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6章 神仙二十六(1 / 2)

1、叶法善

在江南处州松阳县的翠谷间,流传着一位奇人叶法善的故事。叶家祖籍南阳叶邑,世代修道,已有四代之久。他们秉持着救苦济世的信念,默默修行,精通道法,尤其擅长以隐秘的善行和玄妙的符咒之术帮助世人。

叶法善的降生,便带着不凡的色彩。他的母亲刘氏,在一个寻常的白日小憩时,竟梦见一道璀璨的流星划入她的口中。她下意识地吞了下去,醒来后便有了身孕。这胎怀了足足十五个月,叶法善才呱呱坠地。

童年的叶法善,就显露出与常人不同的际遇。七岁那年,他不慎落入湍急的江水中,整整三年音讯全无!当焦急的父母最终寻回他,询问这三年的去向时,年幼的叶法善平静地说:“是一位身着青衣的仙童引领着我。他给我饮了天上的云霞凝成的琼浆,味道甘美无比,所以我就在仙境稍作停留了。”他甚至还提到,那青童曾带他去朝拜了至高无上的太上老君,老君对他颔首微笑,似乎默许了他留在仙界的这段时光。

时光荏苒,叶法善长成了青年。他身材高大挺拔,面容清奇,最引人注目的是他饱满的额头上,仿佛隐隐有两个“午”字的纹路。他性情温和纯净,如美玉般无瑕,从小就不沾荤腥。他常常独自在幽静的山室中静修,或是漫步于茂密的森林泽畔,或是探访云雾缭绕的深山清泉。

从那次仙府奇游归来后,叶法善似乎天然通晓了驱使鬼神、役使精怪的法术。他选择了家乡附近一座名为卯酉山的清幽之地作为居所。通往他山居的小路旁,横卧着一块巨大的山石,如同拦路虎,人们每次经过都必须小心翼翼地绕个大弯。叶法善见此不变,微微一笑。他从容地取出一道朱砂绘制的符箓,口中念诵真言,轻轻往巨石上一贴。只见那符箓闪过一道微光,顷刻之间,那庞然大物竟隆隆作响,仿佛被无形巨手抬起,轻飘飘地向远处飞去,稳稳地落在不碍事的地方。原本崎岖难行的山路,瞬间变得平坦通畅。目睹此景的乡邻们无不目瞪口呆,惊为天人,从此对这位年轻的修道者更加敬重。

叶法善的足迹踏遍括苍山脉。一次,在白马山的一个深邃石洞中静坐时,他忽然感到洞内光华大盛。三位神人悄然现身,他们身着华美锦绣的衣袍,头戴镶嵌着明珠宝玉的冠冕,周身散发着神圣祥和的气息。为首的神人开口,声音如同清泉流淌,带着无上的威严:“叶法善,我等奉太上道祖之命,特来向你传达天机密旨。你本是天上太极宫紫微左……”

神人的话语在洞中回响,叶法善凝神静听,他明白,自己尘世的修行之路,又将迎来新的指引与使命。

叶法善的故事,如一颗坠入凡尘的星子,照亮了松阳的山谷,也映照着我们内心的可能。他吞下流星的奇遇、饮下云浆的经历,看似遥不可及的仙缘,却根植于世代累积的善行与纯粹的向道之心。那移开的巨石,不仅是山路的阻碍,更像是我们生命中横亘的困难与局限。他的经历告诉我们,内心的澄澈、持久的信念与对善的执着,或许正是我们凡人所能拥有的、最接近“仙术”的力量——它足以移开我们心中的顽石,通往更广阔的天地。

时间到了唐中宗景龙四年(公元710年)三月九日,括苍山那三位华贵的神人再次降临在叶法善面前。这一次,他们的神情更加庄重,带来的消息也更为惊人:“奉太上道祖之命,命你即刻出山,辅佐即将登基的睿宗皇帝和未来的开元圣主!此乃天命所托,不可再隐遁山林,辜负重任!”话音落下,神人便如云雾般消散无踪。

这番话在当时听起来如同天方夜谭。因为此时,后来的睿宗李旦(唐玄宗李隆基之父)和玄宗李隆基本人都还只是亲王,远未登上帝位,更别说“睿宗”、“开元”这样的庙号和年号了。叶法善心中了然,这又是来自上天的预言。果然,同年八月,朝廷的诏书便送到了卯酉山,征召叶法善入京。

入京之后,历史的车轮印证了神谕。叶法善亲身经历了平定韦后之乱、拥立相王李旦为睿宗皇帝,随后又见证了年轻的李隆基(玄宗)继承大统。他成为了皇帝身边重要的顾问,深得信任。无论是国家吉凶征兆,还是宫廷动静,皇帝常常私下征询他的意见。

