业生产。

秦始皇非常支持芈玉的提议,任命她为水利工程总指挥,调拨了十万民工,由蒙恬负责保护民工的安全和物资供应。芈玉亲自前往黄河和长江沿岸,勘察地形,绘制图纸,制定水利工程方案。

她设计的水利工程,包括加固河堤、修建水库、开挖灌溉渠道等。在河堤加固方面,她采用了“分层夯土法”,将河堤分为三层,每层都用夯实的黄土和石头混合修建,坚固耐用;在水库修建方面,她选择了地势低洼、水源充足的地方,修建了大型水库,用于储存雨水和河水,以备干旱时使用;在灌溉渠道方面,她设计了“网状渠道”,将水库的水引入农田,确保每一块田地都能得到灌溉。

工程开工后,芈玉亲自到工地视察,慰问民工,解决他们遇到的困难。她还发明了一种“夯土车”,利用玄丝弹簧的动力,提高夯土的效率,减轻民工的劳动强度。民工们对芈玉非常感激,干活也更加卖力。

然而,水利工程的修建并非一帆风顺。在治理黄河时,遇到了一处坚硬的岩石层,渠道无法开挖。工匠们束手无策,只能向芈玉请教。芈玉来到现场,查看了岩石层的情况,说道:“我们可以用火药炸开岩石。”

二十三、暗流再起:六国余孽

大秦的繁荣昌盛,让芈玉和秦始皇都感到欣慰,但他们不知道,一场更大的危机正在暗中酝酿。六国被灭后,许多六国的余孽不甘心失败,一直在暗中联络,企图推翻大秦的统治。

楚国的旧贵族项梁,在江东召集了数千名旧部,暗中训练士兵,制造兵器;韩国的张良,四处游历,结交天下义士,寻找刺杀秦始皇的机会;赵国的李牧之子李信,也在北方召集了一些赵国的旧将,准备伺机而动。

这些六国余孽得知芈玉是大秦的核心人物,认为只要除掉芈玉,大秦就会陷入混乱,他们就能趁机复辟。于是,他们暗中勾结,制定了一个刺杀芈玉的计划。张良负责策划,项梁派出手下的精锐刺客,李信则在北方制造动乱,牵制秦军的注意力。

张良经过多日的观察,发现芈玉每月都会前往咸阳城外的渭水河畔,视察水利工程的进度,身边的护卫虽然精锐,但人数不多,是刺杀的最佳时机。他立刻将这个消息告诉了项梁,项梁派出了十名最顶尖的刺客,由他的侄子项羽带领,前往咸阳执行刺杀任务。

项羽身材高大,力能扛鼎,武艺高强,是项梁手下最得力的干将。他接到命令后,带着刺客们乔装打扮成农夫,混入了咸阳城,潜伏在渭水河畔的农田附近,等待芈玉的到来。

二十四、渭水惊变:刺客突袭

半月后,芈玉如期来到渭水河畔视察水利工程。她身着一身素色便服,身边跟着二十名护卫,还有负责水利工程的官员。此时的渭水河畔,农田里的庄稼长势喜人,灌溉渠道里的水缓缓流淌,百姓们看到芈玉,纷纷放下手中的农活,上前问好。

“皇后娘娘,您看,有了这灌溉渠道,我们的庄稼再也不怕干旱了!”一位老农笑着说道,脸上布满了皱纹,却洋溢着幸福的笑容。芈玉点了点头,心中十分欣慰:“乡亲们,只要我们齐心协力,大秦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。”

就在这时,潜伏在农田里的项羽等人突然发动了攻击。他们从庄稼地里窜出,手中拿着锋利的长剑,嘶吼着冲向芈玉。“保护娘娘!”护卫队长大喊一声,立刻带领护卫们组成防御阵型,挡住了刺客的攻击。

项羽手持一把巨斧,力大无穷,一斧下去,便将一名护卫的长剑劈断,紧接着一脚踹出,将那名护卫踹飞出去,口吐鲜血。其他刺客也纷纷展开攻击,他们的武艺高强,护卫们虽然精锐,但渐渐落入下风。

