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6章 神仙二十六(2 / 2)

叶法善不仅道法高深,更心怀慈悲。当初他还在四明山(今浙江宁波境内)隐居时,曾帮助过一条被困的龙。龙族感念他的恩德,想要用海底的珍珠宝贝报答他。叶法善却一概谢绝,只是指着自己居住的陡峭山崖说:“这里离水源太远了,如果能为我引来一道清泉,就是最好的恩惠了。”当天夜里,山中风雨大作。第二天清晨,人们惊讶地发现,山脚下神奇地出现了一圈石渠,清澈的泉水汩汩流淌,即便寒冬也不枯竭。直到今天,当地人还称它为“天师渠”。

还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。那是唐高宗显庆年间(早于玄宗时期),叶法善奉旨前往天台山主持一场盛大的黄箓斋醮(道教仪式)。他取道广陵(扬州),计划第二天一早渡江前往瓜州。正值暮春时节,江边风和日暖。渡口边,船夫们泊好船等待明日开渡。这时,江边突然出现了一黄一白两位老者。黄衣老者对白衣老者说:“趁这闲暇,不如手谈一局(下围棋)如何?”白衣老者欣然同意。只见黄衣老者对着江面虚空一招:“冥儿何在?”平静的江面突然分开,一个浑身湿漉漉、衣服却滴水不沾的童子(“滉童”)冒了出来。黄衣老者吩咐:“把棋局和坐席都拿来。”童子很快照办,在沙滩上铺好席子,摆好棋盘。两位老者相对而坐,白衣老者笑着说:“老规矩,输了的,明天请吃那个从北边来的道士!”两人相视大笑,随即落子。

棋局持续了很久。最终,白衣老者投子认输:“哎呀,你赢了!不过,希望你看在他是修道人份上,口下留情啊。”黄衣老者得意洋洋地站起身,竟踏着江水,慢慢消失在远处的波涛中。船夫们听得清清楚楚,吓得魂飞魄散——这俩老妖怪,分明是要谋害明天渡江的叶法善啊!他们惶恐不安地等到天亮。

第二天,叶法善如期而至,准备渡江。船夫们战战兢兢地把昨晚的所见所闻告诉了他。叶法善听完,神色平静,只是说:“无妨,启程吧。”船行至江心,风浪突然大作,船只剧烈摇晃,眼看就要倾覆!只见叶法善不慌不忙,从怀中掏出两道朱砂写就的符箓,口中念念有词,挥手将符投入汹涌的江水中。神奇的事情发生了:符箓入水,如同定海神针,滔天巨浪瞬间平息。船安然渡过,抵达瓜州。

更令人震惊的是,就在瓜州岸边几里外的沙滩上,人们发现了一条巨大的白鱼!那鱼身长足有百尺(约三十米),腰围数十围,早已僵死。走近细看,鱼头上有一个深深的大洞,正汩汩流出粘稠的液体。船夫和附近的村民认出,这不正是昨天那黄衣老者的原形吗?大家一拥而上,分割鱼肉,附近村子的人竟吃了好几个月才吃完。(故事出自《集异记》及《仙传拾遗》)

感悟:叶法善的一生,是道法通玄的传奇,更是道心澄澈的写照。他剑斩酒妖,显霹雳手段;拒收珍宝,唯求一泓清泉,怀菩萨心肠;江中降妖,则显济世护生之志。他的故事告诉我们:真正的力量,源于内心的纯粹与正直。能洞悉幻象(如酒妖),能克制贪欲(拒龙宝),能守护苍生(除鱼怪),以道心驾驭神通,方能在天地间行稳致远,留下如天师渠般泽被后世的清流。那份对自然的敬畏、对生命的慈悲,远比任何法术更接近“道”的本质。

2、邢和璞:算尽天机的人

唐朝开元年间,长安城里来了位奇人,名叫邢和璞。没人知道他具体从哪儿来,多大年纪,只知他精通道家方术,随身总带着一把六寸长的竹算筹。这把算筹,就是他窥探天机的钥匙。

