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7章 女仙二(2 / 2)

接下来的日子里,和君贤便跟着安期先生学习。安期先生不仅教他辨认草药、炼制丹药,还时常给他讲道家的哲理,告诉他“道在日常”,就连扫地时保持心念专注,也是修行的一部分。和君贤学得很认真,哪怕是研磨草药这样的小事,也会反复练习,直到手法熟练、力道均匀才肯罢休。

有一天,安期先生和太真夫人闲聊时,说起了修仙的品第。“世人都知道修仙有境界,却少有人知,仙也分九品。”太真夫人缓缓说道,“第一号灵仙,第二号真人,第三号灵人,第四号飞仙,第五号仙人,这九品仙阶各有差降,不可越级修习。你所掌握的金液丹法,已属难得,可若是比起玉皇大帝所服用的仙药,还差得远呢。”

她看向安期先生,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:“和君贤虽有向道之心,也得了你的指点,可他久在世上,身上沾染了世俗的嚣浊,正气被尘垢所扰,还不能登三天朝见太上,也不能渡扶桑拜谒太真。就连玉胎之方那样的道法,我都不能轻易告诉他,何况是那些更低浅的修行者,怎么能让他们随便听闻高深道法的篇目呢?”

安期先生听了,脸上露出惭愧的神色,连忙站起身,从席位上退开一步:“下官确实不如夫人对灵药之道了解深远,没想到仙阶品第竟有如此大的差别,真是让我大开眼界。”他顿了顿,又躬身说道,“下官曾听闻夫人有《九天太真道经》,这部经书能清虚鉴朗,照见玄冥,虽然知道不是下官这样的浅学之人所能瞻仰的,可下官承蒙夫人关照已久,得到的接引也良多,忍不住想冒昧求问,不知能否有幸一见这部经书?就算只是短暂地看上一眼,也能让我如鱼目换珠般得到升华啊。”

太真夫人听了,忍不住笑了起来,那笑容像是春日里的阳光,驱散了山间的清冷。“太上之道本就与众不同,真府也远在九天之上,不是轻易能企及的。”她收住笑容,语气诚恳,“不是我不愿给你看,而是这部经书太过高深,你现在的修为还无法承受,强行研读,反而会对你的修行有害。不如你先好好教导和君贤,等你们的修为都有了精进,日后自然会有机会接触到更高深的道法。”

安期先生明白了太真夫人的用意,连忙点头:“下官明白了,多谢夫人指点,下官定会谨记教诲。”

又过了些日子,太真夫人要启程前往天庭了。临行前,她把和君贤和安期先生叫到身边,对着和君贤说:“我走之后,你要继续跟着先生好好修行,记住,无论修习何种道法,都要守住本心,不可急于求成,更不能因得到一点成就就骄傲自满。修行如扫地,只有日复一日地坚持,才能扫去心中的尘垢,见到真正的道。”

和君贤含泪点头:“弟子谨记夫人教诲,定不会让夫人失望。”

太真夫人又看向安期先生:“和君贤是可塑之才,还望先生多费心。日后若他有什么困惑,你要多指点他,莫要让他走了弯路。”

安期先生拱手应道:“夫人放心,下官定会尽力。”

太真夫人说完,便转身踏上云端,身影渐渐消失在天际。和君贤望着天空,久久没有回过神来,直到安期先生拍了拍他的肩膀,他才擦干眼泪,重新拿起身边的扫帚,开始清扫岩室前的落叶。

后来,和君贤跟着安期先生修习了数十年,终于炼成了金液丹,虽未白日升天,却也获得了长生之术,他时常游走于人间,看到有困难的人便出手相助,就像当年太真夫人救他那样。有人问他修行的秘诀,他总是笑着说:“哪有什么秘诀,不过是把扫地时的专心,用在了每一件事上罢了。”

其实,太真夫人从未教过和君贤高深的道法,却教会了他最珍贵的道理——真正的修行,从不是追求虚无缥缈的仙术,而是在日复一日的平凡中守住本心,用勤勉和敬畏对待每一件事。就像山间的清泉,只有不断地流淌,才能保持清澈;就像岩室前的松柏,只有经得起风雨的考验,才能长青不凋。这世间所有的成就,都藏在“坚持”二字里,只要心怀敬畏,脚踏实地,就算是最平凡的人,也能走出属于自己的修行之路。

2、青衣谪仙

东晋升平三年冬夜,羊权书房烛火未熄。窗棂忽有微震,抬眼时,见一青衣女子立于案前,衣色如春草初萌,容光皎皎,正是女仙萼绿华。

此后一月六度降临,来去如风过檐铃。她自述本姓杨,乃九嶷山中得道的罗郁,因前世为师母毒杀乳妇玄洲,旧债未偿,暂谪浊世以销罪愆。羊权与其祖羊欣,皆潜心玄门,慕道求真,对此奇缘唯有屏息相待。

一次月华如水的静夜,萼绿华自袖中取出一卷诗稿,一方火浣布手巾,又褪下腕间金玉条脱各一枚。那宝环形似指环而大,光华流转,非人间凡工可成。“慎勿泄露我谪降之事,”她指尖轻点金玉,声音似寒泉漱石,“否则天律昭昭,彼此获咎。”烛光映着她沉静的眉目。

她忽而凝望羊权,字字如磬:“修道者眼中,锦绣不过残帛,爵位只是过客,金玉等同沙石。”青袖拂过案上诗卷,仿佛拂去千年尘障,“无思无虑,无事无为。行世人所不能行,学凡心所不能学——”

言未尽,窗外风声骤紧,烛火摇曳欲灭。羊权只觉手中火浣布柔若无骨,金玉条脱却沉甸甸压入掌心。待风定回神,案头唯余仙赠之物,那抹青影已融于子夜,仿佛从未扰过人间清寂。他独对寒窗,喉头滚动,终将千言万语咽下。窗外,月光正浸透她遗落的青布巾。

仙人谪世,愿为洗刷心垢;凡人遇仙,终究要自守灵台。那些天机与秘宝,不过是考验道心的幻影——真正的修行,始于将喉头翻涌的惊奇,化作眉间一缕沉静的青霜。道心本自空明,何须言语点破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