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场南侧,一座造型独特(像古代青铜器)的建筑正在拔地而起,这就是未来的上海博物馆新馆,此时还在紧张施工中。
广场的位置,未来将矗立起展示上海宏伟蓝图的规划馆。
有老人提着鸟笼遛弯,有情侣坐在长椅上低语,有小孩在追逐嬉戏,还有穿着练功服打太极拳的人群。广场上空回荡着舒缓的音乐,暂时洗去了都市的浮躁。阿玉追着鸽子跑,笑声清脆。
打车前往徐家汇。这里正在崛起为上海新的商业文化副中心。
两座高耸的哥特式尖塔直插云霄,红砖外墙在夕阳下显得庄严肃穆。教堂前的广场很安静,与几步之遥的商业喧嚣形成鲜明对比。阿玉被教堂的宏伟所震撼,轻声问:“这里可以进去吗?”(当时非礼拜时间可能不开放,但外观已足够震撼)。
徐家汇商圈的核心,当时上海最高档、最时尚的购物中心之一。巨大的玻璃幕墙,明亮的灯光,国际品牌和最新潮流的服饰化妆品,吸引着追求时髦的上海人和游客。阿玉看着橱窗里精美的商品,眼睛闪闪发亮,但也知道价格不菲。
晚餐,石峰带阿玉体验了地道的本帮菜。选了一家藏在弄堂深处、口碑极佳的老馆子。狭小的空间,油腻的桌面,却坐满了操着上海话、吃得热火朝天的本地食客,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糖醋和酱油的香气。
滚烫的热油浇在铺满葱姜蒜末的鳝糊上,“滋啦”一声,香气瞬间爆炸!鳝丝滑嫩,酱汁浓稠甜鲜,带着胡椒的微辣,是绝对的招牌。阿玉被这“响油”的架势吓了一跳,但尝了一口就停不下来。
金灿灿的蟹粉包裹着嫩滑的豆腐,鲜香无比,入口即化。每一勺都是极致的鲜美。
小河虾炸得酥脆透亮,连壳都可以嚼碎,咸鲜微甜,是绝佳的下酒菜(虽然他们没喝酒)。
浓油赤酱的代表作,肥肠软糯入味,草头(金花菜)清香解腻。腌笃鲜(咸肉、鲜肉、笋慢炖),汤白汁浓,鲜掉眉毛。
生煎馒头作为主食,底部煎得金黄焦脆,面皮松软,肉馅鲜嫩多汁。阿玉小心翼翼地咬开,还是被滚烫的汤汁烫了一下舌头,引得石峰轻笑。
每一道菜都色泽深浓(浓油赤酱),味道偏甜,但甜得恰到好处,鲜香浓郁,让阿玉这个吃惯了粤菜和潮州菜的姑娘大呼过瘾,也深刻体会到了上海菜的独特魅力。“原来上海菜这么甜,但是好好吃啊!”她一边嘶哈着被生煎烫到的舌头一边说。
回到锦江饭店,石峰站在房间的窗前,俯瞰着上海璀璨的夜景。远处外滩的霓虹和陆家嘴工地的灯火交相辉映,黄浦江像一条黑色的缎带,静静流淌。这座城市的活力、野心和历史厚重感,在夜色中展现得淋漓尽致。他思考着上海未来的机遇,华娱集团在这里的布局。
阿玉则趴在另一扇窗边,回味着白天的见闻:外滩的震撼、南京路的繁华、人民广场的悠闲、徐家汇的时尚、还有那难懂又动听的“上海闲话”和让人欲罢不能的本帮菜。她摸出心爱的爱立信手机,想给阿罗阿黄发个信息分享,又想起长途话费很贵,最终还是只编辑了一条简短的“平安抵沪,上海好大,菜好甜!”,发了出去。带着对这座魔都的新奇感和一丝疲惫,她渐渐沉入梦乡,梦里仿佛还回荡着黄浦江的涛声和南京路的喧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