每当有人慕名前来求问吉凶,邢和璞便会拿出算筹。他神情专注,将竹片在床上纵横排列,动用数百根,铺满一床。那些看似杂乱无章的竹片,在他眼中仿佛自有其运行的轨迹。布算完毕,他便能清晰地道出求问者的家宅祸福、前程官禄,甚至精准预言其寿命长短,每每应验如神,令人惊叹。一时间,这位面容清瘦、气息沉静(据说他修炼服气辟谷之术,偶尔才吃点丹药)的邢先生,成了长安城最炙手可热的人物。开元二十年他刚到京城,达官贵人们便蜂拥而至,他住所的门槛都快被踏破了。传说他不仅能为人“增寿”——延长既定的命数,甚至……还能让死去的人活过来!

这个“活死人”的传说,就发生在离长安不远的一个叫白马坂的地方。

邢和璞路过此地,顺道去拜访一位老友。谁知到了友人家门口,迎接他的不是故人,而是撕心裂肺的哭声。友人的老母亲悲痛欲绝地告诉他:儿子已经去世两天了(信宿,指两夜),此刻正停尸在床。

白发人送黑发人,其痛何如?老母亲泪流满面,拉着邢和璞的衣袖苦苦哀求:“先生!都说您有通天彻地之能,求求您,救救我儿吧!”

邢和璞看着悲痛欲绝的老人,沉默片刻,点了点头。他走进停放尸体的房间,平静地对老母亲说:“请让我单独待一会儿,关好门,无论听到什么动静,都不要进来。”

门被关上了。邢和璞走到床前,看着毫无生气的友人。他没有念咒,没有画符,只是做了一件极其怪异的事:他将友人的尸体扶起靠在床头,然后自己脱去外衣,掀开盖在友人身上的被子,竟然躺在了尸体旁边,盖上同一床被子,挨着冰冷的身体,闭目睡下了!

时间一点点过去。守在门外的老母亲心急如焚,里面却一片死寂。不知过了多久,门开了。邢和璞走了出来,脸上带着一丝疲惫,吩咐道:“准备些热水吧。”

老母亲满怀希望地冲进去,看到的却依然是儿子冰冷僵硬的尸体!她顿时瘫软在地,绝望的哭声再次响起。

邢和璞眉头紧锁,喃喃自语道:“明明已经约定好了,为何失信?”他再次转身回屋,对老母亲说:“再等等,关好门。”门又一次被紧紧关上。

这次,门外的等待更加煎熬。老母亲的心像被架在火上烤。终于,门再次打开。邢和璞这次脸上露出了轻松的神色,说:“活了,进去看看吧。”

老母亲跌跌撞撞扑到床前,只见原本死去的儿子,胸口竟有了微弱的起伏,脸色也恢复了一丝红润!她颤抖着握住儿子的手,那手,是温热的!

“儿啊!儿啊!”她喜极而泣。

过了一会儿,儿子缓缓睁开了眼睛,眼神迷茫,仿佛刚从一场大梦中惊醒。他虚弱地问:“娘?我……我这是怎么了?”

母亲含泪问:“孩子,你刚才去哪儿了?到底发生了什么?”

儿子脸上浮现出惊恐的神色,断断续续地说:“我……我好像被带到了一个漆黑的地方,像牢房一样……有凶神恶煞的人抓着我,不停地拷打审问,痛苦极了……就在我快撑不住的时候,忽然听到外面有人喊:‘大王有令,放他回去!’……然后……然后我就什么都不知道了,再睁眼就看见您了……”

小小感悟:邢和璞的故事,像一把玄妙的竹算,拨动着我们对生死的敬畏与好奇。他布算如神,能增人寿,甚至挑战死神的权柄。然而,那与亡者同眠的诡异一幕,以及冥府“约定”的曲折,又透露出天机莫测、阴司有律的深意。邢和璞的“神通”,或许并非简单的起死回生,更像是在生死法则边缘的一次艰难交涉。它提醒我们:生命自有其定数与尊严,对生当珍惜,对死当敬畏。那份穿透阴阳界限的力量,终究抵不过人间至情对奇迹的深切呼唤,以及生命本身所蕴含的、超越我们理解的韧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