芈玉心中一惊,她没想到会在这里遭遇刺杀。但她并没有慌乱,而是迅速后退,同时从腰间取出一把特制的手弩——这是她为自己设计的防身武器,小巧轻便,威力却不容小觑。她瞄准一名冲过来的刺客,扣动扳机,一支弩箭精准地射中了刺客的咽喉,刺客当场倒地身亡。

二十五、力战突围:蒙恬驰援

项羽看到芈玉竟然会武功,还杀了自己的手下,心中大怒,咆哮着冲向芈玉:“妖后,受死吧!”他手中的巨斧带着呼啸的风声,朝着芈玉的头顶劈来。芈玉身形灵活地避开,同时再次扣动扳机,弩箭射向项羽的胸口。

项羽不屑地冷哼一声,用巨斧挡住了弩箭,弩箭被劈成两半。他步步紧逼,巨斧不断地朝着芈玉劈去,芈玉只能不断躲闪,心中暗暗着急。就在这时,远处传来了马蹄声,蒙恬带领着一队骑兵,火速赶来。

原来,蒙恬一直担心芈玉的安全,暗中派了士兵在附近巡逻。当巡逻士兵发现刺杀事件后,立刻向蒙恬报告,蒙恬便带着骑兵赶了过来。“娘娘莫慌,末将来了!”蒙恬大喊一声,手中的长枪一抖,刺向项羽。

项羽见状,不得不放弃芈玉,转身与蒙恬交战。长枪与巨斧碰撞,发出刺耳的金属摩擦声,火星四溅。蒙恬的枪法精湛,招招致命,项羽虽然力大无穷,但在蒙恬的猛攻之下,渐渐感到吃力。

其他的护卫们看到援军到来,士气大振,纷纷发起反击。刺客们腹背受敌,很快就被斩杀殆尽。项羽看到大势已去,虚晃一斧,趁机跳出包围圈,朝着咸阳城外的山林逃去。“追!”蒙恬大喊一声,带领骑兵追了上去。

芈玉看着远去的蒙恬和项羽,心中松了一口气。她走到受伤的护卫身边,查看他们的伤势,眼中满是关切:“你们都辛苦了,快些让人医治。”受伤的护卫们纷纷说道:“能为娘娘效力,是我等的荣幸,这点伤不算什么。”

二十六、追查余孽:线索初现

蒙恬最终没有追上项羽,只能带着骑兵返回。他来到芈玉面前,单膝跪地:“末将无能,让刺客首领跑了,请娘娘降罪。”芈玉摇了摇头:“这不怪你,那刺客武艺高强,能将他逼走,已经很不错了。”

秦始皇得知芈玉遇刺的消息后,龙颜大怒,立刻下令全城戒严,彻查刺客的来历。蒙恬和李斯负责此事,他们在现场找到了刺客留下的兵器,上面刻着楚国的图腾。“陛下,这些刺客应该是楚国的余孽所为。”蒙恬拿着兵器,向秦始皇禀报。

芈玉也说道:“陛下,此次刺杀绝非偶然,背后一定有六国余孽在暗中勾结。我们必须尽快找出他们的藏身之处,将他们一网打尽,否则后患无穷。”秦始皇点了点头:“朕命你和蒙恬全权负责此事,务必将这些余孽全部铲除!”

接下来的日子里,蒙恬和李斯四处追查线索,他们在咸阳城的各个角落布下了眼线,同时对出入咸阳城的人员进行严格盘查。芈玉则在宫中,仔细分析着刺客的行动路线和作案手法,希望能找到突破口。

几天后,一名眼线传来消息,说在咸阳城外的一座破庙里,发现了几名可疑人员,他们的打扮和刺杀芈玉的刺客相似。蒙恬立刻带领士兵,前往破庙查看。破庙内,几名男子正在密谋着什么,他们看到蒙恬等人,立刻拔出武器反抗。

经过一番激战,蒙恬等人将这几名男子擒获。经过审讯,他们得知,这些人都是项梁的手下,项羽已经逃回了江东,项梁正在江东集结兵力,准备联合其他六国余孽,发动叛乱。他们还供出,张良此刻正在邯郸,联络赵国的旧部,李信则在北方边境,制造动乱,牵制秦军。

