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54章 流民问题(2 / 2)

崇祯思虑后问道:“程阁老,国库存银尚有多少?南方的粮食现在是何价?”

程国祥神色不善道:“陛下,您又是哪里要用银子,国库可没多少银子了!”

崇祯讪笑着摇头道:“哎呀,你放心!朕并非盯上国库银子了,朕意是扩大疏河队伍。”

“加大投入的银两,如今只能保证流民活着,现在需要保证流民生活得更好!”

程国祥听后惭愧道:“陛下,是臣误会您了,臣真该死呀!您心里关心的只有百姓。”

崇祯调侃道:“爱卿,你现在才知道吗?朕还以为你早就知道了呢!”

“朕有哪一笔银子乱用过,爱卿仔细回想一番是这个理吗?朕觉着一百万两的投入少了”

“这只能让流民勉强活着,何况他们还做高强度的疏河工作,这样不行会死不少百姓的。”

程国祥细算之后道:“按陛下所说,每人四两银子确实不够,才相当于四石米。”

“算上朝廷官仓的粮食,每人能分到六石米已是极限,若不干体力活还能勉强活着!”

“陛下,您的意思是将投入加到多少,国库真没太多银子了,还有许多地方要用银子呢!”

崇祯指着程国祥,笑骂道:“你看看你……!刚夸你明大意,你又抠起门来了!”

“这是正经用途,流民安置好匪患就少,田地的生产便能恢复,朝廷方能收上来农赋。”

“别总盯着国库里那点银子,你守着他又不会变多,你想想让银子变多要如何做?”

程国祥陷入了思考中,好一会后频频点头道:“陛下,说的在理,是臣目光短浅了!”

“前期的投入,是为了更好的安置流民,不……是安置好百姓!”

“百姓稳定后他们才会种地,种了地方才有产出,朝廷方能收基数更大的农税。”

崇祯忍不住点头道:“程爱卿,你其实是明白这个道理的,你若不细想永远不明白。”

“朕,在河南抄了福王两万顷地,你之前一直劝说要卖掉地,朕未曾答应你明白何意吗?”

这话,又让程国祥陷入了思考之中,也不知道今日他要死多少脑细胞!

很快,程国祥便反应过来,只是他好像误崇祯了,惊疑道:“陛下,您想做大地主?”

崇祯哭笑不得的摇头道:“这都哪跟哪呀?朕乃一国之君,思想岂能如此狭隘?”

“朕,本意是将那些田产收归朝廷,租借给流民去种地,相当于他们是朝廷的佃户。”

“朝廷再找他们收取农税,比例跟正税一样的多,那些流民只是没了土地拥有权。”

“只要大明不亡国,他们就一直有地种,那若是大明到了亡国那一天,他们会如何做了?”

“朝廷不再剥削他们,灾荒年还参与救灾,当有外敌入侵之时,你猜他们会如何做?”

程国祥脑中灵光一闪,瞪大双眼道:“陛下,妙啊!简直太妙了!这是一劳永逸呀!”

崇祯浅笑道:“对呀!华夏百姓自古便很勤劳,能活命哪个愿成流民呢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