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章 众生(1 / 2)

经过一夜的周密谋划,樊卫星终于有了决定,他已经有了做一颗棋子的觉悟。

这天早上的八百里加急已经送了出去,虽然杀良冒功的事情他也有参与,但是现在最大的功臣死了,那最大的锅也得他来背。

他在给朝廷的奏折里,如实奏明了杀良冒功的整个过程。

既然将军府那边已经完全被堵死了,那他就站在皇权这边一条路走到黑。

哪怕将军府反了,那他也是大靖朝的功臣。

下定决心以后,他便开始着手准备切割。奏疏启程的片刻之后,他便叫来自己的亲卫统领,带着五百御林军,轻装简从地离开了军营,连自己的军旗都留在了军营里。

从昨天开始,军队调动就比较频繁。五百人的队伍,虽然是从中军出去的,大家以为是监军大人也要派人去抓凶手。

一些基层将领知道,监军和少将军的关系一直比较和谐,将军府少将军死了,监军大人为了巴结将军府肯定要下死力气去追杀凶手。

哪怕御林军全部出动,他们也没觉得奇怪。将军府在朝廷的威势愈盛。

哪怕是少将军死了,底层军官依然认为,只要大将军还在,那些文官相公们就翻不起什么风浪。

时间很快就拖到了中午,军营中的将校们依然还在争论。肖琦的亲卫统领认为要第一时间追杀杀死肖琦的凶手,给少将军报仇。

而另外一个肖琦的副手则认为,小股追杀可以,但大军不能动。

大家都知道,肖琦这次出征虽然挂着主将的名头,只是为了更好地分润军功,好在军中积累名望,朝廷封赏都在其次。

实际军权一直都在他的副将,同时也是他的叔叔,肖启生手里。

对于肖琦的死,肖启生也很愤怒,也想将贾正千刀万剐。

但他更明白,肖家的权利都来源于手里的军队。

肖琦四处抓人,已经将这周边的百姓和世家豪族得罪得狠了。

如果在视野开阔的地方,大军调动还能如臂指使。

但这四周山高林密,但有差池损兵折将,便是将军府难以接受的。

这也是为什么侄子肖琦杀良冒功,他却没阻止的原因。

打仗总要死人的,杀些普通人,既保留了军队的实力,同样可以换取大把功劳,朝廷少了谁,也不会少了将军府嫡长子的战功。

所以他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,只是怎么也没想到,侄子会死在这里。

肖琦的亲卫同样不是泛泛之辈,他也知道“逢林莫入”的道理。

如果他是莽的,昨晚就直接进山了,之所以还在中军和肖启生扯皮,是不想把这么大一口锅都扣在自己头上。

至于肖琦,在京都的时候他还觉得,大公子身上有老将军的气度。

可这一路来肖琦干的那些事,他才知道,京都的大公子,只是有老将军压着而已。

出了老将军的视线,肖琦连人都算不上。肖琦被杀的那一刻,他还有些佩服那个杀了肖琦的人。

只是现在大家立场不同,这仇他也必须得报,要不然老将军追究下来,他和他的手下,以及家人,绝对没有好下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