二十七、布局平叛:兵分三路

蒙恬将审讯结果禀报给秦始皇和芈玉后,秦始皇立刻召集文武百官,商议平叛对策。“项梁、张良、李信,这三个逆贼,竟敢勾结作乱,朕一定要将他们碎尸万段!”秦始皇愤怒地说道。

蒙恬上前说道:“陛下,项梁在江东集结兵力,张良在邯郸联络旧部,李信在北方边境作乱,我们可以兵分三路,同时出击,将他们各个击破。”李斯也附和道:“蒙将军所言极是,我们不能给他们联合的机会,必须尽快行动。”

芈玉点了点头,补充道:“陛下,项梁的军队以步兵为主,擅长水战;张良手下多为谋士和刺客,擅长偷袭;李信则熟悉北方的地形,手下多为骑兵。我们可以针对他们的特点,制定不同的战术。”

她顿了顿,继续说道:“针对项梁,我们可以派水军沿长江而下,同时派陆军从陆路进攻,两面夹击;针对张良,我们可以派精锐的骑兵,快速突袭邯郸,将他擒获;针对李信,我们可以利用改良的战车和连弩,压制他的骑兵,同时派蒙恬将军亲自率军,平定北方的动乱。”

秦始皇采纳了芈玉的建议,下令:“蒙恬率领三万大军,前往北方平定李信的叛乱;王翦率领两万水军和三万陆军,进攻江东,讨伐项梁;王贲率领一万精锐骑兵,突袭邯郸,抓捕张良。”

三路大军接到命令后,立刻出发。芈玉则留在咸阳,负责后方的物资供应和器械支援。她让人将大量的改良连弩、投石车和燃烧弹运往各个战场,同时组织民工,加快粮草的运输,确保前线的供应。

二十八、北方平乱:车弩破骑

蒙恬率领大军抵达北方边境时,李信已经率领赵国旧部,攻占了两座城池,正在围攻第三座城池。蒙恬立刻下令,将城池包围,同时派出使者,劝降李信。李信却不为所动,他对着使者大喊:“我父李牧被大秦所杀,此仇不共戴天,我绝不会投降!”

蒙恬见劝降无效,只能下令进攻。李信的手下多为骑兵,他们骑着战马,手持弯刀,冲向秦军的阵地。蒙恬早有准备,他下令将改良的战车列成防御阵型,战车上的连弩同时发射,密集的弩箭如同雨点般射向赵军骑兵。

赵军骑兵纷纷中箭落马,战马受惊,四处乱窜。李信见状,心中大惊,他没想到秦军的战车和连弩竟然如此厉害。他下令骑兵迂回攻击,试图从侧面突破秦军的防线。但蒙恬早已料到他的计策,他让战车调整阵型,形成一个巨大的包围圈,将赵军骑兵困在其中。

战车上的投石车也开始发射燃烧弹,燃烧弹落在赵军骑兵中间,燃起熊熊大火。赵军骑兵陷入混乱,纷纷溃散。蒙恬下令全军出击,秦军将士们如同猛虎下山般冲向赵军,将他们一一斩杀。李信看到大势已去,想要拔剑自刎,却被一名秦军士兵上前擒获。

北方的叛乱被平定后,蒙恬立刻率领大军,前往江东,支援王翦。此时的王翦,已经率领水军和陆军,对项梁的军队发起了攻击。项梁的军队擅长水战,他们的战船在长江上往来穿梭,不断地向秦军的战船发起攻击。

二十九、江东水战:火攻破敌

王翦的水军虽然人数众多,但在水战方面,却不如项梁的军队。几次交锋下来,秦军的战船损失惨重。王翦心中十分焦急,他立刻派人向芈玉求援,希望能得到一些改良的水上器械。

芈玉接到求援信后,立刻召集工匠,设计了一种“火攻船”。这种战船的船身装满了燃烧弹和火药,船头装有锋利的铁刺,一旦撞上敌方战船,就能引爆燃烧弹和火药,将敌方战船烧毁。同时,她还设计了一种“连弩战船”,在战船的两侧安装了数十架连弩,能同时发射大量的弩箭,压制敌方的士兵。

