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下文学小说网 > 女生言情 > 大唐因为我而改变 > 第46章 清明的雨丝与石碑下的密信

第46章 清明的雨丝与石碑下的密信(1 / 2)

清明的雨下得缠绵,像扯不断的银丝,把江南小镇的青瓦白墙染成了水墨画。杂货店门口的老槐树下,念安和丫丫插了几枝柳条,绿得发亮的枝条在雨里轻轻晃,像在对来往的人说“莫忘”。

刘明背着把铁锹,手里提着个竹篮,里面是苏婉儿做的青团,艾草的清香混着雨气,透着股清苦的味道。“走吧,去给太爷爷扫扫墓,”他对苏婉儿说,“顺便把赵松托人带来的梅子酒埋两坛在墓旁,他说这是守界人的规矩,让先人们也尝尝现世的安稳。”

苏婉儿抱着束白菊,花瓣上沾着雨珠,像撒了把碎钻。“我还带了太爷爷的日记,”她从包里掏出那本泛黄的册子,“想读两段给他听,告诉他我们守住了杂货店,守住了长安,也守住了那些他牵挂的人。”

镇子外的山坡上,太爷爷的坟前长满了青草,被雨水洗得油亮。刘明用铁锹铲去坟头的杂草,苏婉儿把白菊插在墓碑前,念安和丫丫蹲在旁边,小心翼翼地把青团摆在供桌上,嘴里念念有词:“太爷爷,这是甜馅的,您尝尝……”

雨丝落在墓碑上,冲刷着上面的字:“守界人刘明之墓”——那是太爷爷的名字,和他一模一样。刘明蹲下身,指尖抚过冰凉的石面,突然摸到碑底有块松动的石头,像被人刻意嵌进去的。

“这石头不对劲,”他抠了抠石缝,里面竟藏着个油纸包,层层裹了七八层,打开后露出几张泛黄的信纸,是太爷爷的笔迹,比日记里的更潦草,像是在匆忙中写就的。

“民国三十八年春,影阁余党夜袭杂货店,欲夺铜镜。吾率守界人拒之,伤其三,吾亦中箭。幸得长安郡主遣人送药,才保性命。然影阁头目言,其已在临安、黄山设下暗桩,待七星连珠之夜,必破结界……”

苏婉儿的声音顿住了,信纸在她手里微微颤。“太爷爷当年就知道影阁的计划!”她指着其中一段,“你看这里,他说‘暗桩藏于石碑之下,以蛇纹为记’,和我们在黄山地窖里发现的标记一模一样!”

念安突然指着不远处的一块无字碑,碑身爬满了青苔,左下角隐约露出个蛇形纹的轮廓。“小精灵说,那里也有东西!”他挣脱刘明的手,踩着泥泞跑过去,小手抠着碑底的泥土,竟摸出个同样的油纸包。

里面的信纸是另一个人的笔迹,娟秀有力,像是女子所写:“民国三十七年冬,吾随郡主赴江南,助刘先生守铜镜。夜探影阁据点,见其密信,言欲以‘血祭’破七星阵,需取七位守界人至亲之血……吾已将密信抄录,藏于临安竹林石碑下,望后世守界人早做防备。”

落款是个“婉”字,墨迹已有些模糊,却透着股决绝的力量。苏婉儿捂住嘴,眼眶瞬间红了:“是长安的苏婉儿!和我同名!她是郡主的侍女,太爷爷的日记里提过,说她‘胆识过人,不输男儿’!”

雨突然大了些,打在油纸包上,溅起细小的水花。刘明看着那两张信纸,突然明白太爷爷和那位长安的苏婉儿,当年是在用生命传递消息,像接力赛一样,把危险的预警藏在石碑下,等着七十多年后的他们发现。

“我们得去临安竹林,”他把信纸折好放进怀里,“既然她说密信藏在那里,定有破‘血祭’的法子。”