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4章 神仙四十四(2 / 2)

3、玉簪记

含山郡的房建,出身清河望族,却痴迷道法。家中书阁堆满符箓经卷,他日日临窗画符,指尖朱砂未干,又捧起《九章真箓》苦读。二十年光阴,尽付于这玄奥笔墨之间。他信道虔诚,遇云游方士必奉为上宾,请教丹诀,散尽钱帛亦无吝啬。

这年开春,房建起了游历名山大川的念头,首站便定在南岳衡山。烟霞深处,松涛阵阵,他独自攀行。转过一道飞瀑,忽见前方青石上端坐一位道士,素袍如雪,眉目清朗,仿佛山间一缕不染尘埃的云气。

房建上前揖礼。道士含笑还礼,竟与他纵论起蓬莱仙岛、上清仙都的种种玄奇,如数家珍,仿佛亲身游历过一般。说到精妙处,房建只觉眼前云海翻腾,似有琼楼玉宇隐现其中。他心中惊异,暗忖此非凡俗。

山中盘桓旬余,房建辞别道士,欲往南海。临行前,那道士解下腰间一枚玉簪递来:“贫道昔年曾客居南海,至今已十载。彼处有位李侯将军,驻守海疆,曾以此簪相赠。今日转赠于君,望君珍重。”玉簪入手温润,色如凝脂,隐有光华流转。房建郑重拜谢,珍重藏入怀中,只觉此番衡山之行,得遇此仙,实乃莫大机缘。

秋深时节,房建抵达南海之滨。一日骤雨初歇,他信步至开元观散心。观内古木森然,雨后青石湿滑。他踱至北面轩廊避雨,廊下东西两侧各立一尊砖塑真人像,彩漆斑驳,透着古意。

他目光随意扫过东侧那尊“左玄真人”塑像,心头蓦地一跳!那塑像的面容、神态,竟与衡山所遇的道士别无二致!房建呆立当场,疑是梦境,揉眼再看,越看越像,连那嘴角一丝若有若无的从容笑意都如出一辙。他心中惊涛骇浪,绕着塑像反复端详,口中喃喃:“奇哉!怪哉!”

忽然,他目光凝滞在塑像头顶——道冠之上,赫然空着一处凹槽,形制大小,正与他怀中之簪相符!恰在此时,几个洒扫的小道士抱着笤帚经过。房建强抑心中震撼,拦住他们,指着塑像问道:“敢问小师父,这位左玄真人冠上,原先可有簪饰?”

小道士们顺着他手指看去,七嘴八舌道:“哎呀,您不说倒忘了!是缺了根簪子呢!”“听师父们讲,老早老早以前就不见啦,也不知丢哪儿去了!”“打我们进观起,真人就是这般模样……”

房建深吸一口气,从怀中取出那枚莹润玉簪,置于掌心:“诸位请看,可是此物?”玉簪在雨后微光下,流转着温润内敛的光华。小道士们凑近一看,再抬头看看塑像冠上那处凹陷,顿时惊得张大了嘴巴,手中笤帚“啪嗒”掉在地上!

“像!太像了!”“这……这难道就是真人冠上失落的那枚?”消息如风般卷过道观。须臾,一位须发皆白的老道长被惊动,疾步而来。他接过玉簪,指尖微颤,对着天光仔细审视簪尾一处细微的刻痕,又反复比对塑像冠上凹槽的旧痕,枯瘦的手背青筋微微凸起。良久,老道长长长喟叹一声,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微颤:“无量天尊!此簪形制、纹路乃至这旧痕……确系左玄真人之物无疑!它……它已失落近百年矣!居士从何得来?”

雨后的道观一片死寂,只闻檐角滴水声。房建立于肃穆的塑像前,迎着老道长与众人惊疑不定的目光,缓缓道出衡山奇遇。当他说到那赠簪道士自称十年前曾客居南海时,老道长眼中精光爆射:“十年前?百年之簪……十年前……”

无人再敢言语。房建双手捧簪,在老道长引导下,虔诚地登上供台。他屏住呼吸,小心翼翼地将那枚温润的玉簪,轻轻插入左玄真人道冠上那处空悬了百年的凹槽之中。

簪入冠顶,严丝合缝。那一瞬,檐角的水滴仿佛在空中凝滞,一股难以言喻的、沉寂了百年的圆满气息,无声地弥漫了整个轩廊。

房建步出道观,海风拂过百年古簪。

衡山云雾中的萍水相逢,南海古观里的严丝合扣,串起一段超越岁月的尘缘。

世间最深的缘法,不在云端仙阙,而在凡心一念诚敬时,自有灵犀穿透光阴之壁,于无声处印证那看似偶然的相遇里,早已埋下必然的伏笔。

4、不言之誓

王屋山灵都观里,萧洞玄守着丹炉已十年。炉火映着他枯槁的脸,丹砂试遍,神丹未成。一夜,青烟缭绕中现出神人身影,声如金石:“大还丹诀尽在于此。然需一心志坚如铁者,与你内外相济,丹乃可成。天下之大,寻此人去吧。”

