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56章 议政开源(2 / 2)

崇祯止住程国祥的话道:“这些是后续的事,若是将开垦出的土地,算成朝廷资产。”

“以租赁的形式让百姓种,只需要付比正税稍高点的租金,你们觉得百姓们会种吗?”

“据朕所知,民间有个叫惠民局的,他们提供低息或无息贷,可供百姓抵御天灾。”

“各位都可畅所欲言,发表一下你们自己见解,这种方式是否对百姓有利?”

不让程国祥接着说,主要是还不到时候,这满朝文武大臣家,哪个不是良田上万亩。

牵一发而动全身,既然暂时不能从老牌士绅手上抢地,那就往荒地下工夫。

目前已经推广了土豆、红薯,这两种作物都不挑地,山坡、丘陵、沙地都能种。

宋应星也在培育玉米良种,这个时期的玉米亩产才两百斤,且磨成玉米面口感粗粝。

远没有后世那般高产,动辄亩产就是一两千斤,想要玉米好吃就得精细化处理。

脱壳、去胚、研磨,才能让玉米面变的细腻,而这个时期并未找到这些办法。

暂时有了土豆跟红薯,玉米可作为禽类、畜类的粮食,市场上的商品多了才能繁荣。

但是两百斤这个亩产,确实还是太低了点,那如何培育出产量高的良种呢?

无它,就是频繁的筛选较好的植株,长得高壮产量稍高的留种。

持续迭代个十年、二十年,产量也许能增加到四五百斤,这才能成为一种经济作物。

其它人对这一块都不太懂,这就是这个时代的症结所在,国家领导层都不善经济管理。

那三百年的宿命就绕不过去,在儒家大行其道的当下,算术被视作奇技淫巧。

要不然,明太祖也不会将宝钞超发,跟后世津巴布韦一个德行。

本来纸质货币是为了便捷,超发货币市场却没那么多商品,就会陷入通货膨胀。

这年头从内阁到民间,压根就没有这个概念,用白银当货币也是被迫为之。

首辅杨嗣昌提出疑惑道:“陛下,臣有一事不解。”

“大明徒刑囚犯算二十万,并非所有人都能开垦五亩地,那就只算每人开垦三亩地。”

“一年就是六十万亩,十年就是六百万亩,几十年后就无地可用于开垦了。”

刚才没回答这还追问上了,崇祯也是满头黑线,这些大臣还真是一点脑子不想动啊!

难不成就只能开垦土地了?活人还能让尿憋死吗?也不知道他们是真懒还是真蠢!

崇祯脸一黑问道:“难不成,囚犯就只能开垦土地?过几十年后改成种地不就行了?”

杨嗣昌不解的追问道:“陛下,他们现在就不愿屯田,那往后不又回到了屯田上吗?”

崇祯深吸一口气耐住性子道:“现在不愿意屯田,是因为各级官吏不作为。”

“这问题就出在不完善的考核上,正如刚才所说的方式,屯田也算进考核之内。”

“粮食产量是多少单独列出来,种了多少亩地简单加减一番,就能算出来具体的产量。”

“有人作假不就很明显了吗?该降职还是去职就执行下去,还有哪个官员敢马虎?”

杨嗣昌似懂非懂的点头,他作为首辅不能只管兵部,总要知晓些流程才好。

吏部尚书傅永淳道:“陛下,那为了杜绝各地官员作假,朝廷又要多加监察人员才行。”

“那微臣精减掉的冗余官员,不又要多起来了吗?朝廷又需多付官员的俸禄。”

看着思想僵化的这些官员,崇祯哀叹道:“唉!不要总想着靠官员监督官员。”

“这不成了套娃了嘛!让百姓监督官员不就行了!这么简单都想不到吗?”

“每年吏部下派巡视组,去民间调查百姓的意见,再对比官员的作为,不就明朗了吗?”

“总不会有民间声名狼藉,政绩上却很斐然的存在,就算有那也是极微小的部分。”

“真没做亏心事的官员,他自己会上折子给朕,到了朕这里自然能分辨出来。”

傅永淳满脸羞臊道:“陛下真乃天人也!如此简便的方法都知晓!”

“就算每个省派一支巡视组,大明两京十三省也只需十五组,就能解决全部问题。”

崇祯轻笑道:“对嘛!巡视组安排锦衣卫、吏部、户部郎中,地方官能全贿赂了吗?”

傅永淳瞪大了双眼,惊喜道:“陛下,此计甚妙呀!不仅能杜绝贪腐还能体察民情。”

崇祯指着傅永淳道:“你呀!少拍朕的马屁,多想想如何让官员贪腐才更实际。”

程国祥站起身拱手道:“陛下,这开荒出来的土地,是记录进户部鱼鳞册吗?”

崇祯摆手道:“不,另外重造一份鱼鳞册,放入内帑之中标注为皇庄。”

“实际收的税租算户部的,至于是收银子还是收粮食,那就是你户部的事了。”

“朕倒是想看看,有哪个胆大之人,敢把手伸到朕的内帑来。”语毕,环视了众臣一圈。

这里也就程国祥很坦荡,他是真没有一分银子多的,每天日子都过的紧巴巴的。

其余人,多少都兼并了万余亩良田,现在也不想跟他们计较,待时机成熟看谁敢守着。

谈到开荒,崇祯突然想起一件事,这都快过了三年啦!差点没想起来。

崇祯看向程国祥询问道:“程爱卿,是否记得马光远手下的士兵?”

程国祥回忆了半晌才道:“陛下,您说的那些解甲归籍的俘虏?”

崇祯点头道:“没错,正是他们!朕不是让他们开荒屯田吗?是否有向户部缴粮税?”

程国祥点头道:“回陛下,就第一年未送粮来,往后每年都有一万余石。”

“而且,粮食都标注的皇庄佃租,数量每年都能对得上!”

崇祯点头道:“那就好,那些俘虏都来自各省各县,囚犯开荒出来的地也一并统计。”

“将那些土地合并造册,做好后给朕送过来,好啦!今日议政暂且到此。”

众臣起身施礼后,得到崇祯的允许,这才退出了东暖阁。

待众人走后,崇祯转头吩咐道:“王伴伴,去宣李若琏过来。”

王承恩正要出去,崇祯阻止道:“雪天路滑,你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