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下文学小说网 > 都市重生 > 1946:系统绑定,家族传奇 > 第75章 浦江风云与弄堂烟火

第75章 浦江风云与弄堂烟火(1 / 2)

告别了北京秋高气爽的天空和依依不舍的阿罗、阿黄,石峰和阿玉登上了南下的航班。他们的下一站,是中国另一颗璀璨的东方明珠——上海。

飞机降落在虹桥机场。走出舱门,一股湿润的、带着淡淡江水气息的风扑面而来,与北方的干爽截然不同。94年的上海,正处在改革开放浪潮与深厚历史底蕴交融激荡的节点。

石峰和阿玉入住的是具有传奇色彩的锦江饭店。这座矗立在茂名南路、极具装饰艺术风格的建筑,本身就是上海近代史的见证。步入大堂,高高的穹顶、复古的水晶吊灯、穿着笔挺制服的服务生,以及空气中若有若无的老式花露水混合着咖啡的独特气息,瞬间将人拉回旧时十里洋场的氛围。阿玉好奇地打量着周围衣着光鲜、谈吐不俗的中外客人,感觉这里的气场与深圳的现代、北京的厚重、杭州的灵秀都不同,自有一种摩登与底蕴交织的“腔调”。

放下行李,两人便迫不及待地奔向上海最经典的画卷——外滩。

站在黄浦江西岸的观景台上,眼前是震撼的时空交响:

* **西岸:** 被称为“万国建筑博览群”的52幢风格迥异的大厦一字排开,哥特式尖顶、巴洛克穹窿、古典主义廊柱……花岗岩或钢筋水泥的躯体诉说着百年沧桑。海关大楼的钟声悠扬回荡,和平饭店墨绿色的金字塔顶在阳光下闪耀着历史的光泽。这里是凝固的旧上海,是曾经的远东金融中心。

* **东岸:** 与西岸的厚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对岸的陆家嘴还是一片巨大的、充满活力的工地!打桩机的轰鸣声隐隐传来,高高的塔吊林立,像钢铁森林般刺向蓝天。在一片低矮的厂房和仓库之上,一座造型独特的建筑已初具雏形,巨大的球体在钢架结构中格外醒目——**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**!这座94年5月刚完成主体结构封顶、尚未正式开放的未来地标,像一个充满野心的宣言,象征着浦东开发开放的决心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。

浑浊的黄浦江水奔流不息,渡轮鸣着汽笛穿梭往来,驳船载着货物缓缓移动,构成了一幅繁忙的水上交通图。

“一边是老上海,一边是新浦东…好神奇!”阿玉被眼前的景象深深震撼,举起相机不停拍摄。石峰则望着对岸那片热火朝天的工地,眼神深邃。他知道,几年之后,那里将拔地而起金茂大厦、环球金融中心、上海中心…成为世界级的天际线。东方明珠,只是这场巨变的序曲。

从外滩拐入南京路步行街,立刻被汹涌的人潮和鼎沸的市声淹没。94年的南京路,是当之无愧的“中华商业第一街”。

永安百货、第一百货、新世界商城…这些老牌商场依然占据着核心位置,橱窗明亮,商品琳琅满目。真老大房门口排着长队买鲜肉月饼,沈大成飘出青团的清香,邵万生南货店散发着糟醉食品的独特风味。

虽然还未达到后世“不夜城”的规模,但傍晚时分,各种招牌的霓虹灯已开始闪烁,将街道映照得五光十色。“三菱”、“索尼”、“松下”等国际品牌的霓虹格外醒目。

行人摩肩接踵,有提着大包小包的游客,有穿着时髦的本地青年,有步履匆匆的上班族。自行车铃声、公交车报站声、商店促销的喇叭声、各地口音的交谈声混杂在一起,形成一曲独特的都市交响乐。

耳边不时飘过快速、婉转、带着独特韵律的上海话(“侬好伐?”、“格桩事体哪能办啦?”、“覅忒结棍哦!”)。阿玉听得一头雾水,小声对石峰说:“他们说话像唱歌,可一个字都听不懂!”石峰笑笑,他重生一世,自然听得懂,但也觉得这吴侬软语确实难懂又充满韵味。

石峰给阿玉买了支光明冰砖,两人边走边吃,感受着这条百年商业街的繁华与活力。

离开喧嚣的南京路,来到开阔的人民广场。这里绿草如茵,鸽群飞舞,是市民休闲放松的好去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