萧洞玄一袭旧袍,踏遍五岳烟霞,四渎波涛。繁华都城,深山孤村,十年风尘,未见同心之人。贞元年间,他漂泊至扬州庱亭埭。运河如沸,万船争渡。闸口一开,千帆竞发,船挤船,篙碰篙。喧嚣声浪里,忽闻“咔嚓”一声脆响,压过所有嘈杂——旁边一条小船被巨舶狠狠挤撞,船头一个精瘦汉子,右臂竟被生生挤断!森白的骨茬刺出血肉,触目惊心。岸上人一片惊呼。

那汉子却只皱了皱眉,脸上无波无澜。他弯腰拾起那截断臂,如同捡起一根寻常的柴禾,默默回到自己狭小的船舱。片刻,舱内竟飘出米粥的香气。他单手捧碗,吃得平静安详。

萧洞玄心头剧震,如遭电击:十年寻觅,莫非应在此处?他急问姓名。汉子吐出三字:“终无为。”萧洞玄道明所求。终无为听完,只点点头,眼神如古井深潭:“好。”

二人即返王屋。萧洞玄择深谷筑坛,高九尺。他郑重焚香,告祭天地:“弟子萧洞玄,今得同心者终无为共炼神丹。丹成之日,必先奉祭神明,后济苍生。若起私念,身堕风雷!”他转向终无为:“丹成一刻,必有万千魔障幻化来袭,惑你心神。你只需谨守一点:紧闭双唇,不发一言!任其威逼利诱、刀斧加身,绝不开口!可能持否?”终无为依旧只一点头,目光沉静如铁:“能。”

炉火重燃,昼夜不息。七七四十九日将满,丹室异香弥漫,隐隐有五彩光华透出。萧洞玄心神激荡,强抑狂喜,盘坐护法。

骤然间,阴风凛冽!终无为眼前幻象迭生——先是父母蹒跚而来,老泪纵横:“儿啊!何故在此受苦?随爹娘归家!”终无为闭目,不动如山。父母哀嚎声渐化作青烟散去。

接着,娇妻携幼子奔至,哭求他抱一抱骨肉。小儿伸出粉嫩小手,哭声撕心裂肺。终无为牙关紧咬,指甲深陷掌心,血珠渗出,却终未抬眼。妻儿影像亦在悲泣中淡去。

猛听一声霹雳!狰狞夜叉破空而降,身高三丈,眼如血灯,赤口獠牙,朱红乱发根根倒竖如钢针,铁爪直掏终无为心窝!腥风扑面,终无为端坐如石。夜叉利爪撕开他肩头皮肉,深可见骨,他却连眉头亦未皱一下。

夜叉方退,黄衫官吏率两名鬼差飘然而至,语气森冷:“平等王传召!随我走一遭,若肯开口辩解,立放你归阳世!”终无为沉默如故。鬼差铁链“哗啦”套颈,强拽而去。

平等王府,威压如山。王座之上,平等王声如寒冰:“汝阳寿未尽!只消开口申辩一句,立时放归!”殿下鬼影幢幢,油锅刀山,惨嚎不绝。终无为被鬼差押着遍观地狱酷刑:剜心、拔舌、铁树穿身……受刑者扭曲哀嚎,惨状令人肝胆俱裂。平等王厉声道:“再不言语,便将你永镇此间!”终无为面色惨白如纸,冷汗浸透重衣,浑身颤抖如风中落叶,嘴唇已被咬得鲜血淋漓,却依旧死守着一线沉默。

平等王震怒:“好个铁石心肠!既不言,便去轮回道中,换个能言的托生!”袍袖一挥,终无为顿觉神魂飘荡,堕入无底深渊……

长安王氏,贵胄之家。新得麟儿,举府欢腾。产房内,婴儿紧闭双目,任凭稳婆拍打,竟一声不哭!产婆惊疑:“怪哉!落地不啼,莫非……”话音未落,婴儿忽睁双眼,那眼神竟非初生婴孩的懵懂,而是沉寂如万古寒潭!他目光缓缓扫过满室锦绣,掠过父母焦急的脸,最终定格在虚空一点,双唇紧闭如铁铸一般。

三朝洗儿,宾客满堂。檀香木盆中温水荡漾,名贵香露氤氲。婴儿浸入水中,依旧不哭不闹。洗儿婆慌了神,狠掐他人中。婴儿痛得小脸皱成一团,浑身颤抖,泪水在眼眶里打转,却仍死死咬住牙关,硬是将那声哭喊憋了回去!满堂宾客相顾骇然。自此,“王家哑儿”之名传遍长安。

此时王屋山巅,丹炉轰然洞开!金光冲霄而起,一粒龙眼大小、浑圆剔透的金丹跃出,异香弥漫山谷!萧洞玄狂喜跪地,老泪纵横。丹成了!他颤抖着手捧起金丹,仰天高呼:“无为道友!丹成了!你听见了吗?”

山谷回音阵阵,却再无那沉默而坚韧的身影回应。

金丹流转着天地至纯的光华,映着萧洞玄的泪眼。

终无为以两世沉默,守住了那声未曾出口的誓言。丹炉中的烈焰,炼化的岂是金石?

那穿越生死、湮灭轮回亦不毁的,是人心深处一诺既出、万劫不回的孤绝光芒。真正的金丹大道,原在这不言不悔的方寸之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