工匠们日夜赶工,很快就制造出了十艘火攻船和二十艘连弩战船。芈玉让人将这些战船运往江东,交给王翦。王翦得到新战船后,心中大喜,立刻制定了火攻计划。

夜晚,江面上刮起了东南风,王翦下令,将十艘火攻船装满燃烧弹和火药,由士兵驾驶着,朝着项梁的水军阵地冲去。项梁的士兵看到秦军的战船冲来,以为是普通的战船,并没有在意。当火攻船靠近时,秦军士兵点燃了引线,然后跳上小船,撤离了火攻船。

火攻船撞上项梁的战船后,立刻发生了剧烈的爆炸,燃烧弹和火药点燃了战船,熊熊大火在江面上蔓延开来。项梁的水军陷入混乱,战船纷纷被烧毁,士兵们纷纷跳水逃生,却被秦军的连弩战船射杀。

王翦趁机下令,全军出击,秦军的战船如同潮水般冲向项梁的水军。项梁看到自己的水军损失惨重,心中大惊,只能下令撤军。王翦率领大军追击,一路上斩杀项梁的士兵两万余人,项梁带着残部,逃往了会稽山。

三十、邯郸奇袭:擒获张良

与此同时,王贲率领一万精锐骑兵,突袭邯郸。张良正在邯郸的一座府邸中,与赵国的旧部商议叛乱之事,他万万没有想到,秦军的骑兵会来得如此之快。当他听到外面的喊杀声时,已经来不及组织抵抗了。

王贲率领骑兵,迅速攻占了邯郸城,将张良的府邸团团包围。张良知道自己已经无法逃脱,他试图拔剑自刎,却被身边的侍从拦住。“先生,留得青山在,不怕没柴烧,我们还是投降吧!”侍从劝道。

张良摇了摇头,眼中闪过一丝绝望:“我策划刺杀皇后,联络六国余孽,发动叛乱,大秦绝不会放过我的。与其被擒受辱,不如一死了之。”就在这时,王贲带领士兵冲进了府邸,将张良擒获。

王贲看着张良,冷笑道:“张良,你勾结六国余孽,发动叛乱,罪该万死。陛下有令,将你押回咸阳,听候发落。”张良被士兵们绑了起来,他看着窗外火光冲天的邯郸城,心中充满了不甘和悔恨。

王贲平定邯郸后,立刻率领骑兵,前往会稽山,支援王翦。此时的王翦,已经将项梁的残部围困在了会稽山。项梁的士兵虽然顽强抵抗,但由于粮草断绝,士气低落,已经无力回天。

三十一、会稽决战:平定叛乱

王贲的骑兵抵达会稽山后,王翦下令,对会稽山发起总攻。秦军将士们从四面八方冲向会稽山,项梁的士兵们奋力抵抗,却无法抵挡秦军的猛攻。项羽手持巨斧,在战场上奋勇杀敌,斩杀了数十名秦军士兵,但最终还是因为寡不敌众,被秦军士兵包围。

“项梁,你已经无路可逃了,快投降吧!”王翦对着项梁大喊道。项梁看着身边倒下的士兵,心中充满了绝望,他知道,自己的叛乱已经失败了。但他并不甘心,他对着项羽大喊:“羽儿,你一定要活下去,为我报仇,为楚国报仇!”

项羽眼中含泪,点了点头:“叔父,我记住了!”项梁说完,拔剑自刎。项羽看到叔父死去,心中大怒,他挥舞着巨斧,想要冲出包围圈,却被秦军士兵射中了肩膀,倒在了地上。

秦军士兵将项羽擒获,王翦看着项梁的尸体和被擒的项羽,心中松了一口气。至此,六国余孽发动的叛乱,被彻底平定。消息传回咸阳,秦始皇龙颜大悦,下令将张良、李信、项羽等人押回咸阳,处以极刑。

芈玉得知叛乱被平定的消息后,心中也十分欣慰。她知道,这场叛乱的平定,不仅巩固了大秦的统治,也让她的威望更加深入人心。百姓们纷纷走上街头,欢呼雀跃,称赞大秦的强大,更称赞芈玉的智慧和谋略。

