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站在紧闭的防盗门外,第一次清晰地意识到,有什么东西彻底关上了。
几天后,一个没有任何寄件人信息的普通文件袋,躺在了李亚鹏工作室的办公桌上。他拆开,里面掉出一张照片。
不是撕碎的照片。是精心剪开的。
照片是几年前在青岛拍的。金色的沙滩,碧蓝的海,背景是音乐节巨大的舞台轮廓。照片上的瞿颖穿着热辣的短裤背心,小麦色的皮肤在阳光下闪着健康的光泽,她笑得灿烂肆意,整个人散发着蓬勃的生命力,手臂亲密地环着旁边李亚鹏的脖子。李亚鹏则抱着吉他,对着镜头笑得一脸阳光。
而现在,这张照片被沿着两人身体接触的中轴线,用锋利的裁纸刀,笔直地、毫不留情地一分为二。属于李亚鹏的那一半,只剩下他抱着吉他的半个身体和沙滩的一角。属于瞿颖的那一半,是她明媚的笑脸和身后的大海。
然后,这两半被重新拼贴在一张新的、纯白的卡纸上。断口处严丝合缝,但那条贯穿整个画面的、笔直的裂痕却触目惊心,像一道永远无法弥合的伤疤。照片下方,一个字也没有。
李亚鹏捏着这张“破碎合照”,指尖冰凉。照片上瞿颖那灿烂的笑容,此刻像无声的嘲讽,刺得他眼睛生疼。他仿佛能看到她剪开照片时,那冰冷的、决绝的眼神。
与此同时,周迅独自一人出现在了西藏拉萨。布达拉宫在高原纯净的蓝天下,巍峨,肃穆,红白相间的宫墙仿佛浸透了千年的光阴。她穿着简单的冲锋衣,戴着墨镜,混在虔诚的朝圣者中,显得格格不入。在宫殿前长长的酥油灯房,一排排摇曳的金色灯火映照着人们肃穆的脸庞。她点燃了一整排崭新的酥油灯。小小的火焰跳跃着,连成一串温暖的光带,映在她墨镜的镜片上,像无声滑落的泪珠。
有眼尖的记者拍到了这一幕。新闻很快发酵:「周迅布达拉宫前点灯百盏疑为情所困!」记者在机场堵到她,话筒几乎要戳到她脸上。
周迅停下脚步,摘下墨镜。高原强烈的阳光让她微微眯起了眼,那双着名的、灵气逼人的小鹿眼里,没有泪光,只有一种近乎透明的疲惫和疏离。她看着镜头,声音不高,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,语气平淡得像在陈述一个与己无关的事实:
“我在为新戏体验缺氧。”
一场大雨,曾经将三个人都淋得湿透。如今,雨停了,太阳出来,衣服渐渐干了。没有官宣的开始,也没有正式的结束。只有一些被剪碎的照片,几盏在高原寒风中兀自燃烧的酥油灯,和一句轻飘飘的“体验缺氧”。湿漉漉的痕迹蒸发在空气里,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。只有被雨水浸泡过的心,知道那份沉重和冰凉。
三个人,一个要未来,一个要现在,一个要答案——时间轴对不上,轰轰烈烈的爱情只能错位离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