有一次,吐蕃派使者进献一个密封的宝函,态度神秘地说:“此函机密,请陛下务必亲自开启,万不可让他人知晓其中内容。”朝堂上一片寂静,群臣面面相觑,不知如何是好。这时,叶法善站了出来,声音沉稳而清晰:“陛下,此函暗藏凶险,万万不可亲启!请让吐蕃使者自己打开它。”玄宗对叶法善深信不疑,便依言命令吐蕃使者当殿开函。使者无奈,刚打开宝函,只听“嗖”的一声,一支暗藏的弩箭激射而出,正中使者胸口,当场毙命!真相大白,果然是针对皇帝的毒计。叶法善的及时预警,避免了一场大祸。玄宗龙颜大悦,对他更加倚重,加封他为银青光禄大夫、鸿胪卿、越国公,并让他主持景龙观(注:景龙观是当时长安着名道观)。

叶法善的家族也声名显赫。祖父叶重精通术数,善于考召鬼神,在民间极有威望,被朝廷追谥为“有道先生”。父亲叶慧明也被追赠为歙州刺史。功成名就后,叶法善请求皇帝将自己松阳的老宅改为道观,赐名“淳和观”,并得到了朝廷的全力支持。

时光流转,到了开元初年一个元宵节的夜晚。长安城张灯结彩,热闹非凡。玄宗皇帝为了观赏最好的灯景,特意移驾到上阳宫的高处。宫廷御用匠人毛顺心果然了得,他搭建起三十多座巨大的彩楼,金箔翠羽、珍珠美玉点缀其间,流光溢彩。楼高足有五十丈(约150米),微风拂过,悬挂的珠玉叮当作响,自成韵律。最绝的是灯组造型——栩栩如生的龙、凤、螭(无角龙)、豹,仿佛活了过来,腾跃舞动,巧夺天工。玄宗看得心花怒放,立刻派人悄悄请来叶法善,想让他也欣赏这人间奇景。

叶法善站在彩楼下仰望片刻,平静地说:“陛下这里的灯影,确实壮丽无比。不过,今晚西凉府(今甘肃武威一带)的灯会,恐怕也不遑多让。”

玄宗很是惊讶:“哦?法师最近去过西凉府?”

“正是,贫道刚从那边回来,就接到陛下的急召了。”叶法善答道。

玄宗好奇心大起:“朕现在真想亲眼去看看西凉府的灯会,法师可有办法?”

“这有何难?”叶法善微微一笑,“请陛下闭上眼睛,务必记住,无论发生何事,切不可擅自睁开。否则,恐受惊吓。”玄宗依言紧闭双眼。叶法善轻轻一引,玄宗只觉身体一轻,耳边风声呼啸,仿佛瞬间腾空而起,直入云霄!不过片刻,脚下又有了踏实的感觉。

“陛下,可以睁眼了。”叶法善的声音传来。

玄宗睁开眼,眼前的景象让他目瞪口呆。他们竟已身处千里之外的西凉府!放眼望去,连绵数十里的灯海璀璨夺目,车水马龙,游人如织,士女云集,一派繁华盛景。玄宗看得如痴如醉,连连赞叹:“果然名不虚传!好一个西凉灯会!”

叶法善的京城生涯,是道术与智慧在权力中心绽放的光芒。他识破凶函的机敏,是洞悉人心险恶的慧眼;他神游千里的玄通,是超越凡俗的逍遥。然而,无论是守护帝王安危,还是游历人间盛景,那份“淳和”的本心,始终是他力量的源泉。真正的守护,未必是惊天动地的法术,更在于关键时刻的清醒与智慧;真正的逍遥,也不仅在于穿越时空的异能,更在于无论身处庙堂之高还是江湖之远,都能持守内心的澄澈与从容。这份定力,才是穿越古今的“神通”。

叶法善在长安的声望日隆。就在他带玄宗神游西凉看灯后不久,潞州(今山西长治)官员送来急奏:八月十五那晚,潞州城上空忽然仙乐飘飘,天降金钱!玄宗一听,这不正印证了叶法善那晚确实施展了通天神力吗?皇帝和身边的大臣们好奇心更盛,变着法子想试试叶法善的本事到底有多大。结果每一次试验,叶法善的道术都展现得清清楚楚,毫无虚假幻象。玄宗对他越发敬重,礼遇有加。至于他那些呼风唤雨、召唤山神、烹制龙肉(传说中龙可入药)、降服妖邪的种种神奇事迹,都详细记录在他的传记里,这里就不一一细说了。

有一次,当朝宰相、燕国公张说去景龙观拜访叶法善。叶法善设宴款待。张说看看四周,问道:“法师,今日没有别的客人了吗?”叶法善笑道:“还有一位曲处士,长年隐居山林,性情谨慎木讷,就是特别爱喝酒,酒量还很大。”张说便请他出来相见。不一会儿,一个身高不足三尺(约一米),腰围却有数圈那么粗的怪人走了进来。他坐在下首,行礼的动作显得笨拙朴实。酒上来后,这位曲处士来者不拒,杯杯见底,面不改色。酒宴将散,张说正要告辞,叶法善突然拔剑而起,对着曲处士厉声呵斥:“整场下来,你毫无高论,只知沉溺杯中之物,留你何用!”话音未落,剑光一闪,那曲处士应声倒地,竟化作了一个巨大的酒槽(“巨檠”)。原来这不过是个嗜酒的器物成精罢了。叶法善曾对门徒预言:“一百六十年后,会有道术超越我的人,来到卯酉山居住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