三十二、威仪天下:盛世奠基

叛乱平定后,大秦迎来了真正的和平与繁荣。芈玉继续推行她的革新计划,改良的农具在全国范围内推广,粮食产量大幅提高,百姓们再也不用担心温饱问题;水利工程的修建,让大秦的水旱灾害大幅减少,农业生产更加稳定;丝绸之路的开通,促进了大秦与西域各国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,大秦的影响力越来越大。

在军事方面,芈玉继续改良器械,她设计的连弩、投石车、战车等武器,让秦军的战斗力日益强盛,周边的少数民族再也不敢轻易入侵。蒙恬率领大军,北击匈奴,将匈奴赶出了河套地区,设立了九原郡,加强了对北方边境的管理;王翦则率领大军,南征百越,将百越之地纳入了大秦的版图,设立了桂林、象郡、南海三郡。

秦始皇对芈玉更加信任和敬重,他将更多的权力交给了芈玉,让她参与朝政的决策。芈玉也没有辜负秦始皇的信任,她提出的每一个建议,都能为大秦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好处。李斯、蒙恬等重臣,也对芈玉敬佩有加,他们纷纷表示,愿意辅佐芈玉,共同建设大秦的盛世。

宫廷之中,再也没有人敢对芈玉心存异心,赵高在大牢中得知芈玉的威望达到了顶峰,心中充满了绝望,最终在大牢中自尽。百姓们更是将芈玉尊为神明,为她建立了无数的生祠,每日供奉,祈求她保佑大秦的繁荣昌盛。

芈玉站在咸阳宫的城楼上,看着脚下的万里江山,心中充满了自豪和感慨。她从一个穿越而来的孤魂,如今成为了威仪天下的大秦皇后,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,改变了这个时代的命运。她知道,大秦的盛世才刚刚开始,未来,她还会为大秦做更多的事,让这个王朝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。

然而,芈玉也清楚,和平与繁荣的背后,依然隐藏着许多挑战。西域的一些小国虽然表面上臣服于大秦,但心中仍有异心;北方的匈奴虽然被击败,但他们的势力依然存在,随时可能卷土重来;国内的一些旧贵族,也在暗中观察,等待着复辟的机会。

但芈玉并不害怕,她相信,只要大秦的国力日益强盛,只要她和秦始皇、蒙恬、李斯等重臣齐心协力,只要百姓们安居乐业,就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撼动大秦的统治。她的目光望向远方,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,她知道,自己的使命还没有完成,她要继续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,为大秦的盛世奠定坚实的基础,让大秦的威仪,传遍天下,永垂不朽。

三十三、西域暗流:诸国异动

就在大秦一片繁荣之际,西域传来了异动。大月氏被击败后,西域三十六国虽然表面上臣服于大秦,但一些国家却在暗中勾结,企图摆脱大秦的控制。其中,龟兹国和楼兰国最为活跃,他们不仅拒绝向大秦缴纳贡品,还暗中联络匈奴,准备里应外合,发动叛乱。

龟兹国国王白纯,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人,他一直想要成为西域的霸主。楼兰国国王尉屠耆,则因为大秦的丝绸之路影响了楼兰的商业利益,对大秦心存不满。他们秘密联络了匈奴的残余势力,约定在秋收之后,同时发动叛乱,攻占大秦的西域都护府。

西域都护使蒙恬得知了这个消息后,立刻向咸阳城发送了急报。秦始皇和芈玉接到急报后,召开了紧急会议。“龟兹和楼兰,这两个小国,竟敢勾结匈奴,背叛大秦,真是胆大包天!”秦始皇愤怒地说道。

蒙恬上前说道:“陛下,龟兹和楼兰的军队虽然不多,但他们熟悉西域的地形,又有匈奴的支援,我们不能掉以轻心。不如让我率领大军,前往西域,平定叛乱。”芈玉摇了摇头:“蒙将军,西域地势复杂,大军远征,粮草供应困难,而且匈奴的残余势力也在暗中窥伺,我们不能轻易出动大军。”

她顿了顿,继续说道:“我有一个计策,我们可以派使者前往龟兹和楼兰,假意安抚,麻痹他们,同时派一支精锐的骑兵,悄悄潜入西域,联合西域都护府的守军,对他们发动突袭,一举将他们擒获。”秦始皇点了点头:“好!就依皇后所言。”

