奥古斯都看了看手表,傍晚7点50分——测试场的模拟战场应该还在工作,他抬头对汤姆说:“别光看数据,去测试场实际测一遍,要模拟实战场景,比如绿皮的集群冲锋、空中突袭,还有复杂地形的移动,我要看到真实的作战效果。”
“没问题!测试场随时能启动!”汤姆立刻转身去安排,研发所的操作员们也忙碌起来,歌利亚的机炮开始预热,攻城坦克的履带缓缓转动,恶火战车的喷气管冒出了淡淡的白烟。
重工厂东边的测试场比想象中更大,南北长约两公里,东西宽一公里,里面堆着模拟戈壁的碎石堆、模仿森林的金属支架,还有几个用混凝土做的“绿皮掩体”,甚至在北边搭了一个10米高的土坡,用来测试装备的爬坡能力。测试场的四周架着十几个摄像头,中央的控制室里能实时显示各项数据。
奥古斯都和莉娜坐在控制室的观测席上,汤姆站在旁边,手里拿着对讲机。测试场的广播突然响起:“各单位注意,第一轮测试——歌利亚武装机器人,测试项目:防空拦截、机炮火力、复杂地形移动,3分钟后开始。”
三分钟后,测试场的北边突然升起了十几个红色的模拟目标——它们的飞行速度和维京战机差不多,还带着模拟导弹的信号源。歌利亚缓缓走到测试区中央,机身顶部的防空导弹发射器立刻转动起来,雷达屏幕上瞬间锁定了所有目标。
“开始拦截!”汤姆对着对讲机喊。
几乎在同一时间,歌利亚的防空导弹“嗖嗖”地射了出去,拖着白色的尾烟飞向目标。奥古斯都盯着控制室的屏幕——原来需要1.5秒才能锁定的目标,现在只用了1.3秒,第一枚导弹发射后,不到两秒就命中了第一个目标,紧接着第二枚、第三枚……十几个目标在半空中接连爆炸,整个过程只用了28秒,比原来快了将近10秒。
“拦截成功率100%!”负责记录数据的工程师喊道,“瞄准时间平均1.32秒,导弹飞行速度比原来快5%,毁伤效果提升10%!”
接下来是机炮测试——测试场的东边出现了五十个模拟绿皮步兵的靶标,它们以不同的速度冲向歌利亚。歌利亚的两门机炮立刻开火,“哒哒哒”的轰鸣声传遍了测试场,橘红色的弹壳不断从机炮里掉出来,落在地上发出清脆的声响。
控制室的屏幕上显示着机炮的射速——每分钟357发,接近理论值的360发。五十个靶标在10秒内被全部击倒,弹孔都集中在靶标的要害部位,没有一个脱靶。
“机炮命中率98%!”工程师的声音再次响起,“因为有两个靶标做了规避动作,但还是被后续的子弹击中了!射速稳定,没有卡壳,枪管温度在安全范围内!”
最后是复杂地形移动——歌利亚走到碎石堆前,履带缓缓转动,轻松地爬上了30度的碎石坡,原来需要1分钟才能爬上去的坡,现在只用了四十几秒。它还在碎石堆里灵活地转弯,避开了几个模拟障碍物,行走速度始终保持在每小时45公里左右,没有出现卡顿或打滑的情况。
“歌利亚测试通过!各项指标都达标,部分数据甚至超过预期!”汤姆兴奋地在数据表上打了个勾,“接下来是攻城坦克!”
攻城坦克的测试分两步:突击形态的移动和攻城形态的火力。它先以突击形态绕着测试场跑了一圈,途经碎石地、土坡和浅水区——原来需要4分钟跑完的路程,现在只用了3分钟,运动速度稳定在每小时43公里,就算在浅水区,履带的动力也没有减弱。
然后是攻城形态测试——攻城坦克停在测试场中央,按下形态转换按钮,控制室的计时器开始跳动。奥古斯都盯着屏幕,看着坦克的履带收起、支撑腿伸出,整个过程流畅无比,计时器最终停在“6秒”,比预期的6.5秒还快了0.5秒。
“形态转换完成!”汤姆喊道,“开始火力测试!”
测试场的西边出现了十个模拟“攻城坦克”的重型靶标,它们的装甲厚度和真实的攻城坦克差不多。攻城坦克的炮塔缓缓抬高,第一发穿甲弹“轰”地射了出去,瞬间击中了第一个靶标——靶标的正面装甲被打穿了一个大洞,模拟装甲的毁伤程度比原来高15%。
紧接着,第二发、第三发穿甲弹接连射出,每两发之间的间隔只有5秒,比理论值的.还快了一点。十个靶标在1分20秒内被全部摧毁,没有一个能扛住两发穿甲弹。
“攻城坦克测试通过!形态转换速度、开火速度和运动速度都达标,火力毁伤效果超出预期!”工程师喊道,“支撑腿在复杂地形的稳定性很好,就算受到模拟爆炸冲击,车身晃动幅度也只有原来的60%!”
最后登场的是恶火战车,它的测试最受期待——毕竟是地面装备里最灵活的“多面手”。第一轮测试是战车形态的焦油榴弹炮,测试场的南边出现了三十个模拟绿皮集群的靶标,它们挤在一起,像真实战场上的绿皮冲锋。
恶火战车的榴弹炮立刻开火,“嘭嘭嘭”的声音不断响起,每2秒就有一发焦油榴弹落在靶标群里,黑色的模拟焦油瞬间覆盖了大片区域,靶标一个个被“点燃”,不到1分钟就全部被摧毁。控制室的屏幕上显示着榴弹炮的命中率——95%,因为有两发榴弹被模拟障碍物挡住了,但后续的榴弹还是覆盖了剩余的靶标。
“焦油榴弹炮的覆盖范围比原来大30公分”汤姆的声音响起。
“很好,测试结束吧。我相信恶蝠也绝对不会让我失望的”奥古斯都一脸欣喜的说到。“大家都先去休息吧”
(有点事,先断这里。抱歉了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