三十四、巧施妙计:擒贼擒王

芈玉挑选了一名能言善辩的使者,前往龟兹和楼兰,假意传达秦始皇的旨意,说大秦愿意减免他们的贡品,与他们永结盟好。白纯和尉屠耆果然中计,他们以为大秦已经被他们的假象迷惑,放松了警惕。

与此同时,王贲率领五千精锐骑兵,悄悄潜入了西域。他们昼伏夜出,避开了龟兹和楼兰的巡逻兵,抵达了西域都护府。蒙恬早已做好了准备,他将西域都护府的守军和王贲的骑兵汇合,组成了一支精锐的部队,准备对龟兹和楼兰发动突袭。

深夜,王贲和蒙恬兵分两路,分别进攻龟兹和楼兰。王贲率领骑兵,冲向龟兹国的都城,城门的守卫毫无防备,被秦军轻松斩杀。秦军冲进都城,直奔王宫,白纯正在王宫中饮酒作乐,听到外面的喊杀声,顿时大惊失色,想要逃跑,却被秦军士兵擒获。

蒙恬则率领守军,进攻楼兰国的都城。尉屠耆得知秦军来袭,立刻组织士兵抵抗,但楼兰的士兵根本不是秦军的对手,很快就被秦军击败。尉屠耆想要从后门逃跑,却被蒙恬一箭射倒,生擒活捉。

匈奴的残余势力得知龟兹和楼兰被攻破,国王被擒,不敢再贸然出兵,只能退回了漠北。王贲和蒙恬将白纯和尉屠耆押回咸阳,秦始皇下令将他们斩首示众,震慑西域各国。

经过这件事,西域各国再也不敢心存异心,纷纷向大秦表示臣服,按时缴纳贡品,丝绸之路也变得更加繁荣。芈玉的智慧和谋略,再次为大秦立下了汗马功劳,她的威仪,也传遍了西域的每一个角落。

三十五、盛世华章:皇后传奇

随着时间的推移,大秦的国力越来越强盛,百姓们安居乐业,社会安定和谐,呈现出一派盛世景象。秦始皇十分欣慰,他知道,这一切都离不开芈玉的功劳。他在一次朝会上,当着文武百官的面,宣布道:“皇后芈玉,辅佐朕治理大秦,功绩卓着,朕决定,尊皇后为‘圣母皇后’,与朕并肩共治天下!”

百官们纷纷躬身行礼:“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!圣母皇后千岁千岁千千岁!”芈玉站在秦始皇身边,身着华丽的皇后朝服,凤眸中闪烁着泪光。她知道,这不仅是一种荣誉,更是一种责任。她将用自己的一生,守护大秦的繁荣昌盛,守护这片土地上的百姓。

此后,芈玉更加致力于大秦的发展,她不仅在军事、农业、水利等方面进行革新,还在文化、教育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。她主张统一文字、统一度量衡,促进了大秦的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;她还设立了太学,培养了大批人才,为大秦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。

芈玉的故事,也成为了大秦的传奇,被百姓们口口相传。人们都说,大秦之所以能有如此盛世,是因为有一位聪慧过人、威仪天下的圣母皇后。她的名字,如同璀璨的星辰,永远照耀着大秦的万里江山。

岁月流转,秦始皇和芈玉虽然渐渐老去,但大秦的盛世却依然延续着。他们的儿子胡亥,在芈玉的教导下,成为了一名贤明的君主,继续推行着芈玉的革新计划,守护着大秦的繁荣。

芈玉站在长乐宫的窗前,看着窗外的夕阳,心中充满了平静和满足。她从一个穿越而来的陌生人,如今成为了大秦的圣母皇后,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,书写了一段属于自己的传奇。她知道,自己的使命已经完成,大秦的未来,将会更加辉煌。

夕阳的余晖洒在芈玉的身上,如同为她披上了一层金色的铠甲。她的身影,在夕阳中显得格外高大,她的威仪,将永远铭刻在大秦的历史长河中,成为后世敬仰的传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